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生態視角:讓象牙染血的不是槍 而是貧農的鋤頭

 

戈梅拉

2018年阿斯彭新聲成員

●聯合國環境署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部主管

 

馬巴亞

2016年阿斯彭新聲成員

●康乃爾大學高級副研究員

 

4月3日,英國宣佈「全世界最嚴格之一」的象牙銷售禁令。透過限制象牙貿易,英國加入其他國家——包括中國美國——的行列,以市場障礙阻止盜獵、保護瀕危物種免於滅絕。英國環境大臣戈夫(Michael Gove)宣佈上述政策時說,其目標是「為子孫後代保護大象」。

 

平心而論,這些都屬於目標崇高的高姿態。但光靠終結象牙銷售無法扭轉大象數量下降之勢。事實上,大象和其他物種所面臨的最大威脅是更加普通的人類活動「務農」。

 

新開發農地來自森林

 

放眼發展中國家,農民努力追尋肥沃耕地,在過程中,拓荒面積越來越大。重要野生動物棲息地以令人警惕的速度被毀壞。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如果當前趨勢持續下去,到2050年全球適耕土地將增加7000萬公頃,很大一部分新開農地將來自目前的森林。南美和撒哈拉以南非洲風險最大,人口增加、食物需求將對熱帶森林造成非常嚴重的衝擊

 

貧困是這場生態危機的根源,但拙劣的農業活動讓人們遲遲無法擺脫饑餓和棲息地喪失的循環。例如,在非洲,莊稼產量持續低迷——常常僅等於全球平均水準的20%——與種子品質低劣、無法獲得肥料,以及缺乏灌溉有關。隨著土壤品質的下降和產出萎縮,許多農民別無選擇,只能尋找新的土地耕種。

 

幸運的是,有辦法結束這一惡性循環。研究表明,農業活動和技術改善可增加農業生產率,同時減少棲息地損失、保護野生動物。這一方法稱為「可持續集約化」( sustainable intensification),其目的是用整合作物管理、病蟲害控制等技術,提高現有耕地產能。如果可廣泛應用,「可持續集約化」甚至能夠減少當前耕種的土地總量。

 

提高現有農地產能率 以減少拓荒

 

這並非是不可能的目標。在過去25年中,全世界20多個國家的農民既改善了糧食安全,又保持或增加了森林覆蓋面。據一項研究,1965至2004年間,種植高品質種子的發展中國家農民能夠減少近3000萬公頃耕地——相當於義大的面積。如果小農能夠獲得現代設備、更好的資料和分析以及更多的融資,這些收益可以進一步提高。

 

批評者指出,提高小農的生產率可能適得其反,特別是如果這鼓勵貧農擴大種植面積以期提高收入的話。為了避免這一結果,集約化戰略必須輔之以強大的保護規劃 。

 

但與此同時,不能要求發展中國家的農民完全停止使用其耕地附近的非農場資源。許多貧窮社區居民需要依靠森林獲得燃料和建築材料,禁止使用這些資源,又不提供足夠的替代品的政府政策很容易失敗。

 

相反,理想的發展中國家保護方針是農業和經濟支持雙管齊下,以限制農地擴張的限度。

 

整合解決方案 避免功虧一簣

 

現在尚無法達到這成就。放眼全球,每年都有數十億美元投資被用於解決環境破壞和貧困;17個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有許多個都與這兩個問題有關。但是,大部分為解決這些問題而制定的計畫,處於孤立執行的狀態。

 

這是錯誤的:糧食不安全、棲息地損失問題的解決方案要想真正解決挑戰,必須有更好的整合。

 

無人懷疑象牙禁令等初衷良好的政策能夠減輕人類活動的生態硬性。但在目前,農業活動——才是危及許多物種健康的罪魁——並沒有獲得應該獲得的決策關注。除非這一局勢改變,否則目的是為子孫後代保護野生動物的策略將功虧一簣。

 

 

© ProjectSyndicate

 

(原標題為Killer Farm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