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評:李來希的話術

主筆室 2017年01月23日 07:02:00
改革案將軍公教退休金設下3萬2千元最低樓地板基準,李來希直嗆:「這怎麼活下去」。(攝影:陳品佑)

改革案將軍公教退休金設下3萬2千元最低樓地板基準,李來希直嗆:「這怎麼活下去」。(攝影:陳品佑)

年金改革捧紅了李來希,作為反對陣營的大將,李來希左打林萬億,右批蔡英文,媒體賦予他最多的話語權,也果然留下不少經典名句。諸如,改革案將軍公教退休金設下3萬2千元最低樓地板基準時,他直嗆:「這怎麼活下去」。當要推動18趴優存走入歷史時,他質疑這是要那些老人「直接去死嗎?」當有人要李來希設身處地想想勞工處境或彼此身份易位,他更語出驚人地說:「我的公文他看得懂嗎?」

 

外界或可試著理解年金改革對許多退休軍公教人員的「奪財之恨」,不過,再怎麼憤懣不滿,都不可以胡說八道。尤其,軍公教退撫制度源由不一、複雜難明,許多反改革的退休軍公教仗恃著對制度的熟稔,以片面的資訊丟出一些似是而非說法誤導民眾。這其中,曾任勞委會勞動條件處處長,擁有法學碩士身份的李來希,正是箇中翹楚。

 

比如說,從年金改革議題出現以來,李來希到處宣稱以公務員與勞工相比,絕沒有「繳少領多」的問題,他說:「大家都在談所得替代率,但卻刻意不談公務人員的負擔或是所謂對退休制度的貢獻度,以最高投保薪資計算勞工每個月只負擔749元,公務員卻要負擔5786元,換算薪資比率,勞工的付出是薪資的1.05%,公務人員則是7.09%,兩者相差高達7倍之多,只比較後端的所得不公,卻忽視前端負擔不平,合理嗎?」

 

李來希的說法廣泛地被反年金改革陣營引用,一直到昨天,某媒體論壇還以此觀點作為頭條,但這完全是掐頭去尾,刻意誤導民眾。

 

以一位九職等七級年功俸47,080元的公務員來說,每月提撥3,955元,設若以工作35年退休,其提撥金額不超過150萬(公務員初期本俸低提撥金額也低),但根據新制公務員的月退俸則是「本俸兩倍 × 2% × 年資(最高35年)」為65912元,若再以退休餘命20年計算,可領總額達1581萬餘元的退休金。

 

再以某勞工勞保投保最高級距45,800元為例,其每月保費為962元,若工作35年退休,其提撥金額最高約為40萬,根據勞保老年給付計算公式「平均薪資 × 1.55% × 年資」,其月退是24846元,若再以退休餘命20年計算,可領596萬元。

 

但兩者的計算基礎完全不同,公務員是本俸乘以二以最高的本俸計算,以公務員最高的本俸53075兩倍10萬6千餘元計算,就遠高於勞保最高級距45,800元,就算以七職等中階薦任公務員退休,其本俸乘二也近八萬元。經過簡單的試算後,誰領得多?那一種比較「划算」?其實已經一目了然。更何況,勞工部分仍要加計更高比例的雇主提撥,而若干早退的軍教族群與勞工可請領的歲數更差了超過十年,上述計算方式還未加入享有18趴優存利率者以及以恩給舊制給付者,當李來希以勞工提撥金額較少為退休軍公教辯護時,每年讓國庫負擔超過八百億的18趴哪裡去了?

 

事實上,早在1995年推動退撫新制時,當時精算的公務員提撥率是17.9%,但為了討好軍公教族群,卻決定維持8%。即使現今修正為12%,仍有一大段距離。由於長年提撥不足,若要維繫未來50年的財務平衡,根據銓敘部的精算,軍公教提撥率估算須提升3倍多,公務人員提撥率要拉高到36%、教育人員41%、軍職人員38%。

 

李來希堅持年金改革不能溯及既往,那試問,如果要維持不改退休軍公教的所得替代率,那當初少提撥的退休軍公教,要不要把那些金額補回來?如果不能補回來,憑什麼要求現在這些年輕軍公教用提高提撥率來彌補這些缺口,或者用國庫無止盡地填補這些黑洞?這不就是造成世代對立與台灣社會職業別衝突的根源。

 

台北市每人的平均月支出不過2萬7千元,軍公教退休金的3萬2千元最低樓地板不會讓人活不下去;七成以上公務員即便沒有18趴優存利率,也有四萬元以上的月退金,18趴對絕大多數退休軍公教都只是錦上添花而已,怎好意思把毫無法源依據的優存利率當成自己的俸給;軍公教退撫提撥率長期不足,更不是拿勞工繳多少就能打爛仗(事實上,雙方的計算基礎完全不同)。靠著剝削下一代與國庫得來退休金就是掠奪,這不是任何話術可以遮掩的。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址https://line.me/ti/p/%40zsq4746x

 

下載「上報App」讀好新聞拿獎品,超多好康任你「拼」!點此下載 http://bit.ly/2iWnHb0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