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評:多拿些加班費 台灣人不用那麼害怕

主筆室 2017年01月05日 07:02:00
一例一休只是爭取勞工權益的一小步,是勞工該得的勞務報酬。(攝影:李昆翰)

一例一休只是爭取勞工權益的一小步,是勞工該得的勞務報酬。(攝影:李昆翰)

一例一休正式上路了,外界才發現這套勞動新制對於不少企業是沈重的負擔。鍋貼與滷肉飯連鎖店家鬍鬚張都說人事成本增加要漲價,運輸業說他們撐不下去也要調高票價,雞蛋農說人力吃緊未來蛋價可能要調兩成,垃圾車揚言要減班一週只清運五天,就連便利超商都說考慮未來將「週休二日」。甚至有學者警告,物價上漲,短期通膨率增,並可能造成實質GDP下滑。

 

猶記得不到一個月前,工鬥團體大罵民進黨立委是「砍假兇手」,以血書諫言蔡英文懸崖勒馬;在野黨立委抨擊一例一休是在玩文字遊戲,勞工不接受「畫餅充飢」。在勞工團體與在野黨立委的集結抗爭下,煙霧與血淚齊飛,搞到這個政權好像快被翻盤了,才勉力通過一例一休的《勞基法》修正案。從「背叛勞工」的劊子手,到「不顧資方」的元凶,哪一個才是蔡英文政府?

 

如果蔡英文真的背叛勞工,那為何會各行百業都怨經營成本增加,可能要少聘人或少服務以弭平開支?如果蔡英文真的從老闆經營者身上挖了一塊肉,怎麼勞團工鬥團體幾乎拿命拼搏也要反對「一例一休砍七天假」?一個政策兩邊不滿意,顯示它的確曾瞻前顧後、試圖折衷,這其實不見得是壞事,而是考驗蔡英文政府的執行力。

 

不過這個政府顯然有點漏氣。先是在立法過程猶疑不定,導致反對勢力集結,延宕立法,徒然付出龐大社會成本。等到法案上路、林全接受媒體訪問時,卻用力分析一例一休過關之後的市場供需與成本原則,還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說法坐實民眾預期物價上漲的想法,還合理化資本家裁員、不調薪,甚至不願多花加班費的行為,沒有嚇阻慣老闆並安定民眾心理;這是「林教授上身」,卻不是百姓父母官所當為。

 

其實,這次的《勞基法》修法案當然是一件從資方身上拔毛、對勞工有利的政策,因為它完全是一件簡單的算數問題。新版修法案過關之後,不僅勞工每週工時降低,全年的總休假日也從現行的110天(雙週84工時、19天國定假)變為116天(單週40工時、12天國定假)。更重要的是,即便是一例一休的休假日來加班,雇主也要付出比以往多一倍以上的加班費。

 

勞動成本增加,對雇主當然是增加負擔,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漲價是可能的;問題在於,勞工的加班費提高,休假日也增加,這利益是歸於勞工,豈有商總工總領導人所說:「衝擊比油電雙漲大」、「是造成三輸的爛蘋果政策」的道理?比對資本家們先前「支持勞基法修正草案,希望儘早讓一例一休法案審查通過。」的說法,這種前言不對後語,只想到處「撈一票」的嘴臉,實在惹人生厭。

 

資本家如此,許多抱怨一例一休造成物價上漲、「民不聊生」的勞工同樣令人莫名其妙。試問:一例一休真的是造成這波物價上漲、勞工領不到加班費的原因嗎?這波漲價(如果真的有漲價的話)真的只是反映勞動成本嗎?還是慣老闆們與特定政客趁火打劫混水摸魚,趁機把調漲物價的民怨轉嫁給政府而已?

 

台灣人習慣「方便」,卻看輕自己與別人的勞動價值,便利商店週休二日、垃圾車沒有天天來,就大罵生活很不方便,都是假放那麼多惹的禍;卻不願多思考一下,那是多少人犧牲休假與生活換來的?勞工們貶低自己、弱弱相殘,連多出一點加班費與休假日都膽戰心驚,實在是奇怪的心理狀態。

 

好老闆為勞工創造更好的工作環境,讓勞工生產力提高,同時讓商品維持競爭力;爛老闆只會怪東怪西,把拉高的工資轉嫁給生產品。台灣勞工苦太久了,一例一休只是勞工該得的勞務報酬,讓勞工回到稍稍合理的勞動環境,多拿一點點加班費,台灣人不需要這麼害怕。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址https://line.me/ti/p/%40zsq4746x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