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投入科研卻零產出 大學審計報告揭露中國科技自主困境

王能斌 2023年08月09日 19:28:00
中國官方雖然挹注大量資源,期望達成科技自主的目標,但實際研究成果商業化比例過低,凸顯結構性的問題。(美聯社)

中國官方雖然挹注大量資源,期望達成科技自主的目標,但實際研究成果商業化比例過低,凸顯結構性的問題。(美聯社)

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最新的審計報告顯示,該地區大學普遍存在科學研究成果商業化程度極低的現象,有學者認為是中國高等教育研究體系瑕疵所導致,同時也恐將使中國科技自主的政策面臨困境。

 

南華早報指出,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2022年的審計報告,區內9所大學在2020年至2022年之間,研究成果商業化的比例低於1%,其中更有1所大學在獲得當局約1.43億美元經費的挹注下,推動862項研究計畫,卻完全沒有任何商業化成果。

 

這一份約1.5萬字的報告約在2周前,被公布在廣西審計廳的網站,但隨後被撤下,然而其內容卻早已引起各方注目並廣為流傳,報導表示該審計結果凸顯出中國銳意推動基礎研究、達成科技自主,藉此擺脫美國科技圍堵手段的目標,與實際達成的情況有著極大落差。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教授劉瑞明指出,這項審計結果「基本上反映出了廣泛存在於全國的現象」,他表示北京當局對大學教師主要的評估指標與激勵措施,基本上都是針對基礎理論的研究,但這些研究的結果往往很難投入商業應用。

 

 

劉瑞明強調,學術機構往往產出大量僅止於紙上談兵的評估結果,這些結論不但無法推動理論的進步,也無法直接轉化為商業運用的技術,造成學術研究的停滯和效率低落。在今年3月時,就有25名中國產學界專家聯名在《中國科學報》(China Science Daily)投書,呼籲大專院校調整現行以學術論文為基準的評量方式。

 

劉瑞明表示,過度重視書面研究而忽略實際應用成果,始終是中國科技研究發展的要害,且基於此種邏輯而形成的獎勵機制,恐將產生出更多無法達成標準的研究。

 

報導指出,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國投入科研的預算排名世界第二,且自2012年以來經費規模已成長3倍之多,近年來為了達成科技自主,更是傾注大量資源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可創造盈利的商業計畫,在2022年底該預算就達到87億美元。然而根據廣西的報告,該自治區管轄的4所大學之中就有930萬美元的經費未執行完成,且其中有2所大學22項以商業產出為目標的研究計畫,完全沒有實際的產出,凸顯政策目標與實際情形的極大落差。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