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物價飆漲菸沒漲?2022年全台最抗通膨的消費品是紙菸

魏志勇 2023年03月08日 00:00:00
吸菸不應抗漲抗通膨,希望政府能接納專家學者諫言,共同為我國減菸付出心力。(本報資料照片)

吸菸不應抗漲抗通膨,希望政府能接納專家學者諫言,共同為我國減菸付出心力。(本報資料照片)

相信大家近期都親身體會到物價飆漲不間斷,蛋價每台斤都要漲2元,超市洗選蛋每盒甚至超過60元。雖然民生消費持續漲,但並非所有生活花費都跟進,像是電價調漲會直接影響民生與物價,政府體恤民眾辛勞,未將民用電價調高,該理由相信大家都能接受,但為何連造成社會負擔的「紙菸」遲遲沒有漲價呢?

 

我國過去利用「以價制量」成功降低吸菸人口,但距離上次漲菸價為2017年,等於長達五年皆未調整菸價,在這五年之中民生物價飆漲了多少?根據台灣農漁禽交易行情資料庫,2017年雞蛋一台斤為22.5塊上下,2023年卻要價40元,雞蛋漲幅高達77%,但我國菸價卻還停滯在2017年,等於吸菸成本變相降低,且我國菸價相較其他先進國家便宜許多,一包菸平均為3美元,韓國則為5美元,民眾若能花較少的錢購買紙菸,將更有機會受到致癌物與二、三手菸的迫害。

 

兩年一度由國健署舉辦的「菸品健康福利捐金額評估會議」,於去年十一月底召開並邀集專家學者提供意見,但國健署並未採納學者們的漲價建議,去年前衛福部長陳時中也表示「考慮基層民眾感受,目前疫情之下不會調整」。減菸減害應是菸害防制法的終極目標,法律明文規定「兩年評估一次菸捐金額」的目的,就是為了適應物價成本的變動,適時調漲可以發揮減菸與實踐社會福利之功用,政府在考量全民健康相關政策時,不應將菸品視為民生必需用品的一環,甚至還體恤民眾「購買致癌物」的負擔變重,不禁讓人懷疑政府是否有減菸決心?若政策讓吸菸成本變低,是否意味著政府帶頭鼓勵民眾吸食紙菸呢?

 

抽菸成本變低會有何影響?民眾接觸菸品的門檻變低,也會增加罹病機率以及醫療支出負擔。我國花費大筆金額在醫治因吸菸罹患的疾病上,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109年就耗費高達400億元,若吸菸人口不積極下降,除了加重醫療量能的負荷外,也會增加全民健保的負擔。

 

「以價制量」是國際認證最有成效的減菸策略之一,過去政府也藉由漸進式調漲菸稅、菸捐成功降低吸菸率,但無奈近五年紙菸沒有跟著物價微調,雞蛋蔬菜都不斷上漲,為何紙菸一直處在穩定價格?吸菸不應抗漲抗通膨,希望政府能接納專家學者諫言,共同為我國減菸付出心力。

 

※作者從事社福工作

 

 

 

 

關鍵字: 通膨 紙菸 物價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