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認修法濫扣國安罪名 中國反控美國也曾修法反間諜

洪毅 2023年10月23日 17:00:00
中國國安部表示,美國才是「國家安全」的濫用者。圖為北京首都機場。(美聯社)

中國國安部表示,美國才是「國家安全」的濫用者。圖為北京首都機場。(美聯社)

中國近年來多次修改國家安全領域的法規,令外界質疑北京當局藉此羅織罪名逮捕外籍人士,中國國家安全部今天(23日)發文否認,並反指美國也曾多次修訂反間諜法,打壓正常經貿與學術交流,把中國修訂反間諜法歪曲抹黑為北京泛化國家安全,是典型的以己度人伎倆。

 

澎湃新聞報導,中國國安部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指出受到輿論關注的《反間諜法》,存在誤讀、甚至抹黑的情況,有必要駁斥一些典型的錯誤言論;首先是中國沒有透過修法「泛化國安」,《反間諜法》前身是1993年的《國家安全法》,當時是中國第1部涵蓋國安機關職責的法律,而2014年更名為《反間諜法》後,主要內容為多做調整。

 

國安部表示,30多年來,國內外安全形勢出現「深刻變化」,特別是近期以來,針對中國的間諜、竊密活動既嚴峻且複雜,領域也更廣泛,手法更隱蔽,原本的《反間諜法》的內容在防範及執法上已不夠健全,亟需修訂完善。

 

 

 

 

國安部表示,中國堅決反對將經濟、貿易、科技等問題「政治化、武器化」,將其廣泛地與國安連結。階段性修改反間諜相關法律制度是各國通例,美國從1917年制定《間諜法》(Espionage Act)以來,多次修法或制定法律,將國家安全的涵蓋範圍不斷擴大,如《外國代理人登記法》(Foreign Agents Registration Act),讓美國政府合法監控境內的外國人及外國機構,還有《經濟間諜法》(Economic Espionage Act),賦予美國執法機構監聽、竊聽的權力。

 

國安部表示,美國才是打著法治的幌子及國家安全的假面具,打壓正常的經貿、學術往來,「炮制中國間諜案」,《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2021年12月一篇研究就說,美國的「中國行動計畫」77宗案件中,9成針對華裔,7成以上與經濟間諜無關,已造成人才外流及對美國不信任的風險。國安部說,將中國正常的立法程序歪曲、抹黑成泛化國家安全,是「以己度人、作賊喊捉賊的卑劣技倆」。

 

中國通過香港版國家安全法後,反對的聲音幾乎蕩然無存。(資料照片/美聯社)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