為了保衛柯文哲 民眾黨付出淪為小藍的代價

陳俊宇 2024年05月15日 07:00:00
失去公職舞台,總統敗選後聲量大幅下滑,如今又因弊案疑雲導致白色清廉光環逐漸消退,柯文哲從政之路已經走到艱難路段。(攝影:張哲偉)

失去公職舞台,總統敗選後聲量大幅下滑,如今又因弊案疑雲導致白色清廉光環逐漸消退,柯文哲從政之路已經走到艱難路段。(攝影:張哲偉)

2014年,柯文哲收割太陽花社運紅利當選台北市長,最初,他大張旗鼓聲稱將會追查台北市「五大弊案」,要把馬英九、郝龍斌執政時期,包含大巨蛋在內的北市府公共工程弊案攤在陽光下,接受社會大眾公評。

 

政治人物透過查弊打貪樹立清流形象,在國內外政壇屢見不鮮,但是柯市府八年任內,「五大弊案」雷聲大、雨點小,最後更無疾而終,這也讓柯文哲被外界質疑,只是利用查弊名義影射前朝黑幕重重,用以襯托自己白色清廉人設,牟取個人聲望。

 

最近兩個月以來,台北市長蔣萬安、藍綠兩黨市議員猛打台智光、士北科、京華城、南港轉運站、魚果市場等柯文哲任內重大工程案件,柯市府「怪怪的」行政決策過程遭揭露之後,讓柯文哲被輿論譏諷同樣有「五大案」纏身,當年郝龍斌被打成反派對照組的尷尬處境,如今同樣降臨在柯文哲身上。藍、白兩黨在台北市的恩怨糾葛,以彼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不禁讓人有因果循環之感嘆。

 

藍白兩黨在首都開戰,為今年2月以來,藍白綠三方角力的台灣政壇帶來新變數。合理預期,明年下半地方縣市長選戰正式開打後,由於黃珊珊與蔣萬安之間必然的競爭關係,攸關市長連任以及議會席次增減,蔣萬安陣營與國民黨議員肯定繼續補刀,猛攻柯市府各項「弊案」。

 

眼下台北市正在發生的難題,相信柯文哲與幕僚都已心知肚明。問題在於,如果此時此刻就與國民黨全面開戰,不僅白營難以招架,也會讓民進黨坐收漁翁之利。為了進行管控傷害,柯陣營勢必得把台北市正在發生的藍白纏鬥,與其他縣市乃至全國層面的策略佈局切割處理。

 

對於民眾黨而言,當務之急是把台北市發生的藍白纏鬥控制在地方層級,定調為柯文哲、黃珊珊與蔣萬安之間的「有限戰場」,與國民黨中央、其他藍營地方首長、立委們毫無瓜葛。在此前提之下,民眾黨必須拿出實際作為,向藍營展現誠意,更主動、更積極落實全國層級、大範圍的藍白合作,換取國民黨內其他實力派政治人物,不要助拳加入蔣萬安市府與柯文哲、黃珊珊之間的戰局,並且運用「藍白合」帶來的聲勢與壓力,作為向即將上台的賴清德政府叫陣籌碼。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立法院,黃國昌領導的民眾黨黨團,議事攻防持續明助、暗助國民黨,也樂於扮演反綠急先鋒,阻擋民進黨法案排審;對於藍營提出的國會擴權、爭取花蓮鉅額建設經費等爭議性法案,民眾黨立委從不加以批評;台北市松信選區立委徐巧芯屢屢爆出爭議事件,民眾黨立委總是迴避評論。有志2026年地方選舉的民眾黨人士,頻頻向藍營實力派政治人物靠攏示好,以民眾黨聲量王黃國昌為例,幾次公開讚揚侯友宜,不僅為敗選後氣勢低迷的侯友宜雪中送暖,也為自己在新北市尋求盟友。

 

若從國民黨角度來看,無疑已取得「藍白合」強勢主導權,不必再像去年總統大選期間,只能眼睜睜看著柯文哲單方面毀約。在地方層級,只要蔣萬安市府團隊與市議員聯手,持續影射、揭露前朝弊案資料,就足以牽制柯文哲與黃珊珊;在立法院,國民黨聯手白營八席「傅隨組織」作為側翼,法案、預算通過與否完全操之在藍營,隨時都可以對少數執政的民進黨發動強力杯葛。

 

失去公職舞台,總統敗選後聲量大幅下滑,如今又因弊案疑雲導致白色清廉光環逐漸消退,柯文哲從政之路已經走到艱難路段。黨主席致命要害受制於人,影響所及,民眾黨為了保衛黨主席柯文哲,舉全黨之力維持與藍營的友好關係,從國會到地方,處處迎合藍營,民眾黨為此必須付出淪為「小藍」的代價。這一切努力是不是足以換取民眾黨在台北市以外更多發展空間?答案如同柯文哲所言,2026年地方選舉就會見真章。

 

然而,選擇走小藍路線,對於新興政黨未來發展很可能只是「短多長空」。畢竟,台灣政壇早有「藍橘合」前車之鑑,國內外政治實務經驗都顯示,參與政黨聯盟,對於小黨而言是高風險的政治抉擇。「藍白合」是否會歷史重演,如同當年國親聯盟,最後以「大藍」強勢整合「小藍」收場,勢必成為堅定的民眾黨人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

 

※作者為NGO工作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