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乾任專欄:年輕人低薪是廣設大學害的嗎

王乾任 2017年04月07日 07:00:00
台灣廣設大學後,有一大部分學生卻無法從大學體系獲得該有的訓練和學習成長,這一部分的原因,是大學以前的國高中教育仍停留在升學填鴨考試為主的培訓模式,自然有很多學生不具備念大學的能力。 (資料照片/李昆翰攝)

台灣廣設大學後,有一大部分學生卻無法從大學體系獲得該有的訓練和學習成長,這一部分的原因,是大學以前的國高中教育仍停留在升學填鴨考試為主的培訓模式,自然有很多學生不具備念大學的能力。 (資料照片/李昆翰攝)

前幾天有個師大教授在臉書上寫了一篇文章,意旨年輕人低薪是廣設大學造成的結果。

 

這樣的論點不是第一次出現了,每隔一陣子總有人會跳出來將台灣經濟問題歸咎於體制教育的設定失敗。

 

某種程度上,體制教育的成敗的確影響公民的素質,只不過,公民素質水準跟經濟收入狀況的關聯性有多大,卻是存疑的?

 

舉個極端的例子來說,生活在中東產油國的窮人,收入可能比北韓的中產階級還高。

 

張夏準教授在其著作中也舉過一個有趣的例子,他發現瑞士的公車司機的收入是印度公車司機的50倍,然而,是因為瑞士的公車司機的平均素質高過印度公車司機的50倍嗎?不太可能,比較可能的原因是,瑞士的整體社會制度設計得比較好,整體國家發展狀況比較優,是以生活在這個環境裡的人民收入水準比較高,即便只是做相對中下階層的工作。

 

在台灣找工作才會碰到低薪問題

 

回到那位師大教授的論點,假設廣設大學真的是造成台灣青年低薪的原因,那麼這些台灣青年到了海外應該也不具有領高薪的競爭力才對,因為作者想證明的是廣設大學造成大學生素質低落,加上在市場上供過於求導致薪水不可能太好。然而,偏偏台灣青年出國後十分搶手,就連到中國都比在台灣還有機會獲得好待遇。

 

如果廣設大學是失敗的,如果培養出來的學生素質很差,照理說丟到世界上其他國家也不可能找到好薪水的工作,只不過從經驗實證上來看,似乎並非如此,台灣的大學培育出來的青年世代似乎只有留在台灣找工作才會碰到普遍起薪過低的問題。那麼,比較可能的狀況就只有供過於求,大學所生產的人才遠超過市場需求,市場無力以高薪聘用,或者說市場不需要這些人才,所以反向以低薪聘用,且用在未必跟核心專長相關的領域上。

 

如果是市場供需失衡,減少大學畢業生的供給量能夠解決問題嗎?

 

也許名目上的問題可以解決,也就是大學畢業生起薪過低的現象,或許可以在統計數字上消滅掉一部分。

 

問題是,那些沒有大學學歷的年輕人,那些回到過去高淘汰率的升學時代被刷下來的年輕人,出社會之後能否找到薪水好的工作?還是反正高中職乃至國中畢業合該領相對低的薪水,「藍領技術工人的薪資天花板原本就該比白領低所以領低薪也很合理」,從而將問題消解掉?

 

這會否是另外一種精神勝利法?

 

仍然是少數菁英的培訓模式

 

沒辦法實際解決青年低薪困境,就從調整認知定錨著手,減少大學生的數量,保住少數大學生的相對高薪就好,其他的不管。

 

在我看來,台灣教育的問題不是廣開大學,而是廣開大學之後進入大學的學生當中有一大部分無法從大學體系中獲得該有的訓練和學習成長,而這一部分的原因是大學以前的國高中教育仍然停留在升學填鴨考試為主的教育模式,仍然是數十年前的大量淘汰只取少數菁英的培訓模式,也就是說大學以前的教育制度仍然信奉菁英拔尖教育,自然有很多學生不具備念大學的能力。

 

在這個意義上,我認為台灣廣設大學的確是失敗的。大學以前的教育體制沒有完成改革之前,高中職畢業後足以升上大學的學生人數遠遠低於大學能夠提供的就學人數,導致程度不夠的人也上大學,上大學後又無法利用大學環境補強,四年後直接送出大學才是問題所在。

 

如果大學以前的體制教育能夠完成變革,將每一個人都能取得上大學的能力當成檢核成果(教育普及論認為這是可能的,本文姑且採取此一立場),讓每一個能領到高中職文憑的人都具備上大學的能力時,廣設大學並不是失敗的政策,反而是面對全球化、自動化與知識經濟時代必須進行的基本社會制度重設定。

 

低薪不只是廣設大學造成的

 

除了少子化因素之外,支持回復少數大學論的人,忽略了一件事情。台灣的產業結構不可能再回頭走勞力密集制度,我們必須往知識或資本密集的路線邁進,而要往這兩個路線邁進都需要足夠優質的人才作為後盾,廣開大學乃是培訓未來產業人才的必要手段。在此意義之下,廣設大學之所以失敗,一部分得歸咎於廣設大學政策之初忽略了少子化浪潮(在這個意義下我認同大學開設太多),另一部分則是社會的產業轉型沒有如預期發生,市場不需要那麼多學有專精的大學乃至研究所學歷的年輕世代,供過於求的結果,加上台灣經濟長期停滯多數產業勉力求生的情況下,自然無法給得起大學乃至研究所畢業生相對應的薪資水準。

 

訴諸直觀與實然面的理解,廣設大學貌似造成青年低薪的原因,然而涉及群體的社會現象成因往往更加複雜,本文稍稍從其他面向深入檢視之後,便發現造成青年低薪的原因更加複雜,不能以單一成因解釋之,而是眾多成因共同造成的結果。因應少子化浪潮,縮減大學數量是有必要,只不過就算縮減大學數量乃至恢復高職傳統,都無法解決青年低薪的困局,因為青年低薪乃至受薪階級低薪的真正原因在於台灣經濟結構的停滯不前,而非教育部門培養過多當前社會用不到的人才。

 

【熱門影片推薦】

●【影片】成交價破紀錄 巨鑽「粉紅之星」21億落槌拍出

●【影片】再起爭議! 川普簽署放寬網路隱私法案

 

關鍵字: 廣設大學 低薪 22k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