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論壇》索羅斯視角:社群媒體威脅社會安全 歐盟監管機制優於美國

索羅斯(George Soros) 2018年02月25日 12:00:00

 

索羅斯

●索羅斯基金、開放社會基金會主席

●著有《歐盟的悲劇:解體還是復興?

 

從世界歷史的角度來看,眼前應是充滿苦痛的時期。開放社會深陷危機,以普京(Vladimir Putin)治理的俄羅斯為代表,各類獨裁政權和黑手黨國家紛紛崛起。在美國,川普(Donald Trump)也試圖建立自己的黑手黨國家,幸好憲法、其他機構以及活躍的公民社會制止了他。

 

人類缺乏自我管理引爆危機

 

不僅開放社會的存續狀況堪憂,我們整個文明的生存都受到了極大威脅,這與北韓金正恩還有美國川普這類領導人出現有很大關係。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兩國似乎都願意去冒險發動核武戰爭。但其實還有更深一層的根本原因:不管是建設還是破壞,人們利用自然力量的能力不斷成長,而我們管理自身的能力卻依然時高時低,而現在正處於低谷。

 

美國網路平台龍頭企業的崛起和壟斷行為正大幅影響著無能的美國政府。這些公司經常扮演創新和開放者的角色,但臉書和Google日益壯大,卻成為了創新的障礙,產生了種種問題,而我們如今才開始意識到。

 

公司透過開發環境來賺取利潤。礦業和石油公司開發物理環境,社交媒體公司則開發社會環境,但這正是最罪惡的地方。因為這些企業會在人們無意識的情況下,影響大眾想法和行為,民主體制的運作和選舉的完整性也因此受到干擾。

 

網路龍頭產業控制大眾注意力

 

由於網路平台企業是紮根於網路,所以喜歡追逐不斷上升的邊際收益,這能為他們帶來驚人的成長。網路效應確實具有史無前例的改革性,卻也無法永續經營。臉書用了8年半的時間才達到10億用戶,而達到20億只用了一半時間。按照這個速度,臉書將在不到3年的時間內,把所有人都納入囊中。

 

臉書和Google實際上控制了所有數位廣告收入的一半以上。為了維持自身主宰地位,他們需要進一步拓寬網路交流,獲取更多使用者關注。而目前他們透過提供便利平台來達成這項目標,用戶在平台上花費的時間越多,他們對企業的價值就越高。

 

此外,由於內容提供者無法避免使用這些平台,只能接受所有服務條款,在這點上,服務條款也為社交媒體公司的利潤做出貢獻。事實上,這些公司驚人的盈利能力有極大程度是取決於,他們能如何免於為平台上的內容承擔責任以及付款。

 

網路使人喪失心靈自由

 

這些公司聲稱自己只不過是散播資訊,但近乎壟斷的傳播地位使其成為公共事務企業,因此應該受到更嚴格的監管以維護競爭、創新以及公平公開的機制。

 

社群媒體公司的真正客戶是那些廣告商。然而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正在慢慢浮現,該模式的基礎不僅依賴廣告,而且還向使用者直接銷售產品和服務。他們開發手中資料,結合自己的服務,並使用歧視性定價來阻擋消費者本應享有的更多利益。這樣的做法固然進一步提高盈利能力,但綁定服務和歧視性定價卻削弱了市場經濟的效率。

 

社群媒體企業操縱用戶的注意力來欺騙他們,將他們引向自己的商業目的,設計用戶更加耽溺於他們所提供的服務。這點非常危險,特別是針對青少年。

 

這也是網路平台和博奕企業的相似之處。賭場早就開發出一系列技術來勾引賭客,直到他們把所有的錢——甚至是借來的錢——都輸光。

 

在這個數位時代,相似的事物正影響人類的注意力,而結果很有可能是不可逆的。這不是單純分心或上癮的問題,社群媒體企業實際上是在誘導人們放棄自主權,而塑造人們注意力的力量則將越來越集中於少數企業手中。

 

要堅持和捍衛穆爾(John Stuart Mill)說的心靈自由需要付出極大努力。一旦失敗,那些在數位時代長大的人們可能就難以重拾這點。

 

這將產生深遠的政治後果。缺乏心靈自由的人很容易受到操縱,而這種危險並非發生在未來,在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就足以看見其重大作用。

 

IT龍頭與專制政權同流合汙

 

眼前還存在一個更令人警惕的前景:專制國家和手握大量資料的IT壟斷企業彼此結盟,將新生的企業監控系統與業已成熟的國家監控系統結合一體。這可能會催生出遭到極權主義控制的網路,甚至連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都難以想像。

 

最先出現這種邪惡合作的國家很可能就是俄羅斯和中國,尤其是中國的IT企業完全等同於美國的平台企業,而他們也享受著習近平政權的全力支持和保護。中國政府已經足夠強大,足以在其境內保護本國的明星企業。

 

為了進入這些龐大且快速成長的市場,一些美國的IT壟斷企業已經開始自我妥協。這些國家的獨裁領導人只會很樂意與他們合作,藉此強化自身對本國民眾的控制,並擴大他們在美國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權力和影響力。

 

人們也愈發意識到平台壟斷與不平等現象之間的關係。股權集中於少數人手中的狀況占了一部份的影響,但IT龍頭所盤據的特殊地位則更為重要。他們在相互競爭的同時也達成壟斷目的,最後只有他們強大得足以吞併那些可能發展成競爭對手的新創企業,也只有他們擁有充裕的資源去入侵對方的領域。

 

平台龍頭的擁有者認為自己是宇宙的主人,但事實上他們是維持主導地位的奴隸。他們正在爭奪人工智慧(AI)開啟的新領域(如無人駕駛汽車)。

 

歐盟懲罰壟斷、注重隱私

 

而這類創新對失業率的影響程度則取決於政府的政策。歐盟,特別是北歐國家,他們的社會政策願景比美國來得遠大許多。他們保護的是工人而不是工作,願意出錢再次培訓或保障那些失業勞動者。這為北歐國家的工人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感,也讓他們在技術創新領域比美國同業更具優勢。

 

而那些網路壟斷者既缺乏意願也不傾向去保護社會,讓社會得以免除他們行為所帶來的後果。這些壟斷者因此成為公共威脅,而監管機構有責任保護社會免受侵害。在美國,監管機構的力量不足以抗衡壟斷組織的政治影響力。歐盟在這方面則處於更佳地位,因為目前當地還沒有任何社群媒體平台的龍頭企業。

 

歐盟對壟斷的定義與美國有所不同。美國的執法主要側重於收購兼併而產生的壟斷,而歐盟法律則禁止濫用壟斷權力,無論方法為何。另外,歐洲的隱私和資料保護法也比美國要嚴格許多。

 

歐盟耗費7年起訴Google

 

此外,美國法律採用了一種奇怪的理論來評斷平台壟斷造成的傷害,認為客戶為獲取服務所支付的價格越高,傷害才越大。但由於多數大型網路平台都是免費提供大部分服務,因此幾乎無法證明影響程度。此外該原則也沒有考慮到平台企業從使用者收集的寶貴資料。

 

歐盟競爭專員維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是歐洲方案的支持者。歐盟耗時7年才建立起一項針對Google的訴訟,但在案件勝訴的推波助瀾下,適當實行監管的進度大幅加快。此外由於維斯塔格的努力,歐洲方案已經開始影響美國各界的態度。

 

瓦解美國網路企業主導全球地位只是時間問題,由維斯塔格起頭的監管和稅收制度將是他們覆滅的源頭。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Social Media Threat to Society and Security ,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