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國F-15EX分析報告及幻象2000延壽案 看台灣空軍機隊發展

諸葛風雲 2024年05月18日 07:00:00
空軍雖然造出了一架具有第四代外型及部分功能的新戰機,但當年對IDF許多戰力上的妥協,所造成的有限戰力亦深深影響至今。(軍聞社提供)

空軍雖然造出了一架具有第四代外型及部分功能的新戰機,但當年對IDF許多戰力上的妥協,所造成的有限戰力亦深深影響至今。(軍聞社提供)

最近一年來台灣有關於空軍機隊更新的討論引起很多人的關注,不論是從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機,一路討論到F-15EX先進鷹戰機,甚至連美國學者都出面表態認為F-15EX比F-35閃電二式匿蹤戰機更適合台灣現今的守勢國防態勢,在過往筆者也幾乎認同這類說法,但當這幾個月波音整體企業的問題逐步浮現之後,才驚覺這些文章大多是為了拯救波音未來營運績效而發動的業配文。

 

2021年11月3日美國國會研究服務(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由美國海軍研究所有針對空軍 F-15EX 鷹 II 戰鬥機計劃進行相關分析研究報告顯示:

 

1.一開始美國空軍準備採購144架F-15EX戰機。用以取代機齡老舊的F-15C/D空優戰機甚至部分的F-15E打擊鷹戰機,但只是作為過渡機種。

 

2.原始構想是希望運用F-15成熟的技術,讓取得及操作成本可以低於F-22猛禽匿蹤戰機以及F-35A閃電二匿蹤戰機,也就是藉由採購F-15EX來降低F-35A的採購數量。

 

3.採購F-15EX似乎與扶植第二家戰機供應商(波音)與軍火霸主(洛克希德·馬丁,洛馬)相抗衡有關。

 

4.F-15EX的取得成本可以被控制在9400多萬美元是基於美國空軍現有的F-15機隊的基礎之上,但若是全新取得F-15EX機隊,單價應該只會比卡達取得F-15QA的1.45億美元更高(通貨膨脹)。

 

5.F-15EX具有龐大的載彈量與航程,但F-35A具有新一代戰機所需要的匿蹤功能,兩者各有優勢,但F-15EX已被建議不要攜帶適型油箱以免增加的重量及空氣阻力抵銷了原本良好的機動力。

 

6.波音生產效率低、單價不斷飛漲,整體交機時程已大幅落後1~2年,在未來F-15EX的取得成本及操作成本將會高過F-35A;F-15EX原先美國空軍取得成本估計是8000萬美元現已膨脹超過17.5%,這會對於空軍的資源消耗贈成重大影響。

 

F-15EX原先美國空軍取得成本估計是8000萬美元,現已膨脹超過17.5%。(圖片取自DVIDS網站)

 

一、成本

 

截至2024年5月,美國F-35A戰機(傳統起降型)的單價已經跌破8000萬美元為7,790萬美元,F-35A的單價在近年來有所下降。2017年,F-35A的單價首次降至1億美元以下,此後又持續下降;F-35A單價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生產規模的擴大。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能夠降低生產成本,目前F-35包含A型傳統起降型、B型垂直起降型、C型航空母艦艦載型,截至2024年5月,已有超過2500架F-35訂單,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預計將在2024年交付75-110架戰機,而F-35C艦載型因為只有美國海軍採用,所以單價為1.5億美元;最貴的是F-35B垂直起降型,同時也是英國皇家海軍、日本自衛隊等多國預計部署在輕型航空母艦上的機型,因為結構最複雜,造價最為高昂,單價高達1.77億美元($177 million)。

 

Aerotime Hub於2023年11月23日曾發表過全球最昂貴10大戰機,將全世界目前戰力最強最知名的10大戰機取得成本進行排名,由最便宜到最貴依序是:

 

Lockheed Martin F-16 Block 70/72:6300萬美元($63 million);美國洛馬公司產品,屬於4.5代戰機,這是全世界現役最暢銷戰鬥機,擁有極佳的全功能戰力,甚至現在成為AI控制戰機的先河,以及可以引導忠誠僚機的能力,生產線仍持續運作值得後續採購。

 

Boeing F/A-18E/F Super Hornet:高達 6,690 萬美元(up to $66.9 million);美國波音公司產品,屬於4.5代戰機,是美國海軍現役機種,現有訂單將在2027年左右結束,EA-18G咆嘯者電戰機是機隊中最強大的存在。

 

Boeing F-15EX:1.17億美元($117 million);美國波音公司產品,屬於4.5代戰機,目前有以色列、波蘭、印尼等國申購,但韓國及新加坡已婉拒。

 

