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習會」進入倒數計時 雙方攻防重點議題一次看

劉孜芹 2023年11月14日 18:30:00
拜登與習近平上次會晤是2022年11月14日在印尼巴厘島G20峰會。(美聯社)

拜登與習近平上次會晤是2022年11月14日在印尼巴厘島G20峰會。(美聯社)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14日在美國舊金山登場,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也將在15日會晤,此為拜登這屆任期第2次與習近平見面,也是美中關係自年初因「中國間諜氣球事件」而急遽惡化以來,雙方首次會面。

 

顯而易見地,美中關係目前處於冰凍期,雙方在許多議題上都存在分歧,高層軍事交流也持續中斷。外界分析大多指出,這次2人會晤的意義在於,美中雙方意識到關係持續惡化的危險性,試圖阻止關係惡化加劇而努力,並證明「美中可以管理分歧」。

 

目前也陸續傳出消息,2人預計談論的議題廣泛,包括最受矚目的台灣問題、打擊類鴉片止痛劑芬太尼(fentanyl)、以巴戰爭、氣候變遷、協商科技出口管制、恢復軍事交流、解決南海衝突等。

 

 

台灣問題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FR)中國研究資深研究員張彥(Ian Johnson)日前撰文指出,「拜習會」最重要的問題無疑是台灣問題,習近平希望拜登直接明言美國「反對台獨」的立場,可能還希望拜登表明,美國在台灣明年舉行的總統大選中,「沒有偏好的候選人」。

 

不過,金融時報引述美國匿名官員說法則指出,拜登會重申美國的「一中政策」,習近平則希望拜登明確表達「反對台獨」,而非「不支持台獨」的一貫說法,但拜登無意照辦,還會明確向習近平表達,中國干預台灣大選「將引發美方非常強烈的關切」。

 

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已表示,拜登將當面向習近平表達維護台海和平穩定願景。


 

 

 

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研究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也表示,她不認為美國會在台灣議題上向中方做出任何新的承諾。這次「拜習會」不會讓美中關係重啟,不過預計雙邊關係會有一些進展。美國對這次會晤的期待只是「控管競爭、避免衝突的風險、確保溝通管道暢通」,在台灣問題上可能還是各說各話。

 

 

 

打擊芬太尼

 

彭博新聞最新報導,拜登與習近平15日會晤時,可能達成美中合作打擊類鴉片止痛劑「芬太尼」(fentanyl)的相關協議,中國將協助管控芬太尼原料的製造及出口,美國則將解除對中國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的制裁。美國此前認定該機構因新疆問題,涉嫌侵犯人權。

 

知情人士透露,根據仍未敲定的協議內容,中國將追查生產芬太尼相關原料的化學工廠,控管芬太尼成品及原料的出口。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13日表示,在芬太尼的問題上,美國希望看到相關進展,更表示這可能替雙方「在其他議題上的合作」打開大門。

 

也有美國官員認為,這項協議可能會是美中關係的重大突破,不過最終效果如何,仍取決於北京當局是否確實實施協議的內容。部分中國問題專家則警告,美中之間的脆弱關係一旦惡化,任何協議都可能破局。

 

「芬太尼」(fentanyl)是列入管制的類鴉片止痛藥,止痛效果比海洛因強50倍,比嗎啡強100倍。美國境內的非法芬太尼主要由墨西哥販毒集團製造,但原料大多來自中國。芬太尼問題讓歷任美國總統頭痛,前總統川普2018年曾宣布與習近平達成協議,北京當時承諾會將芬太尼列入管制,但未確實實施。

 

 

以巴戰爭

 

分析認為,和其他議題相同,以巴戰爭替美中雙方提供了潛在的合作機會。朱志群教授指出,美國可以利用對以色列的影響力,迫使局勢降級,並向加薩運送人道主義援助,而中國則可以利用與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友好關係,呼籲立即停火。

 

拜登最迫切的要求可能是希望中國限制伊朗,利用北京所擁有的影響力,警告伊朗不要因為以巴戰爭而讓中東暴力升級。不過,張彥則直言,北京不想在戰爭中對任何一方採取強硬立場,以免激怒貿易盟友,因此這個話題可能會被擱置。

 


 

能否重啟軍事對話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12日強調,對美國來說,重新建立兩國軍事聯繫是「拜習會」的首要目標。拜登認為,重新建立兩國軍事聯繫符合美國國家安全利益,他將藉由與習近平會晤,達成這個目標。美方一再強調,美中需要溝通管道,以避免發生錯誤、誤判或溝通不良的情況。

 

 

 

 

去年,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問台灣,引發中國憤怒,中斷兩國軍方之間的聯繫。中國對美國採取8項反制措施,其中包括取消美中兩軍戰區領導通話、取消美中國防部工作會晤、取消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等3項涉及軍事層面的措施。拜登「決心」恢復這些管道,但中國似乎「不情願」。

 

控管AI用於軍事

 

消息人士透露,拜習兩人可能達成協議,禁止將人工智慧(AI)用於如無人機等自主武器,以及核武控制及部署。美中兩國都對AI技術不受監管的發展表示擔憂,美國今年2月推出「關於負責任使用人工智慧和自主性於軍武的政治宣言」(Political Declaration on the Responsible Military U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Autonomy),得到36個國家響應,但中國沒有簽署。中國在AI方面也是進展顯著,解放軍多年來已藉由先進人工智慧技術的整合,探索強化自主武器的方法。

 

 

會晤成果預期不高

 

另外,預計「拜習會」還將討論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出口限制,以及中國在南海和東海的領土主張,而引發的緊張局勢。

 

許多分析都認為,這次「拜習會」更多是為了管理競爭和穩定雙邊關係,防止對抗升級,產生對雙方都不利的負面影響,但不要期望取得更多突破性進展,對所謂「重啟」雙邊關係不應抱有期望。事實上,美中雙方目前仍是競爭對手,彼此都企圖在軍事、經濟、貿易等方面的牽制對方,在許多議題也存在根本性的分歧。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