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論壇》貿易戰視角:全球GDP增長的85% 歸因於美中經濟

歐尼爾(Jim O’Neill) 2018年07月20日 07:00:00

 

 

歐尼爾

● 高盛資產管理前董事長

● 英國前財政大臣

●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榮譽經濟學教授
 

 

2018年迄今全球經濟體經歷同步週期性復甦,似乎預示可持續復甦將是長期的,而2008年金融海嘯導致的崩潰正式告終。儘管有英國脫歐衝擊、中東和朝鮮半島疑雲、反覆無常的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等變因,但投資、薪資成長以及失業率下降就是眼前的事實。

 

但是,我在1月警告說:「全球情緒已從擔心政治風險轉向健忘,儘管諸多類似風險依然存在。」另外,儘管我所喜歡的全球指標似乎大有起色,但我仍然擔心這股成長趨勢能否維持至2018年下半年,因為已開發經濟體、特別是美國貨幣政策緊縮等複雜問題已在預期中。

 

你看,我們現已度過2018年上半年,其中一些指標已經出現頹勢。美國供應管理協會(US 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6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雖仍強勢,但數據和6個月前相比已經不再那麼強勁。更重要的是,中國和歐洲的商業活動均出現放緩。

 

與北韓關係改善 南韓經濟卻見放緩

 

另一個關鍵指標是南韓貿易資料,該資料每月發佈一次,比其他任何國家發佈日期都早。7月1日公布的6月南韓出口年增率下滑。2017年南韓名義出口創下歷史記錄,2018年則多次月增率放緩。

 

諷刺的是,這下滑伴隨著與北韓關係改善,2017年強勁表現則是在朝鮮半島遊走在核邊緣的情況下發生的。

 

南韓出口低迷需仔細追蹤、分析,既要收集其他主要經濟體的貿易資料,也要看南韓7月資料(將在8月1日發佈)。考慮到川普進口關稅升級,以及中國、歐盟和其他國家所採取的報復性措施,若全球貿易數據萎靡趨勢持續也不會奇怪。

 

儘管如此,不應該認為貿易數據下滑是關稅戰導致的直接後果。我們沒有看到整個地區出口崩潰。但從6月的前20天統計數據觀察,南韓對美國、中國出口實際上都相當強勁:疲軟的是對東協國家、中東出口。如果這一趨勢繼續,就沒必要擔心過去12~18個月的強勁的全球貿易表現正成為明日黃花。

 

中國、美國主宰全球經濟10表現

 

畢竟,全球經濟由美國、中國活動所主宰已有10年時間。我估算,2010年來全球名義GDP增長的85%可以歸因於這兩大國,其中美國貢獻35%、中國貢獻59%。因此,只要中國和美國好,就可以期待全球經濟保持3.4%的年成長率。

 

對於世界其他國家,2017年中至2018年初的經濟指標表明,許多之前疲軟經濟體終於開始修復。以名義美元衡量,巴西、歐盟、日本和俄羅斯都在2010年後經歷了較輕程度的下跌,但在2017年表現出改善跡象。

 

例如,2017年此時,歐盟看上去正走在強勁廣泛的週期性復甦之路上。但並非如此。法國、德國等重要經濟體經歷成長減緩,也許是因為擔心全球貿易戰所致。當然,冗長的英國脫歐談判、義大利的新反建制派政府,以及歐盟內部關於移民問題的政治危機都製造更多的經濟不確定性。特別是移民危機可能衝擊到德國總理梅克爾政府、歐盟間向心力。

 

歐洲經濟放緩是暫時的

 

平心而論,歐洲經濟疲軟可能只是暫時的,6月歐元區國家PMI也確實在幾個月的下降之後再度成長。但就此將最糟糕的情況排除,則太過武斷。

 

儘管如此,我們看到,全球成長的可持續性主要取決於美國、中國。顯然,如果這兩個經濟巨人用以牙還牙的加徵關稅策略開打貿易戰,那麼兩國都會是輸家——世界經濟也將是輸家。

 

美國消費占GDP的70%,積極的國際貿易、穩定、友好投資環境是可持續增長的關鍵。但願川普親信,有人可以在他的政策將全球企盼的持續復甦扼殺前讓他回心轉意。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Global Economy’s Uncertain Future,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標籤: 經濟 貿易戰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