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瓶事件震盪】詩人:看到他人痛苦別把自己疊上去

上報快訊 2017年06月26日 20:50:00
林奕含(右)曾遭寶瓶出版社總編輯朱亞君(左)拒出版《房思琪》的昔日往事,日前被媒體翻出來報導,掀起文壇軒然大波。(合成畫面/取自朱亞君臉書、YouTube)

林奕含(右)曾遭寶瓶出版社總編輯朱亞君(左)拒出版《房思琪》的昔日往事,日前被媒體翻出來報導,掀起文壇軒然大波。(合成畫面/取自朱亞君臉書、YouTube)

《寶瓶》總編輯朱亞君因拒出版林奕含作品《房思琪》,遭媒體《報導者》21日撰文暗指貼精神病標籤,朱亞君22日澄清後仍遭林奕含支持者攻擊,25日晚間20點疑因壓力過大,在臉書貼出10點聲明重批《報導者》發動公審後傳出輕生,此舉在文壇掀起軒然大波,臉書今(26)日幾乎遭相關評論洗版,詩人宋尚緯1天內連發4篇文提醒眾人,「理解不是將自己的痛苦疊加上去。

 

朱亞君本人至今未發表公開談話,26日晚間近22點又忽然關掉臉書帳號,27日早上再度開啟,反反覆覆的態度顯見心情仍未平靜,讓這起事件仍籠罩著不安的陰影。

 

你到底挺誰,朱亞君還《報導者》?詩人宋尚緯反思網路世界急著逼人「選邊站」這個不可思議的現象,為什麼老是無限循環,「每一次議題出來,大家都會很迅速地反應,接著就開始互相對立、攻擊,然後真正造成問題的人就躲在後面看戲,看這場火到處燒。

 

把痛苦當成是自己的痛苦來看待,可是憤怒的人對整件事情的脈絡了解多少?而那些過去引起眾人憤怒的一切,現在又怎麼了?

 

製造問題的人隱形了

 

宋尚緯在稍早的文章中藉機提醒網友,他不覺得有任何一方是錯的,彼此都有各自的考量,有同理心是好的,但同時也要知道他者的痛苦,就是他者的,到最後將自己的痛苦疊加上去,就是陷入一種誤以為那些痛苦是自己的錯覺,「不管哪一個都很危險。」

 

朱亞君25日約20時許為「拒出版《房思琪》事件」二度發文,並點名《報導者》總編輯何榮幸任旗下記者將「正義建立在傷害他人基礎上」,聲明貼出後,《報導者》創辦人之一的張鐵志隨即在臉書痛陳「無法理解報導目的」,幾小時過又火速刪文;而資深媒體評論家王尚智則要朱亞君別傻了;文史工作者管仁健認為,「光是『鬧自殺』,就已經搶盡媒體版面了。」挺《報導者》的文學雜誌發行人傅紀鋼則駁斥道歉舉動,「張子午並未違反新聞倫理。」認為這是踐踏採訪者的努力。

 

現任原民台副理的高有智提醒昔日夥伴,「媒體不需要英雄,我們都是凡人,在不完美中努力做到最好。」(取自高有智臉書)

 

與何榮幸共事多年的現任原民台副理高有智,轉貼《報導者》26日凌晨發布的道歉聲明寫下關心,「我們都可能因為不夠謹慎,採訪過程不夠盡責,自以為面面俱到,卻造成當事人的傷害,甚至捲起更大風浪。」文末以鼓勵的語氣提醒昔日夥伴,「媒體不需要英雄,我們都是凡人,在不完美中努力做到最好。

 

曾任《中國時報》總主筆的前《光華雜誌》總編彭蕙仙,在朱亞君貼文當下,旋即留言勸阻:「《報導者》在處理了,事情有誤會,別衝動。」話中透露兩方似乎在溝通過程產生誤解。

 

誰在屍體上又捅刀?

