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斯達:華為與美國的戰爭──對「不假外求」的共同追求

盧斯達 2024年05月12日 00:00:00
華為在美國持續禁令下,反而激發舉國體制最後發展出完全不同外界、與外界標準不共通的軟硬體環境,也並非不能想像。(美聯社)

華為在美國持續禁令下,反而激發舉國體制最後發展出完全不同外界、與外界標準不共通的軟硬體環境,也並非不能想像。(美聯社)

報導指美國商務部最近撤消高通和英特爾等晶片公司供貨給華為的部份銷售許可證,預料會打擊華為在母國市場崛起中的筆電生產事業。

 

有業界人士已經憧憬,華為如果要掉下去,其他正在競爭的公司,例如台灣的  Asus、Acer 等等會不會行情看漲。

 

最新市場調查中,筆電行業第一是聯想(Lenovo),雖然它是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投資創始,但很快就開始國際化。在董事會高層國籍背景、總部建設、策略上,都做到了正宗的跨國色彩。問一般西人,可能更會錯覺聯想是美國牌子。

 

雖然該公司總部在北京,但「全球行政及營運中心」設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

 

華為不一樣,華為代表「中國也有高新科技」的自豪,對一般人,也是自己「親生的」,又是中國掌握「國之利器」投資未來競爭力的「特殊超國企」。所以人們再不留意科技界,也不會覺得華為跟聯想是一樣的東西。

 

2018年底,華為財務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可能影響了 2019 年發生的很多大事,之後關鍵字都離不開「香港」和「科技」。那一年華為等中國科技企業開始被西方抵制。

 

華為的手機業務失去了 Google 服務的技術供應,對很多人就變了用不到。一些市場開始禁售華為手機。不少本來接受華為興建 5G 基建的國家,態度也開始反轉。

 

5 月,時任總統川普發下行政命令,賦權美國禁止「外國對手」擁有或掌控的公司提供電信設備和服務。隨後美國商務部宣布將華為及其 70 家附屬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在軟硬體及市場上大規模封鎖華為。

 

不過華為也因此得到中國官民的愛國力支援。在手機市場,統治半個世界的韓國三星,在中國市場市佔率卻低到「並不重要」。華為因為最受針對,所以在其他「國牌」中有了光環。買華為不同買小米、買努比亞的。

 

19 年禁令之後,華為加速「自研」,「鴻蒙」是用來取代 Android  的軟體系統。也能見到華為開發其他市場,如電腦,開始生產筆電、家居電器、電腦螢幕等等。

 

不同手機,能買到最新 CPU,一切都好說。中國市場還是明顯買單,又給他們殺出不少新血路。

 

手機方面,即使華為受政策限制,短期內還是能以存貨、縮少規模、用料上將就的方法來繼續業務。華為每出旗艦,還是旗艦的價錢。

 

對很多中國人來說,雖然美國強硬攻擊,華為還是活得好好的,值得支持。手機圈評論人也會戴上某種情懷眼鏡,雖然華為手機比起同期同級對手,總是會有某些瑕疵,但因為「體諒」華為的供應鏈處境,就比較避重就輕,傾向給好評,不嚴苛。

 

到了 2024 今天,機圈也開始有這類吐槽:華為 Pura70 ultra 這個質素不是不好,但應該值五、六千元,賣一萬元人民幣以上就完全不合理,直斥華為把「愛國消費者」當傻子。本土市場,手機市佔恢復,但一代一代產品參數、體驗和價格,確是砍了刀。

 

華為新開發的電腦業務,如果失去最新晶片供貨,又是一個巨大的考驗。華為新推出的 MateBook X Pro,也是用上最新的 Core Ultra 9。有美國議員嘩然,這不是最新的晶片嗎?

 

電腦硬體市場,不太可能永遠回收幾年前水平的 CPU 做奢侈辦公本。那個市場「捲」而殘酷,競爭品牌太多,參數差一點已經被消費者嫌棄。

 

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 Michael McCaul 表示,商務部是為了阻止中國發展先進人工智能,並坦言「一直擔心兩家公司與中國過於接近」。

 

但是中國及華為繼續著「本土化」、「獨立發展」的道路。一旦微軟不再授權 Windows、失去西方供應的晶片,電腦方面,也可以換麒麟處理器加自研系統。因為中國在 90 年代末就開始搞「紅旗Linux」,對去微軟化或許亦有經驗和準備。

 

在持續的禁令之下,反而激發舉國體制最後發展出完全不同外界、與外界標準不共通的軟硬體環境,也並非不能想像。很難追溯「拐點」是何時出現,但「拐點」之後,是可以看到華為全速奔向「自主研發」,回應著中國對「不假外求」的慾望。

 

兩邊也想要有全套戰略系統,每個環節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會感覺安心,杜絕潛在對手卡自己物資或軟體的可能。

 

※作者為香港評論者/作家

關鍵字: 華為 美國商務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