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宏專欄:國會淪落至此 韓國瑜要負最大的責任

陳嘉宏 2024年05月20日 07:02:00
和解之鑰在韓國瑜手上,他是唯一能阻止這場荒唐戲碼繼續上演的人,外界應該課予這個國會議長更多的責任。(攝影:張哲偉)

和解之鑰在韓國瑜手上,他是唯一能阻止這場荒唐戲碼繼續上演的人,外界應該課予這個國會議長更多的責任。(攝影:張哲偉)

有人說,就是因為民進黨在過去8年經常不顧少數意見,所以現在在國會被多數黨碾壓也只是剛好而已,這說法其實是將立法院運作日常明顯地去脈絡化。一個肉眼可見的事實是,民進黨獨大時的國會從不會在程序委員會阻擋任何它看不順眼的草案,民進黨獨大時的國會也未曾在委員會封殺少數黨提案阻止其併案審查,民進黨獨大時的國會更不會在即將二、三讀討論表決時,還不知道條文在哪裡、內容是什麼?如此蠻橫地強渡關山,才是這場國會喋血事件的根源。

 

所謂「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這話說得容易,但其實是一種複雜的「行為藝術」,而前立法院長王金平正是這種「行為藝術」的箇中高手。雖然王金平是由多數的國民黨團選出的立法院長,不過,身為國會議長的他對抽象的國家利益有他的堅持,並非國民黨團的議案與議事主張照單全收。而不管中央執政是藍或綠,他都很重視跟少數的民進黨團之間的關係,因為知道少數黨真要按照議事規則刻意杯葛,他所主持的立法院將會永無寧日。他最終會讓國民黨黨團拿到他們想要的議案,前提是必須尊重程序正義,盡量做到讓表決輸的一方無話可說。

 

王金平與柯建銘被戲稱是藍綠兩大「喬王」,在他們共治時期,立法院連衝突都是有節奏的。王金平心中有一份屬於他的立法議程,在這個議程裡,衝突是為了妥協,所以他與柯建銘之間對於「何時發生衝突」、「怎麼發生衝突」、「發生幾次衝突」,有一份難以言說的默契。在王金平的國會哲學𥚃,多數是一種力量,但未必是真理,他認為只有真正做到尊重少數,讓少數意見被充分表達,多數的表決勝利才有正當性與合理性;也唯有如此,才能讓輸贏雙方各得其所,各安其位。

 

本屆國會先天不良,不僅藍白兩黨黨鞭都是所屬黨團最「鷹派」,黃國昌與柯建銘長期互看不順眼;國會議長韓國瑜雖然在20年前擔任過立委,但顯然他從未對國會的典章制度與議事規則下過功夫,加上他欠缺調和鼎鼐、一言九鼎的份量,就成為一個隨波逐流的院長。

 

以這次即將強渡關山的「國會擴權」草案為例,姑且不論有極高的機率違憲,以其涉及層面之深、爭議之廣,居然接連跳過委員會及朝野協商兩大關卡,在沒有經過任何逐條討論的情況下被送到院會來,這在王金平主持立法院的17年裡是不可能的事。

 

但議案終究是被送到院會二、三讀,這已是整個立法程序最後的補救機會,若是王金平主持議事,可預見他會有兩種處理方式:第一、重開協商,若不能「喬」出雙方可接受的版本,至少也要整理出重大歧見以及可表決的條文。第二、要求在二讀時逐條審查,這既推進議事,對居多數的藍白陣營有所交代,也讓民進黨的少數意見可以充分表達,完全師出有名。

 

但韓國瑜卻一路配合藍白的議事運作,根本不此之圖。主導此案的黃國昌在表決前晚被問到藍白的共同提案條文是什麼時居然大言不慚地說:「條文是最高機密。」交付院會的28個藍白國會改革版本最後如何變成表決版外界根本不得而知。明明自己已經是多數了,竟然大搞黑箱送案以及立法院已經35年不採用的舉手不記名表決,完全違逆立法公開審議的最基本原則。其嚴重程度遠甚於10年前引發太陽花學運的黑箱服貿;至少,那時候還知道張慶忠想強行過關的草案內容。

 

這一切,怎麼可能不發生嚴重衝突?

 

表決當然有輸贏,但程序必須正義,道理更應該被說清楚。本屆國會如此荒腔走版,與韓國瑜的放任有絕對的關係,他是目前唯一能阻止這場荒唐戲碼繼續上演的關鍵者,外界不要只把矛頭放在傅崑萁與黃國昌身上,應該課予這個國會議長更多的責任。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