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南向政策已成產官學研爭搶研究報告的預算消耗賽

林士清 2017年01月12日 07:00:00
近年來東協國家經濟漸趨蓬勃,這是蔡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的起因之一。(美聯社)

近年來東協國家經濟漸趨蓬勃,這是蔡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的起因之一。(美聯社)

台灣經濟快速成長年代已逝,中國大陸經濟下行勢在必然,東協新興市場將成為下一個高成長標的。然而,新南向政策雖在總統府下設置新南向政策辦公室,其定位卻是總統的諮詢幕僚單位,而「新南向政策」之政策綱領的提出,雖是作為各部會推行政策的準則,但目前卻已出現各部會紛紛掛著新南向政策之名,自行其是地搶食預算與資源的亂象,新南向政策倘若作為提振台灣經濟的經貿戰略,恐怕得有更細緻的政策規劃。

 

就經貿層次而言,近來中國經濟成長的逐漸趨緩與投資環境日趨嚴峻,但包括東南亞及南亞國家的經濟發展卻日益蓬勃興盛,促使蔡英文政府欲以強化與這些國家經貿往來的新南向政策,作為提振台灣經濟的新動能,並試圖減輕對中國大陸經濟依賴的戰略市場。然而,新南向政策面臨最大的環境挑戰,便是中國因素干擾所產生的政治風險,新南向政策涵蓋的所有國家,大多與中國有著超越台灣的更緊密外交關係與經貿互動,新南向政策必須開展更多的政策設計以因應中國因素的風險,而非僅視為政策研究報告中的外生因素。

 

李登輝執政時期的南向政策,其立意在防止台商過度西進;蔡英文政府喊出「新南向政策」,其目的是讓台商趕緊在東協市場佈局,無論是舊瓶新酒或舊酒新瓶,南向政策都帶有擴大台灣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並和北京的海上絲綢之路有一絲絲較勁的意涵。尤甚,無論是陸版的海上絲綢之路或台版的新南向政策,目前皆屬於意圖對東協及南亞地區喊價的口號階段。筆者曾和對岸智庫針對一帶一路交換過意見,基於繼往開來的歷史意義,海上絲綢之路固然要針對福建泉州輻射出去的商貿考古進行研究,但實際上政策參考的對象,應該是美國、日本對東南亞地區投資所建立根深蒂固的供應鏈關係。

 

新南向的核心策略,應當為利用台灣在科技、人文等軟實力,及運用在醫療、教育、科技發展、農業合作、中小企業等廣泛經驗,透過協商對話管道,以建構與東協之區域經濟共同體。尤甚,台灣屬於小型開放經濟體,須結合東協地區及中國大陸的廉價生產要素。近年來東協國家經濟漸趨蓬勃,亦帶動國族主義漸起,多數國家已有工會力量崛起現象,對於該國貿易、投資、勞工、環境政策等均可能投下較多不確定因素,影響台資廠商營運。

 

尤甚,好的研究報告品質固然有助於新南向政策的推動,新南向政策若還是屬於產官學研爭搶研究報告的預算消耗競賽,而非在政策執行面上協助台商在東協市場排憂解難,新南向政策勢必人亡政息,不可不慎。

 

※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址https://line.me/ti/p/%40zsq4746x

 

下載「上報App」讀好新聞拿獎品,超多好康任你「拼」!點此下載 http://bit.ly/2iWnHb0

關鍵字: 新南向 東協 中國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