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評】《同盟鶼鰈》:越來越少的經典學院派

彩虹頭 2017年01月07日 11:27:00
《同盟鶼鰈》劇照(翻攝自youtube)

《同盟鶼鰈》劇照(翻攝自youtube)

一直都沒有寫長篇影評的習慣,但是這次在電影院看勞勃辛密克斯(Robert Zemeckis)的《同盟鶼鰈》(Allied)以後,關於電影有很多話想說,可能有輕微劇透,敏感的朋友請先去看電影,謝謝。

 

 

想說的主要是有關電影語言的一些想法。辛密克斯作為老牌的導演,以在真人3D動畫電影方面的超前嘗試為人熟知,就是賠掉了一堆公司的《北極特快車》(The Polar Express)、《貝武夫:北海的詛咒》(Beowulf)等作品。他這邊剛做完探索後賠了個底朝天,真人動作捕捉技術從《阿凡達》(Avatar)才開始脫胎換骨逐漸成熟。當然,這個和辛密克斯搞錯方向有關,他的角色都是模仿真人,因為「恐怖谷」效應每秒都讓觀眾出戲。

 

 

辛密克斯一直在引入新技術為電影敘事的發展進行探索,就像他最著名的《阿甘正傳》(Forrest Gump)讓人看到特效除了做爆炸外居然還能這麼用,開場鏡頭的羽毛、以及阿甘在真實的紀錄片段中與總統握手等,破天荒地把特效技術從造夢引入到電影語言中,使敘事有了全新的手段和可能。這與他的出身有關,畢竟他和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是同時代的好友,這一代的導演有著現在很多導演所欠缺的傳統精神,也就是傳統的學院派拍攝手法。他們深受經典電影的薰陶,注重場景調度與鏡頭走位的配合,注重場景的外在氛圍和角色內心的呼應表現,也就是更追求電影本源的特質。既不屬於舞台劇,也不屬於電視網絡時代的快速消費,更追求屬於電影本體的優雅性。

 

 

電影之所以成為電影,百年來能夠蓬勃發展,是因為它有它的一套獨特的表現手法是屬於電影本身的。就像《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那個骨頭到飛船的著名蒙太奇,也有像阿甘那樣跟隨飄落羽毛的人生隱喻,近到《戰馬》(War Horse)中衝鋒的馬匹上消失的軍人,乃至《世界大戰》(War of the Worlds)中破天荒的車上奔馳長鏡頭。這些都是導演所特有的講故事的語法,而這些值得細細品味的語法在現在越來越顯得寶貴,越來越多的影片拍得直來直去,用快速的剪輯、強大的音樂及特效牢牢地占據觀眾的神經,不需要去感受和體會,只需要靠在座位上好好享受轟炸,不是嗎?

 

 

這也是勞勃辛密克斯、史蒂芬史匹柏這樣的導演在現在越來越容易毀譽參半的原因,因為那些轟隆隆的電影讓你不管怎樣都能high,而這些古典派的電影往往需要觀眾靜下心來體會,有點像藝術片不是嗎?可他們拍的又並非是藝術電影,他們一直以來做的就是商業電影,只是這個時代和觀眾變得越來越簡單、越來越直接,導致現在的商業電影連前戲調情和柔光濾鏡都不需要,直接霸王硬上弓。

 

 

比如一對夫婦在臥室吵架,一般藝術片就是不管演員怎麼走位,我鏡頭就不動,然後觀眾有充足的時間去觀察環境和人物的戲劇表現,所以這需要觀眾更多的主觀介入,而這個介入一旦完成,那觀眾對於這場戲的共鳴會非常強烈,這是藝術片的手法,一直都沒太大變化。而到了商業電影,像辛密克斯這樣的導演一定會充分的利用各種電影手段,比如用鏡內鏡外空間的差異來隱喻兩人關係的變化(《同盟鶼鰈》裡多次出現鏡子的使用)房間本身的空間分割、人物走位的調度等來強化戲劇情景,這是經典的學院派理論實踐。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商業電影直接選擇跟拍人物,晃動的鏡頭,情緒爆裂地爭吵,有效嗎?有效,在那一刻的確調動了觀眾情緒,但是這高潮過後卻沒有回味,你感覺到了情緒,卻沒有受到觸動,也許你被演員的表演打動了,但是在導演層面上,是單薄和失敗的。

 

 

我一直說勞勃辛密克斯和史蒂芬史匹柏這些老派導演的電影是有「嚼勁」的電影,是因為他們的作品體現出電影作為單獨的藝術類別,其中導演手段所賦予的獨特性,那是只有在場面調度、攝影機走位以及蒙太奇相互配合,才能實現出的專屬於電影的感受。就好比《同盟鶼鰈》中布萊德彼特去殺珠寶店老板,鏡頭沒有跟隨進店大打一通,而是和女主角一起等在車上,讓觀眾一起來感受那種焦慮和擔心,這是多少年前的經典表現形式了啊?要逃離的時候,布萊德彼特在大雨滂沱的車外發動不起飛機,女主角照顧小孩,看了眼遠方,然後還是雨聲,發動不起飛機,然後又看遠方,還是沒車,然後雨聲,然後遠方有車開過,但所幸不是往我們這邊,緊接著卻出現吉普車和軍用卡車,這時飛機發動了……多好的節奏和敘事!兩人第一次親密接觸,在沙丘上,遠處沙塵暴襲來,而對於他倆來說,明天的行動也是生死未卜,多好的對比隱喻,更妙的是,他們決定不走,鏡頭平靜地旋轉,隨著外面的沙塵暴打在車窗上的聲音越來越響,車裡兩人的交織也越來越緊,多好的環境襯托情緒高潮啊!

 

 

在以前,這些都是很普通的敘事表現了,而在今天卻顯得很稀少。這些就是導演對於劇本的再創作,讓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元素,從環境到人物到音效到機位,統統為敘事服務。注意,是敘事不是故事,故事是寫在劇本上的白紙黑字,再精彩也是編劇的功勞。導演可以選擇最直接的方式來表現,電影仍然可以精彩,但是這樣卻等於放棄了自己作為創作者的職責。

 

 

《同盟鶼鰈》可能擠不進辛密克斯的優秀作品中,但是至少沒有丟掉他一直以來的風格。這裡想提到印象很深的辛密克斯的一部作品《危機四伏》(what lies beneath),是他很少拍的驚悚恐怖鬼片(沒錯,竟然是鬼片)裡面有些匪夷所思的鏡頭,還有很多希區考克時代的驚悚電影表現方法。比如女主打爆男主角開車逃離自家的時候,在車底下的一個向車後拍的鏡頭,看到遠離了危險的自家,結果一隻男主角的皮鞋掉了下來。這他媽的比什麼滿臉是血的人追車都還要驚悚。這個就是電影敘事的魅力:我不點明,但是你啥都懂了。

 

 

《同盟鶼鰈》毀譽參半可能是因為時代真的不同了吧,觀眾的要求變得越來越直白,MTV廣告化的畫面加上快節奏剪輯也許真的更能吸引觀眾。而且布萊德比特本身就有著適合大片的屬性,導致觀眾都是帶著看二戰大片的心態來的。這個給你一週末檢驗是否要殺掉你老婆的的故事,恐怕更適合獨立電影。不管怎樣,還是希望電影語言的魅力不要在這個時代被遺忘掉,商業電影也能充滿智慧與「嚼勁」。
 

 

※全文授權轉載自彩虹頭個人豆瓣主頁。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址https://line.me/ti/p/%40zsq4746x

關鍵字: 影評 同盟鶼鰈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