Lockheed Martin F-22 Raptor:1.43億美元($143 million);美國洛馬公司產品,屬第五代匿蹤戰機,是目前最強的戰機,由於性能強大美國立法禁止出口,也由於單價高昂,採購數量僅195架。

 

Lockheed Martin F-35(B):1.77億美元($177 million);美國洛馬公司產品,屬第五代匿蹤戰機,1.77億美元是單指垂直起降型,另F-35A傳統起降型單價已降至7,790萬美元,F-35C艦載型為1.5億美元,為繼F-16之後最暢銷的機種。

 

由以上資料可知,由於採購數量上的影響,F-15EX及F/A-18E/F在價格上已經沒有優勢,而F-35機隊由於全球操作數量持續大幅成長,使得單位取得成本及後續操作成本將可持續下降。

 

二、雷達截面積(Radar cross-section,RCS)

 

這是4.5代戰機無法超越第五代匿蹤戰機的指標,依照GlobalSecurity.org的報告顯示,F-15的RCS值為25、F-16A為5、F-16C為1.2(F-16V會更低)、F-18為1、飆風為1、颱風為0.5、F-35為-30、F-22為-40,目前預估F-15EX有12.5及1.2兩種說法(因為還在測試),所以在被發現的機率上,F-15遠高於其他機隊,成為黑暗中的一盞探照燈。

 

 

三、F-15EX訂單狀況及交機期程

 

F-15EX是以卡達採購的F-15QA為基礎進行的研改工程而成,F-15EX原先有美國空軍的144架訂單,後下修至104架,現又下修至98架,顯示F-15EX的誘因正逐漸消失;2022年2月,美國國務院批准向印尼出售多達36架F-15ID和相關設備,印尼在2023年8月21日與波音公司簽署了購買24架F-15EX戰鬥機的諒解備忘錄目前雙方仍持續協商中;2023年9月波蘭也宣布採購F-15EX(一般多認為約24~32架);以色列由於情勢緊張已提出緊急採購25架新造F-15EX,及25架舊機升級;原有F-15操作國新加坡及韓國則婉拒這項提議;沙烏地阿拉伯則正在考慮54架。

 

依美國國會研究服務(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研究報告中波音生產量的呈現就知道,以每年約20架的產量推估,新訂單最快也要2030年之後才排得到。

 

 

四、F-35訂單狀況及交機期程

 

目前F-35累積訂單已超過2500架,截至 2024 年 3 月 12 日,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已經交付了超過990架F-35戰鬥機給美國軍方、合作夥伴和其他國家。而洛馬公司生產線正全力運作,目前每年可生產75架~110架,2024年3月12日美國五角大廈12日宣佈,正式批准F-35戰機進入全速量產階段(FRP),每年產量可提升到170架,所以目前看來F-35的交機速度可能會比較快。

 

截至 2024 年 3 月 12 日,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已經交付了超過990架F-35戰鬥機給美國軍方。(取自DVIDS)

 

五、AI的運用

 

在可指揮忠誠僚機(Collaborative combat aircraft,CCA)的機種包含F-22、F-35、F-15EX、F-16V、F/A-18E/F等機種,但若要加入AI操控戰鬥則只有F-16戰機改裝而來的X-62A「可變飛行模擬試驗機」(VISTA)正在進行測試。

另依照美國國防部目前規劃:AI應用在戰鬥機上的成本控制分為重複使用戰機為2000萬美元,消耗性戰機為200萬美元,在這框架下,也只有F-16系列戰機可以滿足重複使用戰機這樣的要求。

 

六、波音公司遭遇的亂流

 

在商務客機上波音公司在737MAX造成的慘案餘波盪漾,也凸顯出波音公司的管理出現嚴重問題,目前除了AJT T-7A紅尾鷹高級教練機外,軍用市場幾乎戰機都被洛馬所佔,而其他預警機也被諾格瓜分,看起來前景堪慮,之前推出的SILENT HORNET(沉默大黃蜂) /SILENT EAGLE(沉默鷹)以乏人問津。

 

七、空軍未來機隊規劃

 

空軍現有F-16V、幻象2000-5及國產IDF三型主力戰機中,只有F-16V經過性能提升為4.5代戰鬥機,而IDF則因機體、發動機推力限制,導致戰力受限(滯空時間、武器攜帶量、戰術彈性),尤其沒有完整自衛式電子反制系統,甚至連自衛的熱焰彈干擾絲都較少,一直是三型戰機中戰力最堪慮的機種。

 

所以長期以來都是F-16(進攻)跟幻象2000(掩護)進行的搭配,空軍現已繼續投資超過百億預算對於幻象2000機隊進行延壽,其中原因如下:

 

