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快艇事件──中共對灰色地帶衝突的一場完美演練

張宇韶 2024年03月01日 00:00:00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在例行記者會上,嚴詞批評我國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取自澎湃新聞)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在例行記者會上,嚴詞批評我國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取自澎湃新聞)

中國一艘無船名、船舶證書、船籍登記快艇本月14日非法闖入金門海域遭台灣海巡人員追緝時拒檢蛇行翻覆,船上4人落水後2人死亡。

 

正當政府各部會積極處理其相關的政治與法律議題時,前國民黨主席洪秀柱臉書砲轟綠營政客「要草螟弄雞公」,並指出「這是將國人拖入死巷一般,想讓全體國人如『蓋頭鰻』一般不知死活的與民進黨陪葬嗎?」。

 

不客氣地說,這種親共的在地協力者言行,不僅附和中國官方的立場、配合其認知作戰的陽謀,更直接衝擊與挑戰政府的治理能力。這些政治效應發酵後,隨即引發輿論的關注與批判,民進黨市議員林延鳳與黃淑君日前隨即在台北地檢發表聲明,譴責洪秀柱這種傷害台灣民主的荒謬言論。

 

近年來中國在「銳實力」的基礎上以「三戰」(法律戰、輿論戰、心理戰」作為「認知作戰」的手段,透過新媒體其具備的即時、擴散與分享的功能,更容易操作其心理認知上理所當然、麻痺、威懾的扭曲誤導作用,最後達到「攻心為上」或「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何清漣在其著作《紅色滲透:中國媒體全球擴張的真相》一書中的解釋,所謂「制度套利者」,是指這些人明知道共產黨政權剝奪人民的言論自由與出版自由等權利,卻利用自己身處西方社會,由政治制度保障的言論自由這一便利,幫助宣傳紅色極權政治,以此建立聲望並獲得名利,洪秀柱與一些統派民代就是積極扮演這類角色,而且入戲甚深,毫不矯情。

 

在此背景下,一般民眾對於戰爭或疾病擴散的「恐懼意識」,同時也是操作輿論、心理戰最佳的溫床,這在疫情擴散與俄烏戰爭期間的假消息氾濫與在地協力者活躍得到驗證。 由於多數人處在資訊極端不對稱的狀態,一旦有心人士藉此進行輿論操作,在理性判斷趨於失真的狀態下,更容易曲解各項謠言、假訊息。柯文哲前幾年提出什麼「台灣是搶匪、美國是銀行、中國是警察」的觀點,就是倒果為因的不倫類比,完全扭曲了現階段兩岸關係的本質,也為中國對台政策的文攻武嚇作為予以除罪化。

 

試問,如果警察在巡邏過程發現有搶匪從銀行奪門而出,首要任務就是將歹徒繩之以法,否則一定被輿論批評縱放或怠惰不作為。然而在飛車追捕過程中,亡命歹徒駕車失控導致車毀人亡,結果好事者批評執法過當,聲稱執法者是匪徒,或理直氣壯表示搶匪「行為合法,充滿善意」,我們是否接受這種精神錯亂的邏輯?偏偏這種說詞出自於柯文哲與洪秀柱的嘴中。

 

另一方面,製造灰色地帶衝突並進行底線測試也可是中國的策略,目的就是在窺視政府的底線與反應,如果執政毫無作為他們就步步進逼甚至如入無人之境。除了作收前述認知作戰的政治性,同時也可把台灣輿情走向與政府因應方式做為其對台政策兵棋推演的「想定」;直言之,這是一個成本低廉的政軍攻勢動作。

 

關鍵在於,金門外島地區深具政治敏感性,在冷戰時期本是兩蔣政權最為「一中法統」的象徵,彼時台美之間的共同防禦條約針對外島防務,常因為是否含括外島地區產生定義上的爭議,華府提出的金馬撤軍論更引發北京對於「兩個中國」的疑慮與撻伐。金門的歷史遺緒也讓許多觀察家拿來與克里米亞做類比,而俄國入侵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更以烏東地區的親俄勢力遭到打壓做為藉口,許多人擔憂外島地區將成為中國介入台海事務的破口,這也是灰色地帶衝突的前提。

 

最後,影響賴清德的520就職演說則可視為短期的政治目標。北京深知賴總統不可能提出任何與九二共識有關聯的論述,因為蔡英文日前提出的「四個堅持」是台灣主流民意的展現,總統大選也可視為在兩岸關係上的公民投票。中共的操作除了恫嚇與挑釁意味,也可視為習近平當年「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的延伸,這意味將破壞兩岸和平的責任,全盤歸咎於民進黨不接受九二共識與走台獨路線,完全與北京蠻橫行徑無關。

 

※作者為台灣韜略策進學會副理事長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