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看世界》/落入歷史間隙的《園長夫人:動物園的奇蹟》

SELINA 2017年06月05日 14:08:00
《園長夫人:動物園的奇蹟》是動物園版的《辛德勒的名單》。(照片:傳影互動,後製:潘世惟)

《園長夫人:動物園的奇蹟》是動物園版的《辛德勒的名單》。(照片:傳影互動,後製:潘世惟)

想像你的國家被納粹德軍佔領,而你就連倒杯水給猶太人解渴,都可能招來殺身之禍——這就是二戰期間,波蘭人所遇到的道德困境。

 

改編自二戰真人真事的《園長夫人:動物園的奇蹟》,經營華沙動物園的安東妮娜(Antonina  Żabińskis)與楊(Jan  Żabińskis )札賓斯基夫婦,想盡辦法以動物園的小屋地下室做防護,拯救約 300 名猶太人的故事。

 

 

以黛安艾克曼(Diane Ackerman)的同名傳記為原型,由《北國性騷擾》導演妮基卡蘿(Niki Caro)執導,金獎女星潔西卡崔斯坦(Jessica Chastain)監製並且飾演女主角,將這段落入歷史間隙的真實故事搬上大銀幕。

 

 

 

關於安東妮娜札賓斯基

 

黛安艾克曼在2003年時發現安東妮娜的回憶錄,十分訝異這麼重要的歷史居然鮮為人知,隨即投入當時在華沙動物園發生的一切,不管是任何紀錄、信件、報導與採訪等史料一併研究及瞭解,於2007年以小說的形式出版了《園長夫人:一個戰爭的故事》(The Zookeeper’s Wife: A War Story)。

 

*安東妮娜的回憶錄出版於1968年,名為《Ludzie i zwierzęta》 (People and Animals),未有英文翻譯版。

 

 

其實札賓斯基夫婦在這段歷史扮演同等重要的角色,當被問到為什麼只以安東妮娜為主角時,黛安艾克曼表示「她是一位複雜的女性。」在拍攝電影時,同樣為女性的導演妮基卡蘿也毫不猶豫沿用原著的視角,並且表示:「我們總習慣了以男性為視角的戰爭片。然而,戰爭是發生在每個人身上的,不只有上戰場的男性,還有在女性、孩童、老人、動物等也遭受一樣的磨難。」

 

安東妮娜自小就有多舛的命運,母親早逝、父親也在俄羅斯革命時喪生,9歲時就成為孤兒,由爺爺奶奶帶大。電影中有一段,在安東妮娜嘗試讓一位被納粹強暴的少女敞開心胸時,談到自己從小就受戰爭之苦,曾經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那的確就是她的真實經歷。

 

這位慘遭納粹玷污的猶太少女為虛構人物。(傳影互動提供)

 

因為這樣的成長背景,讓安東妮娜成為非常纖細敏感的人,很會觀察週遭的環境與人群,決定自己的言行舉止。黛安艾克曼說,她相信這就是為什麼安東妮娜如此熱愛動物,因為她在跟動物相處時不用膽戰心驚,能夠在牠們面前卸下心防、託付信任,也在這種連結中建立出強大的母愛。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上很常見。

 

1931 年,安東妮娜與當時已是華沙動物園園長的楊結婚,兩人居住在動物園的屋子內,以便隨時照顧動物。她曾在家裡養孤兒幼獅及猞猁,也就是電影中我們看到的畫面,因此兒子瑞許(Ryszard  Żabińskis)在耳濡目染之下,從小培養出與動物為伍的胸懷,將這些小動物們視為最佳夥伴。而後,在札賓斯基夫婦開始拯救猶太人的時候,安東妮娜還曾親自以母奶餵養那些些不知道父母在何處的嬰兒。

 

影片中可看到札賓斯基夫婦的住宅;猶太難民行經的地下通道及躲蔽處

 

關於楊札賓斯基

 

其實楊札賓斯基除了是動物學者以外,同時也是畜牧業專家、科學家,曾當過地理老師也出過書,是當地備受景仰的人物。當波蘭被納粹佔領時,楊被指派為華沙市立公園的管理人,同時也保有華沙動物園的園長職位,後來也成功說服德軍讓園區暫時轉為畜牧場,德高望重的他算是得到了德軍的信任。

 

 

