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評:蔣經國基金會還要得回來嗎

主筆室 2017年03月31日 00:02:00
朱雲漢(前排中)出席「全球漢學聯盟成立大會」。(照片翻攝自蔣經國基金會官網)

朱雲漢(前排中)出席「全球漢學聯盟成立大會」。(照片翻攝自蔣經國基金會官網)

比起先前追討文化總會,民進黨政府以「不容公產變私產」為名,要求制訂《財團法人法》,嚴管包括蔣經國基金會在內的政府捐助財團法人,難度更高。不僅因為這基金會是以「蔣經國」為名,也在於該基金會成立二十多年來在補助漢學研究上已頗有成績。不過,政府當初對蔣經國基金會的高額補助是事實,在政府權益與基金會運作之間,現在必須有更衡平的思考。

 

蔣經國基金會成立於1989年,也就是蔣經國過世後一年,以推廣獎勵國際漢學研究為主要目的,成立之初,由教育部出資3億元作為成立基金,占原始基金100%,向法院登記設立,登記書上記載募資目標為20億元。教育部即承諾捐助15億元,後來三年內完成,總捐助金額為14.2億元。

 

根據《今週刊》去年的調查,爾後蔣經國基金會不斷接受民間捐助,也將歷年結餘的錢轉入基金。在2015年登錄於台北地方法院的資料顯示,蔣經國基金會財產總額為36.2億元。因此蔣經國基金會逕行認定,教育部累積捐助也僅占目前財產總額的39%(36.2億占14.2億元),不屬《預算法》規定「政府捐助基金累計超過50%的財團法人(即公設財團法人)」。得以避開《預算法》中,政府捐助比率超過50%者,必須將年度預算書送立法院審議的規定,亦無須遵循須有半數官派董事的規範。

 

不過這個說法過不了監察院這一關。在監察院於2009年通過監委趙榮耀與葛永光所提糾正案裡,抨擊行政院長期漠視政府捐助基金所延伸出的問題,點名蔣經國基金會,「創立時政府捐助100%」、「以盈餘轉基金辦理財產總額變更登記」,造成政府累計捐助基金比率降為低於50%。立法院預算中心亦質疑蔣經國基金會等單位規避監督,將官股基金會變成民間基金會。

 

問題關鍵在於,為何不是以原始基金,或甚至以法院登記募款金額來認定官股比例,而是歷經二十多年發展之後,允許基金會以盈餘撥入母基金合計,逐一稀釋官股直到脫離政府控制?即使是《公司法》,若要增資都必須問原始股東是否放棄認股,這些原本公設的財團法人為何可以逕行認定政府出資比例?於今,在蔣經國基金會的21席董事裡,政府僅餘一席董事,無論就原始出資比例或歷年捐助比例,都不合常理。

 

另個問題在於該基金會人事封閉,董監事雖然定期改選,但幾乎全由現任董監事指定,領導階層長年不變,現任執行長朱雲漢亦已經任滿15年以上,就算不討論蔣經國基金會的研究宗旨,不把獎助漢學與台灣研究對立起來,為何只有這同一批人可以研究漢學、獎助漢學?合理的監督機制何在?

 

2009年,朱雲漢接受媒體專訪時提到蔣經國基金會未來的挑戰,他說,最大的挑戰來自於政治壓力,因為基金會原始創立基金來自教育部,撥款占了近60%,因此不少政治人物還是會要求政策配合,或搪塞人事。過了八年後再看這段談話,所謂的「政治干預」顯然已不再困擾蔣經國基金會;但令人不解的還是在於,為何一個基金會接受政府的大筆捐助卻可以「獨立運作」之名迴避任何監督?如果今天民進黨政府想要成立一個「獨立運作」的「台灣研究」基金會,國會能允許援例辦理嗎?

 

討論民進黨政府與蔣經國基金會的關係,很難不陷入無止盡的統獨辯論;但漢學研究也好,台灣研究也罷,其實都不是問題的關鍵,而是作為一個政府大筆出資的基金會,政府在其中應該有什麼樣的權力與義務?國會又應該扮演什麼樣的監督角色?對教育部出資的蔣經國基金會是如此,對經濟部出錢的中技社亦如是,未來對接收自日產,如今卻幾乎淪為私人所有的糖協、郵協、電協,也該有同樣的態度。

 

【熱門影片推薦】

●【影片】恐有湮滅罪證之嫌 朴槿惠31日凌晨遭收押

●【影片】威脅不斷來襲 阿富汗計劃擴編特種部隊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