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魚不是皇帝魚 卻是皇帝蓋印保證好吃的魚

曹銘宗 2021年01月17日 14:40:00
肉魚是台灣人愛吃的海水魚,台語稱之「肉魚仔」、「肉鯽仔」。(作者提供)

肉魚是台灣人愛吃的海水魚,台語稱之「肉魚仔」、「肉鯽仔」。(作者提供)

肉魚是台灣人愛吃的海水魚,但大的肉魚並不常見,兩斤八尾300元,因賣家可信任,所以我看到就買了。

 

肉魚有台灣自產及進口之別,台產肉魚價格貴很多,主要是因漁法、運輸、保存影響了鮮度。

 

一夜干的做法是把魚從背部或腹部剖成相連的兩半,我則保持整尾完整,抹薄鹽、稍脫水,排好放冰箱一天,期間翻個面即成。這種做法,因魚的表面已乾,煎時不會油爆。如果不馬上煎,冷凍可放很久。

 

肉魚學名Psenopsis anomala,主要生長於西太平洋從日本到東海沿岸的溫暖水域,在中國稱之「刺鯧」。台語則稱之「肉魚仔」、「肉鯽仔」,所以台灣中文稱之「肉魚」。

 

此魚雖小而肉厚,故得名肉魚。但此魚最明顯的特徵是鰓蓋上有一塊模糊黑斑,日文即稱此魚為イボダイ(ibodai),日文漢字「疣鯛」。

 

我小時候吃煎肉魚,我媽說這種魚很好吃,所以古代皇帝在魚身上蓋印。

 

台灣民間所說的「皇帝魚」,指的是比目魚,魚眼長在同一邊,魚身一邊厚一邊薄。傳說朱元璋吃一半後放入水中還能游走,故又稱「半旁(pêng)魚」,即半邊魚。

 

(本文摘自作者臉書,經授權刊登)

 

※曹銘宗:台灣文史作家,基隆年輕耆老。關注台灣庶民文化的歷史書寫,從日常的生活窺見鮮活的故事。近年致力台灣地名、食物名、海產名的研究,著有《台灣史新聞》、《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等。

關鍵字: 肉魚 皇帝蓋印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