然而,楊當然強烈排斥納粹種種不人道的行為,特別是從小擁有猶太朋友的他,打從一開始就有營救猶太人的想法,他曾說過:「我不隸屬與任何黨派,是同理心影響我的行為,不論在學校或在家中我都是這麼被教育的。好幾次我試圖去分析反猶太情結,但除了人造的成見以外,我找不到合理的原因。」

 

楊之所以能源源不斷地從猶太區中拯救猶太人,不只是因為有動物園可以收容,而是他暗自參與了波蘭反抗軍,因此在提供庇護所的同時,也會有其他同伴們製造假證件(如電影中麵包店所示),以及在華沙以外安排人力協助猶太難民逃離。不過,根據安東妮娜的日記記載,大部分的難民都沒有在動物園停留太久,多半在幾天內就會被轉送至他處,最長的只有還在襁褓時期的嬰兒,待了約兩三個月的時間。

 


除此之外,除了電影中演出來的部份(偷送豬肉、食物進入猶太區等),楊也曾製造炸彈、走私武器、在納粹的食物裡下毒等,可說是日日踩在鋼索上行事——而這些事情,安東妮娜並非全部知悉,她只負責照顧好躲在動物園的猶太難民。

 

安東妮娜在 1944 年產下次女德蕾莎(Teresa  Żabińskis ),當年楊被抓到藏在動物園籠子裡的各種武器,因此被送進德國的監獄裡。幸運的是,由於納粹節節敗退,他未經多少苦難而存活下來了,在戰爭結束後的一年回到了華沙動物園,而他心愛的妻子與家人早就在那裡等著他。華沙動物園於 1949 年重新啟用,楊在 1951年恢復園長的身份。

 

 

1968 年,札賓斯基夫婦倆獲得以色列頒發的國際義人獎。不過當時的東歐籠罩在蘇聯的陰影下,社會仍舊動盪不安,直到共產主義於波蘭正式崩盤的 1989 年,華沙動物園才漸漸找回以前的生機。不過,此時的楊與安東妮娜,早已分別在1971年及1974年過世了。

 

札賓斯基夫婦不顧生命安全,在二戰期間拯救超過 300 位猶太人,絕對稱得上義舉;然而,小女兒德蕾莎在接受訪問時表示,父母從來沒有把這些事情掛在嘴上過,也不認為自己是英雄:「我的父母告訴我,他們只是履行了身為人的義務,做了應該做的事,並沒什麼了不起的。其實我也跟大家一樣,想要了解戰爭期間的動物園究竟發生什麼事。不過我想,我們更應該知道的是——唯有人性跟愛,才能做到這一切。」

 

(德雷莎與潔西卡合照)

 

關於納粹軍官黑克

 

電影中總需要一個反派角色,而好人與壞人之間也會發生一些衝突來製造戲劇效果。盧茲黑克(Lutz Heck)在《園長夫人:動物園的奇蹟》中就類似這樣的存在,不過他本人可能未必像一般納粹那樣毫無人性,也不是一個嘗試想佔安東妮娜便宜的傢伙;換句話說,黑克的性格更「曖昧不明」一點。

 

黑克跟札賓斯基夫婦並不一樣,他對動物的熱愛來自於對物種的狂熱,就像納粹一樣。他是高階的納粹軍官,因此有權在歐洲各大動物園尋找及蒐集想要培育的物種,在從事相關研究的時候結識了楊札賓斯基,才會開啟與華沙動物園的一段歷史。而那時,戰爭還沒爆發。

 

事實上,黑克的確嘗試培育出基因優良的「黑克牛」、「黑客馬」,然而最後都無疾而終。此外,他並非是一個真正的愛動物人士,他在把所謂的「精英物種」帶出華沙動物園後,剩下的動物便不理不睬,最後都在新年夜被德軍所舉辦的「槍殺派對」中難逃一死。

 

由於動物園後來改做為養豬場,黑克便沒有掌管的必要,他也沒有再與札賓斯基一家保持互動,因此並不知道那裡藏匿了猶太難民。而在電影中,我們看到黑克對於安東妮娜的迷戀,可能沒有那麼直接、或根本不存在——並沒有任何證據顯示黑克對安東妮娜有任何逾越的言行舉止,僅在安東妮娜的日記上發現「他似乎對我特別好」等句子。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