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李氏王朝 李顯龍執政20年帶給新加坡這些改變

王能斌 2024年05月14日 22:20:00
執政20年之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將交棒給繼任者,其所留下的政績也成為各界檢視的焦點。(取自李顯龍FB)

執政20年之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將交棒給繼任者,其所留下的政績也成為各界檢視的焦點。(取自李顯龍FB)

執政20年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將於15日正式交棒,由原任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的黃循財,成為該國自從1965年獨立以來第4位領導人,近20年來,全球局勢由後冷戰逐漸走向美中對抗,半導體與科技產業興起更改寫了國際地緣政治的面貌,因此,李顯龍曾在多個場合矢言要「在新加坡發展良好情況下交棒」的承諾,此刻也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外媒對其20年來的執政,進行了爬梳與整理,以利各界進行回顧。

 

 

致力提升國家、國民競爭力

 

自從2004年8月12日接下總理一職之後,分析人士指出李顯龍主政下的新加坡政府,以提升國民整體實力為施政主軸,推動包括大士超級港(Tuas Megaport)等重要長期建設計畫,並且於2022年透過立法程序,使同性戀不再違法,但同時通過維護婚姻定義的法案,雖然挑起爭議,但同時也推動了社會進步。

 

過去20年間,新加坡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了兩倍有餘,從原本的1680億美元(約5.433兆元新台幣),提升至目前的3920億美元(約12.68兆元新台幣),新加坡民眾月薪中位數也從新幣2326星元(約5.56萬元新台幣),成長至新幣5197星元(約12.43萬元新台幣),可衡量一國貧富差距的吉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也從0.42下降為0.37,凸顯財富分配已更加平均。

 

此外,每年由新加坡樟宜機場出入的旅客人次,也從20年前的1430萬增加到如今的2950萬人次,新加坡與其他國家、組織所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也從5個大增至27個,顯示出新加坡提升國家競爭力,推動全球化的成效。

 

 

 

 

專注推動社會、教育發展

 

新加坡智庫、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旗下的政策研究所(IPS)資深研究員許林珠(Dr. Gillian Koh)表示,李顯龍執政期間,新加坡政府對於該國社會包括認同、階層與種族等問題有精確掌握,並且往往能走在潮流之先,產生重要影響。許林珠表示「新加坡菁英政治的持續運作」,是該國能夠因應社會嚴重分層的重要因素。

 

其中,教育改革使得新加坡學校教育,原本過於注重學術的走向獲得軟化,使學生發展的未來性更加多元,政府對教育投注的經費,也從2004年的50億星元,增加至2022年的129億星元,嬰幼兒托育中心的數量則是由722間成長至目前的2470間,此外,李顯龍也透過對於技職教育的重視,扭轉一般民眾對於技術體系的刻板印象,同時透過累進薪資、工作福利等制度的實施,改善底層勞工的生活水準。

 

在各項條件改善的驅動下,新加坡在李顯龍執政的期間,人口由420萬增加至590萬,但在世界潮流的影響下,生育替代率卻由原本的1.26下降至0.97的歷史新低,且該國也正面臨人口老齡化的現象,65歲以上的人口由2004年的8%上升至目前的19%,且估計將在2030年達到25%,使新加坡政府的福利支出增長近10倍,由2004年的16億星元,一路攀升至2022年的169億星元。

 

李顯龍任內重視技職教育,使年輕學子出路更加多元。(取自新加坡工藝教育學院FB)

 

型塑獅城政治運作與政府治理

 

除了推動整體軟硬體的發展外,分析人士指出,李顯龍執政時期對於新加坡的政治文化與政府治理,都有著重要的影響,這段期間之內,新加坡實施了總統選舉對少數族裔的保障制度,不分區議員的席次也有所增加。

 

在2016年11月通過的憲法修正案,規定該國族裔若在最近5個任期內,都無人獲選成為總統,則該族裔候選人將可在下一次選舉中獲得保送,藉此維護新加坡各族群參與政治、制定政策的均等機會。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系副主任辛赫(Bilveer Singh)指出,李顯龍藉由扶植有力的反對陣營,使新加坡政府走向責任政治,包括在2020年大選後任命反對黨領袖、擴大關鍵議題的公民參與,以及容許反建制派的異見等,都展現出李顯龍確保新加坡政治、經濟持續發展,以及行政權轉移的努力。

 

 

促進基礎建設發展

 

根據統計,在李顯龍執政期間,新加坡國內的公共住宅(組屋)數量由原本的87.8萬戶,增加至目前的110萬戶,該國捷運與輕軌系統的總長度,也由128公里增加至259公里,新加坡港口的貨櫃吞吐量,則是從每年2130萬TEU,成長至如今的3900萬TEU。

 

政策顧問公司BowerGroupAsia新加坡辦事處總經理Nydia Ngiow表示,星國身為全球經貿、旅遊與商務樞紐的地位,在李顯龍任內推動多項重要基礎建設的加持下更為穩固,其中最為重要的莫過於星耀樟宜國際機場(Jewel Changi Airport)的發展,原本僅具有航空樞紐的機場,在與軌道建設、休閒設施進行整合之後,搖身一變成為旅遊人士出行目的地,而非僅僅是中轉站的角色。

 

此外,預計在2040年完工啟用的大士超級港(Tuas Megaport),將能夠進一步擴大星國的港口吞吐能力,鞏固其海運重要樞紐的地位。

 

 

 

 

與民間交心 留下深刻印記

 

自從1984年首次進入政壇以來,李顯龍一直都是德義區(Teck Ghee,後併入宏茂橋德義區)的代表議員,根據在地人士說法,李顯龍經常向當地耆老與重要人士請益,並且往往在重要的決策上接納地方意見,塑造出親民的形象。

 

前宏茂橋德義區議員、自2011年至2020年間擔任李顯龍團隊一員的洪鼎基(Ang Hin Kee)則表示,李顯龍雖然注重各種客觀證據,但同時也重視情感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有人表示曾在凌晨2時,向李顯龍發電子信件討論地方發展的問題,卻立即獲得回覆,凸顯出李顯龍親力親為,即知即行的務實態度。

 

 

批評聲浪與爭議

 

雖然李顯龍執政期間,大力促進新加坡的進步與發展,但部分政策的實施也使其難以避免批評聲浪以及爭議,「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為了滿足產業發展所需,李顯龍政府在2000年晚期開放大量境外勞工移入,就曾引發社會反彈,同時,隨著新加坡的富裕程度提升,社會不平等的情形也隨之增加、收入高低差距更是持續擴大,使得李顯龍所領導的新加坡執政黨「人民行動黨」(PAP)在2011年、2020年大選之中,先後創下得票率新低紀錄。

 

香港科技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講師劉浩典(Donald Low)指出,李顯龍主要政績是大力促進新加坡經濟發展,但在他執政的前10年,相關政策卻造成了社會不公以及民眾的不滿,大量外籍人士的湧入不僅掠奪了當地人的工作機會,更使得新加坡公民認同遭到侵蝕。

 

此外,部分分析人士也認為,李顯龍政府未能適切解決星國長期以來的公共住宅問題,許多民眾將財產的大部分,投入僅能向政府租借99年的住宅,但隨著時間推移以及住宅的老化,民眾的資本也同時遭到侵蝕,目前新加坡政府已認知到該問題,並且試圖透過嚴格的移民政策、新的住房計畫或相關法條的修正,解決一連串的課題。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