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雨林視角:每年增30億噸碳排放 砍伐森林是主要禍首

 

伯納斯柯尼

●美國洛克非勒基金會資深副主任

 

10月初,瑪麗亞颶風在波多黎各登陸後不久,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在推特表示,他的企業可以利用這次機會用太陽能重建島上電網。在如此深重的人類災難中,這是一個大膽的主張。但從技術角度看,這個時機非常完美。截止10月底,太陽能電池板和大容量電池已經在聖胡安醫院完成安裝,同時其他項目也在進行。

 

用可再生能源取代石化燃料來修建電網,這樣應對自然災害的方式理應得到讚揚。但是,無論可再生能源如何清潔高效,導致颶風頻繁上岸的氣候效應卻永遠無法被徹底改變。

 

要想實現目標其實還有另外一種方法,而且比馬斯克的計畫要廉價得多。

 

REDD+計畫意圖恢復熱帶雨林經濟價值

 

波多黎各擁有應對氣候變化最有效也最廉價的工具之一:那就是熱帶雨林。在島嶼的東側,近 2萬9000英畝的雲雀國家森林公園是加勒比海地區碳捕獲、碳儲存一套最重要的系統。

 

瑪麗亞颶風摧毀了森林。但科技公司執行長卻沒有在推特表示要恢復森林資源,因為到目前為止,他們還看不到有什麼可行的商業模式可以拯救樹木。

 

如果這樣的模式確實存在呢?如果有什麼方法可以讓熱帶雨林活著,比死了更值錢呢?

 

多年以來全球領導人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而且,在聯合國氣候談判中,他們已經提出了全新的解決辦法:一項名為減少因森林砍伐和森林退化而造成碳排放 (REDD+)的行動計畫。他們的想法非常簡單:如果建立正確的激勵機制,民眾、政府和、產業就能夠保護、恢復熱帶雨林,而不是以開發的名義毀壞它。作為回報,世界也將有更多森林吸收溫室氣體排放。

 

REDD+計畫已經以各種形式執行了近10年,並為森林的保護和搶救工作提供實現方法。透過開發森林在大規模碳捕獲、儲存過程中所發揮的經濟價值,REDD+計畫可以讓森林,以及砍伐伐木或農業等利潤豐厚的土地使用形式展開競爭。

 

挪威金援助巴西大幅降低森林砍伐

 

2008年啟動了挪威和巴西之間第一項大規模REDD+計畫。挪威同意向巴西提供10億美元以績效為基礎的補償資金,只要巴西成功保護其國內熱帶雨林這筆錢就向巴西發放。隨著巴西雨林保護工作不斷擴展,挪威的這筆資金向巴西分期發放。

 

結果令人刮目相看:過去10年中巴西將亞馬遜森林被砍伐平均速度降低60%以上,吸收了約36億噸的二氧化碳,貢獻之大超過其他任何國家。而挪威則協助緩解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

 

儘管夥伴關係試行階段取得成功,但今天的REDD+計畫卻急需資金援助。在許多方面,解決方法類似馬斯克在波多黎各太陽能計畫。只是這一次,創新的領域是金融而不是技術。

 

為REDD+計畫創造積分市場能夠為污染嚴重的企業、產業創造投資保護熱帶雨林機會。只要充分建立政策框架,REDD+計畫積分就可以透過現有的合約市場銷售——比如加州、南韓碳積分市場——並由此釋放數十億資金用於植樹造林工作。

 

建立這樣的框架還會使REDD+計畫成為未來監管系統的一部分,例如,全球航空公司在開發用於限制排放的監管系統,或像中國計畫在今年底啟動碳許可證市場。融合這些市場還可以為森林保護、再造計畫提供新的現金流,因為REDD+加速基金等金融仲介機構可以借助上述計畫直接打通私營部門和REDD+計畫。

 

年增30億噸CO2排放 雨林砍伐是禍首

 

目前為止,計畫執行情況是令人欣慰的。REDD+計畫僅僅提供了指導原則,而森林積分市場則需要規則和標準,來管理森林保護和植樹造林補貼是如何分配給買主,並融入當前市場的。本周在德國波昂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齊聚一堂的全球領導人可以經由繼續支持為REDD+計畫制定透明、有效的會計原則從而支持該計畫。

 

拖延是有風險的。在巴黎氣候協定通過兩年間,世界現存最大、最重要的熱帶雨林所在地印尼和亞馬遜部分地區的森林砍伐急劇增加。根據關懷科學家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統計,熱帶雨林砍伐是導致每年增加30億噸 二氧化碳(CO2)大氣排放的主要禍首,其貢獻比重之高甚至超過全球交通運輸量

 

沒有哪項技術可像熱帶雨林般實現有效碳儲存,拯救、恢復熱帶雨林提供最廉價大規模碳減排、碳捕獲形式,同時還能帶來一系列額外的環境和社會效益。為充分利用這種方式對沖氣候暖化所帶來的風險,絕大多數熱帶雨林必須得到保護。對我們這些相信森林積分市場可以成為保護地球最重要手段的人來說,現在就是我們的馬斯克時刻。我們必須同樣大膽採取行動。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Putting a Price on Rainforest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