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中俄聯合軍演顯露合作侵台意圖 北京具第二擊能力令西方陣營憂心

王能斌 2024年05月16日 21:50:00
俄、中以及伊朗在2023年5月進行聯合海上操演。(資料照片/美聯社)

俄、中以及伊朗在2023年5月進行聯合海上操演。(資料照片/美聯社)

俄國總統普丁16日前往中國展開國是訪問,再度使兩國之間的關係發展,尤其是軍事領域合作成為各界關注焦點,由於近日美國情報社群指出,俄中聯合軍演期間,顯露出兩國在包括可能對侵略台灣等議題上合作的傾向,使西方國家對此大感憂心,分析人士也認為俄中正在建立相關行動所需的架構與默契。

 

「金融時報」(FT)指出,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Avril Haines)本月初出席國會聽證會時,明確表示「中、俄首度在聯合軍演中,進行與台灣有關的演練」,並指美方情報社群認為「這的確是中國期待獲得俄方合作的領域,且俄方也沒有任何不支持的理由」。

 

對此,美國國防情報局局長克魯塞(Jeffrey Kruse)也在同一場聽證會上表示,美國必須因應中俄日趨緊密的軍事合作關係,且即便雙方軍事單位仍無法進行高度協調的任務,但「無疑將在行動中合作,因此有必要將此納入美軍武力的架構與規畫中」,並指出美國「正處在這樣的修正時期」。報導指出,前述人士的說法,反映出中俄之間的軍事合作,在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與俄國總統普丁任內,已達到某種深度。

 

 

 

史丹福大學弗利曼斯伯格里國際研究所(Freeman Spogli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教授馬斯特羅(Oriana Skylar Mastro)表示,中俄雙方「不需要在戰場上並肩作戰,也有辦法達到軍事合作的實質效果」,報導指出,中俄在過去20年以來持續進行聯合軍演,但自2018年開始出現了明顯的升級,雙方不僅互相派遣軍事單位參加年度戰略演訓,同時也聯合進行定期海上操演,以及戰略轟炸機巡弋任務,其中大部分海、空操演都在日本周邊上演,因此被分析人士視為具有擴張意圖。

 

日本海上自衛隊前艦隊司令官、退役中將香田洋二(Yoji Koda)在即將出版的新作中,表示俄國「在中國可能的侵台行動之中,將扮演支援性的合作角色」,因此,日本有必要進行透過封鎖海上戰略通道,阻絕俄軍艦隊的準備。其中,與台灣關聯性最高的莫過於中俄「北方互動2023」(Northern Interaction 2023)海空聯合軍演,該演練是基於俄軍在烏克蘭戰場上,黑海艦隊遭烏軍岸防單位飛彈攻擊的經驗進行想定。

 

淡江大學解放軍研究專家林穎佑表示,烏克蘭擊沉俄軍艦艇,是「由陸地控制海洋」的教科書式例證,由於台灣向美方採購陸基「魚叉」(Harpoon)飛彈,對於解放軍造成相同的威脅,因此「解放軍需要從俄軍獲得相關實務經驗」。澳洲科廷大學(Curtin University)安全與戰略研究教授穆拉維耶夫(Alexey Muraviev)則認為,俄中雙方正在建立協同作戰所需的通信架構,他指出雙方已開始共用具機敏性的數據,包括軍用航空器的最高速度,且在戰略轟炸機聯合進行巡弋任務期間,可能已進行相關作業,展現出「戰略親密」的程度。

 

雖然有許多西方分析人士,認為中俄兩軍只有粗略協調的能力,且進行聯合軍演也不代表將會聯手作戰,但報導指出俄方提供的支援,仍將使解放軍在與美方可能爆發的潛在衝突中獲得關鍵優勢。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俄方向中方移轉飛彈防禦早期預警的技術,在普丁2019年親口證實此事之後,雖然迄今雙方對此諱莫如深,但中國軍事學者曾表示,聯合「飛彈防禦」架構正在成形。

 

馬斯特羅指出,一旦俄國北方地帶的偵測能力,被整合進入中俄飛彈防禦體系之內,中國便能獲得針對美國洲際彈道飛彈(ICBM)的早期預警能力,亞洲國家的國防官員也表示,該體系也使中國具備第二擊的能力,象徵著戰略的重要轉變,同時使中國核武更具有嚇阻性。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