台灣的幻象2000-5是成熟空優戰機,加上空軍幻象飛官們優異的戰技,以及近幾年已將數百枚各式飛彈作了延壽檢整,縱使機身未能進行中壽期改良(MLU),在飛行人員的訓練經驗累積下,也能發揮原先應有的戰力甚至更強。幻象2000-5除了有火焰彈干擾絲投放器外,還有整合式的ICMS電戰另外還有ASTAC POD 電子情報偵察莢艙,中短程飛彈滿滿庫存…對空戰力非常完整,這些都是IDF所無法取代的。

 

未來LINK-22導入之後,可以使得幻象2000-5機隊與空軍現有博勝案進行構連,發揮整合戰力。

採購新戰機到形成戰力需要漫長訓練時間,以烏克蘭為例,接裝F-16就花了快兩年時間第一個中隊才剛要回到烏克蘭,所以採購F-15EX或是F/A-18E/F並不是一項與時間賽跑的抉擇。

 

以百億預算隊幻象2000-5進行延壽相較於花約3000億(1.48億美元*60架=88.8億美元=2752.8億台幣)採購F-15EX過渡機種,目前空軍規畫是較為務實可行。

 

由於採購F-15EX或是F/A-18E/F都僅是過渡機種情況下,若需要加入補足機隊數量應以採購F-16V為優先選項,最符合後勤統一、人員訓練效率等優勢,且萬一兩岸開戰,美國也是優先補充F-16(美軍有大量封存機),因此空軍未來並不存在採購F-15及F-18的選項。

 

在未來空軍機隊走向只剩下對美採購F-35A/B、F-16V(C/D block 70)及研發先進防禦戰機(Advanced Defense Fighter,ADF)這三條路可選。

 

關於F-35:

 

在李傑部長時代(2004~2007)美國曾詢問台灣是否願意加入聯合攻擊戰鬥機計畫(JSF)就是後來的F-35研究計畫,成為國際合作夥伴,共分為三個等級,合作夥伴可以獲得優先採購權利,台灣當年被邀請的是第三等級(Level III):出資最少,擁有最低的採購權和幾乎沒有計畫決策權。加拿大、挪威、丹麥、土耳其、澳洲、以色列、日本、韓國等國屬於此等級,當年有參與的國家現在都陸續開始接裝F-35戰機了,但遭李部長否決,就此與F-35展開慢慢等待長路。。

 

而F-35閃電二戰機中應該以傳統起降型F-35A為首選,因為全球採購數量最多,單價最低;F-35B垂直起降型除非海軍要建造輕型航空母艦,否則應列為未來的選項就好。

 

關於先進防禦戰機(ADF):

 

蔡英文總統受訪時曾表明今年要啟動ADF戰機研發案,但以IDF的研發成果來看,若無站在巨人肩膀上,台灣無法憑一己之力研發出功能完整的第五代匿蹤戰機,漢翔及中科院對於IDF的後續性能提升,如:自衛式電戰莢艙的研發整合、空用主動相位雷達(AESA)、先進發動機(織女星計畫)的研發都停滯不前,尤其織女星計畫已投入超過百億元預算,仍未能製造出原型引擎以供測試,更不用說忠誠僚機是連構想都沒有,甚至連F-16準備汰除的ALQ-184電戰莢艙、Sniper ATP 狙擊手夾艙、AGM-65 小牛飛彈等都沒嘗試整合給大家看,反觀全世界目前研發第五代戰機多採用國際合作方式:韓國/印尼KF-21採用美國GE的F414引擎、土耳其KAAN採用美國GE的F110引擎,日、英、義「全球空戰計畫」(Global Combat Air Programme)、德國、法國與西班牙合作的「未來戰鬥航空系統」(FCAS),但漢翔現在只想著要研發螺旋槳的初級教練機,顯然與現實完全脫節,而中科院也未見關鍵技術的突破,國機國造未來堪慮。

 

由以上資料理性探討,第五代戰機的匿蹤(超隱身)、超音速巡航、超機動、超視距、及超資訊化等五個特性,每一項技術都非常困難,反觀當年IDF雖然緊急研發出來並即時彌補了當時空軍的需求,但事後來看,當年的「不得不」造成許多戰力上的妥協,結果雖然造出了一架具有第四代外型及部分功能的新戰機,但有限戰力深深影響空軍至今,這應該是我們在規劃下一代戰機應該引以為鑑;ADF研發所剩時間已經不多了,最晚2035年前必需研發完成並量產交付空軍,眼前空軍應以由F-35搭配F-16來組成基本機隊架構規劃,後續再視ADF狀況再行決定,這樣最符合國家的利益。

 

※作者為大學助理教授、軍事部落客YouTuber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