 

台大研究生協會會長林欣曄思索關鍵問題,「毀約或違約,前提都是先有合約存在。」她點出鄉民亂象,認為林奕含活著時,發了篇抱怨《寶瓶》的臉書文,卻沒有人打抱不平,「一切都是在她死後才發生。

 

《鎮痛》作者詩人宋尚緯在臉書連貼4文喊話,「看到他人的痛苦,當然可以同理,但不是將自己的疊加上去,陷入誤以為那些痛苦是自己的錯覺。」他接著闡明各角度的看法,然後自問自答,「我到底是站哪邊的,剛剛幫朱亞君說話,現在幫《報導者》說話。」要網友別被情緒拉著走,或只是接收到某些關鍵字,就開始陷入憤怒狀態

 

隨郝明義拜訪林全,捲入前瞻真假論戰爭議的前華視新聞總監陳季芳,雖然素未蒙面卻一直力挺朱亞君,他得知她輕生後怒吼:「誰在房思琪屍體上捅一刀?」《前進》文學誌發行人傅紀鋼,現為《關鍵評論網》撰稿者,他認為《報導者》道歉的做法是自我閹割,「如何對得起創刊來的諸篇報導?」傅紀鋼在《報導者》聲明下質疑,最適當的做法,是解釋為什麼這幾天不出另一篇「平衡報導」,並非一昧刪除原來報導中的部分內文

 

文史工作者管仁健抱持著相同看法,「光是報紙標題形容的『鬧自殺』,就已經搶盡媒體版面了。」他感嘆小咖鄉民死十個八個的,也不會有人關心。管仁健直言,陳星那個包攬政府文宣的開名車老婆,為何能厚顏無恥的逼年幼受創的奕含下跪道歉?「那個就是『勢』啊!」

 

文史工作者管仁健感嘆,小咖鄉民死十個八個的,也不會有人關心。(取自管仁健臉書)

 

除此之外,湧入朱亞君臉書的,多數是支持與打氣,香港詩人廖偉棠要朱亞君「不須為如此荒誕的事傷害自己。」文學評論家須文蔚則引述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詩詞,「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叮嚀朱亞君別因自身成就而招來的毀謗傷神。

 

曾有遭網路霸凌經驗的嘉義洪雅書房房主余國信感同身受,「完全是惡意中傷!如果被打倒,就中計了!」前《商周》總監傅修平請朱亞君先放寬心:「面對網路最基本的自處之道,就是回歸本心,不必理會各方的雜音,只要無愧即可。」

 

知名文學作家廖玉蕙則隔空喊話,「不要因此對人失望,我們都支持妳。」警大前教授葉毓蘭也留言打氣,「請堅持下去,妳沒有做錯任何事!」博客思聽創辦人曹令東認為直接提告才不用受氣:「別陷入無良媒體嗜血的陷阱,對小人姑息,就是對正義殘忍!

 

一命換一命是正義?

 

前貓頭鷹出版社社長陳穎青勸朱亞君別想不開:「正常過日子才是對詆毀者最好的回覆,任何對自己的傷害都是讓敵人高興的事。」2014年世界烘豆大賽冠軍賴昱權肯定朱亞君,「妳已經超級替別人想了!」聯經出版社主編陳逸華也提醒,「不論發生任何事,請看看身邊的人啊!」網路紅人寶爺梁嘉銘半開玩笑邀朱亞君到家裡吃飯喝啤酒,「我教您怎麼罵髒話處理情緒。」

 

永樂座創辦人石芳瑜要朱亞君看著自己的腳步:「正常過日子,沒有什麼事是過不去的。」小小書房主人劉虹風心疼她做傻事,「對文字敏感的妳一定知道,被截去脈絡的詞語只能任由他人解讀。」

 

溫情滿溢的版面上,有人警覺到發文口吻不對勁,《做工的人》作者林立青急問,「誰可以聯絡一下亞君姊?」、「我打手機、傳訊息留言都沒有回應。」《棄子圍城》作者羅毓嘉緊張地連打了好幾個驚嘆號,「你不要嚇人!!!!!!」

 

《說好一起老》的作者瞿欣怡大驚失色,「我的天哪!她關機了!到底誰可以找到她!」

 

