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賴總統可願提出以地熱領銜的能源建設?

徐錚 2024年05月18日 00:00:00
解決台灣電力問題不是發展核能,不是依靠風力、水力、太陽能,而是擁抱就在我們腳底下的地熱。(美國加州地熱發電廠/維基百科)

解決台灣電力問題不是發展核能,不是依靠風力、水力、太陽能,而是擁抱就在我們腳底下的地熱。(美國加州地熱發電廠/維基百科)

台灣面對的能源問題也是世界各國面對的問題。解方要求提供零碳無污染安全可靠的充分的基載電力。能符合這個要求的選項廖廖無幾,是以核電被重新考慮。但一般人可能都忘了另一個就在我們腳底下的選項:地熱。地球99%的物資都是高溫的,超過攝氏130度,足以供應永不匱乏的熱源替全世界所有的人發電。人們忘了是因為過去很難利用地熱來到處大量發電,但現在因為現實所迫,新技術出來了,可以做到了,比核能要好。

 

美國能源部三月六日發表了一份備受矚目的報告,「到商用起飛之路:下一代地熱能」(Pathway to Commercial Liftoff: Next Generation Geothermal Power)指出將採用新一代的技術包括加強式地熱系統 (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 EGS)和閉路式地熱系統(Closed-Loop Geothermal System),分三期在全國建立可達125GW(125000MW百萬瓦)的地熱發電容量:2030 年前建立5-10座涵蓋不同地質條件的示範工廠,共2-5GW,可供六千五百萬家庭用電;2030-2040 擴大到地質條件有競爭力的地方而在2040-2050涵蓋全美,總發電容量88-125GW。

 

這個規劃顯然是真實的。ECOnews四月二十七日報導,美國政府批准在南加州imperial valley建立一座採用 EGS的發電設施,共十三部機組總發電容量達到900MW。若然,這將是地熱發電的一個突破性躍進。三座這樣的地熱電廠就剛好等於台灣所爭議的核四的發電容量。而地熱發電廠建廠需要的時間不到核電廠的一半。從鑽井到發電到併聯,一般只要五年左右;而熱岩接近地表的地區的小型電廠甚至可能在一兩年內投產。

 

美國可以,台灣更可以。台灣的地質條件堪稱地熱寶𡷊,淺層熱岩甚至天然熱水池豐富。新一代的地熱電廠在台灣幾乎所有的地方都可以設立,大小隨意。

 

傳統地熱發電是從地下天然高溫水池汲取蒸汽推動渦輪機來發電,並送水回水池。因此它的地區限制和探勘風險很大。而新一代技術則是注水到高熱的岩層形成人工熱水池,或使用特殊液體閉路流經高熱岩層,再汲取蒸汽同樣發電。因此任何地方都可以應用。

 

美國能源部正在致力把新技術的平均發電成本在2035年前降低到每百萬瓦小時$45,遠低於火力和核能,而和風力和太陽能相仿。

 

解決電力問題不能分裂社會。答案不是發展核能,不是依靠風力、水力、太陽能,而是擁抱就在我們腳底下的地熱。

 

賴總統可願意提出以地熱領銜的能源建設,充實法令,快速審核申請案,打響執政第一砲?

 

※作者為美國任色列大學(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Troy, NY)榮譽教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