朱亞君人在大陸的妹妹朱少君,一度因擔心發出怒吼,「如果有事,你們這些混蛋給我等著!」直到接獲朱亞君平安的訊息,才又留言謝謝眾人關心,再度抱不平,「姊姊不想傷害別人,忍耐不反擊是為了什麼?她的善良如此被你們踐踏,混蛋混蛋混蛋!」

 

《科學人》粉絲團副總經理林彥傑隨後發言,「現在暫時平安了!謝謝大家的祈禱。」像鬆了一口氣,眾好友輾轉得知朱亞君平安後,開始將矛頭指向報導這篇文章的媒體,與散布攻擊訊息的相關人等。

 

《報導者》26日凌晨發出道歉聲明。(取自《報導者》臉書)

 

大蝸牛畫廊主人王寧海氣到直接點名《報導者》撰文記者張子午,與2011年曾遭朱亞君退稿的作家伊格言:「他們的言論很可能造成一家出版社的重大遺憾,媒體若夾帶自己偏見和報復之心去發文,絕對只有製造更多的是非爭端。」華梵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呂健吉批評,「有人想借機炒作,企求媒體公平報導,是難上難!」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解昆樺建議,「可以找公正第三方媒體讓資料呈現。」

 

文學作家謝崇耀不意外媒體先畫靶再射箭,「被搞到就倒楣。自己的存在如此明確可以做主,一切只是我們焦聚於此而已。

 

《向高牆說不》作者黃益中表態相信朱亞君的正直,「我們都有看到事實真相,拜託不要被網路惡意攻訐擊倒!」《燃燒的年代》作者、《報導者》發起人之一的張鐵志忍不住譴責,「很明顯,那是《報導者》的錯。亞君有我們的支持。」漸凍人胡庭碩接著發言,「您的考量與作為,毫無瑕疵,《報導者》這次處理真的太失職了。」

 

台灣電子書協會祕書長黃榮華判定這是小媒體的鬧劇,「就別跟他們扯了。」杏語心靈診所醫師陳俊欽這時才忽然發現,「妳對林之死的自責是如此之深,《報導者》根本沒本事傷到妳,只有妳對自己的期待才傷得了妳。荒謬的是,《報導者》正在操作妳對自己的巨大期待,而他們根本不知道在做什麼。」

 

過度投入反遭綑綁

 

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前會長、筆名杜鵑窩人的作者過去沒對林奕含事件發表評論,現在也忍不住跳出來說話,「我認為這是一個報復心強的精神病患的夢話,你不該被她綁架。」《戴眼鏡的飛鼠》作者瓦歷斯·諾幹認為朱亞君只是表現堅強,「妳沒對不起什麼人。」

 

牧愛生命協會執行長吳美麗以社會工作者角度肯定朱亞君,「對不公不義只有挺住,我完全支持妳考量保護對方的正當性!」嘉義朗朗書店負責人廖妙卿相信她有把人放在出版前:「妳考慮到林小姐身旁有沒有人能接得住她的情緒。」

 

《聯合報》願景工作室策略長何振忠重炮抨擊《報導者》的客觀性,「出版者為了脫罪、報導者假正義之名當了幫凶,向無辜第三者潑了髒水。

 

經歷一晚折騰,兩位曾被退過稿的作者,相繼上線安慰朱亞君,花蓮玉里源城國小老師唐宇新遺憾,「批判的口水比強酸還可怕,侵蝕了太多的東西、太多的感情,導致部分的人失去了理智,讓妳受了傷。」另一位新銳作家何征倉回想當時經驗,「投了十幾家出版社,唯有亞君姐願意花時間回復一個默默無名的作者,就憑這一點,我願意全方位相信亞君姐的人格。」

 

 

【延伸閱讀】

●CNN鬧假新聞 3記者不爽走人

●控威騰干擾出售記憶體部門 東芝提告求償325億台幣

●文壇:都是好人,誰讓你們廝殺

●【我已走頭無路】《寶瓶》總編輕生獲救

●報導者道歉聲眀

●寶瓶總編拒為林奕含出版《房思琪》

 

【熱門影片推薦】

●印尼移工齊聚臺北慶祝開齋節

●IS式微伊拉克有望奪回摩蘇爾

●【上報人物】巴奈:沒有人聲援,我們還是對的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