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報人物】職業棋士投身AI 開發第1人 王銘琬:當AI獲得自我意識,我並不樂觀

陳怡杰 2017年07月08日 15:00:00

「AI之前就有王銘琬,王銘琬之後才有AI」~趙治勳(日本名譽名人、第25世本因坊)

 

「在這個時點,這本書我有使命感,不寫不行」,王銘琬2014年開始擔任趨勢科技圍棋軟體「Go Trend」顧問,是全球唯一參與圍棋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慧)開發的職業棋士在Google圍棋AI「AlphaGo」接連擊敗頂尖棋士李世乭(이세돌)、柯潔後,AlphaGo被中國棋聖聶衛平評估棋力至少二十段,在勝無可勝之下,職業棋士甚至一般外界未來如何與AI共處,是在在重要的大哉問。

 

 

怎麼解釋新一代AI呢?王銘琬認為關鍵差別是「加上深層學習技術(deep learning)」,「老一代AI只能按照人的命令去做,不管智慧型手機或其他,但新一代AI會自己找到出路(角色從「機器回應」進階「機器自己發明」),甚至可能得到視覺。」

 

不以有限知識回答無限問題

 

至於是否擔心「人類遭AI反噬」?王銘琬說「這是以有限知識嘗試回答的無限問題」。

 

「這次AlphaGo 的成功,我對AI最大心得是,人類至今知識有限,而關於設想AI的未來種種,包括反噬人類、或者發生更快的大事等,都是以人類有限知識去理解,但事實真相可能在萬里之外、更高遠的距離,現在也不能評論」。王銘琬詳述,反噬的討論,尤其聚焦在「當AI獲得自我意識(Self-awareness)後」,「但自我意識這東西,有這麼容易、像講『桌子』一樣說出口嗎?我很存疑。」

 

「可能科幻電影想像畫面跑出來,但事實也許跟『這種程度想像』是完全不同東西,蠻詭異的,沒這麼簡單」,他總括「人類知識目前有限,當AI獲得自我意識後,不一定是好事,我並不樂觀。」

 

 

拉回他耕耘一生的圍棋世界,當職業棋士怎麼追也追不上AlphaGO等圍棋AI,下一步該追求什麼「下棋」意義?王銘琬稱,「為了追逐勝負下棋」是一種方便形容方式,但不代表下棋真實涵義,「就像選擇工作,我們選了工資高的那一端,但不代表我也選了工作意義」,「棋界至今用『勝負』、『棋力』衡量下棋這件事,很方便,但這真的顯示事情內容嗎?這也是AlphaGO拋出來的重要課題。」

 

一個「內容」各自表述

 

「圍棋到底什麼地方有趣?其實勝負本身沒什麼,就像猜拳也有輸有贏,圍棋與猜拳不同處在,它有『內容』,但至今我們已把圍棋『內容』呈現了嗎?」,正如王銘琬新書《迎接AI新時代:用圍棋理解人工智慧》所下結論,大家現在仍用「棋力指標」、「勝負結果」各自想像圍棋「內容」,但因為AI,其實彼此關聯已變稀薄,因為AI的「內容」與我們所想的「內容」完全不同,「過去把棋力貼出來,那就是你的內容,但那是虛的、任人想像,就像我拿AlphaGo重要對亦棋譜講解,但其實每一手棋都有想法(王銘琬一手棋可以講2小時)。」

 

為了這本關注圍棋AI的新書,王銘琬花了一個月不斷反思,「偶然被浪潮推到最前面,我站在AI發展的最前端,有義務把過程與想法傳出來。」

 

有趣的是,王銘琬既是參與圍棋AI開發的職業棋士第1人,他獨創的「空壓棋法」與AI也恰好都由概率考量出發,曾與王銘琬多次對弈、史上最多圍棋冠軍紀錄的傳奇棋士趙治勳,2016年以2比1擊敗日本最強圍棋AI「DeepZenGo」後,就對記者稱「AI下法像王銘琬。」

 

趙治勳與「DeepZenGo」對弈第一局棋譜

 

中國棋界最近則出現「AlphaGo下法像吳清源」(尤以2016年AlphaGo對李世乭第二盤黑37尖沖,被稱棋法極像吳清源)的評述,從吳清源、AI、王銘琬,三者如何連結?

 

「確實,Alphago以『Master』為名出賽,去年底到今年初連勝的60場棋局,呈現很多吳老師當年提倡的『21世紀圍棋』棋法」,「而趙治勳一直有追蹤我的棋譜,知道我下一些別的棋士不下的棋法(指不以正解、而以概率回報考量為重),所以當他跟DeepZenGO下完才會覺得像。」

 

吳清源→AI→王銘琬

 

過去,王銘琬在日本雜誌連載「空壓戰法」時,內容、命名都曾獲吳清源肯定「方向沒有錯,我贊成也是我想說的」,「到日本後,每個月會參加2次林海峰老師研究會,吳老師常來指導,到他後來推出『21世紀圍棋』,一直有跟老師請益,知道老師想說什麼,我的『空壓戰法』也受到『21世紀圍棋』啟發」,王銘琬肯認三者互相說的通,剛好沒有很大矛盾,「AlphaGo蒙地卡羅法與深層學習,也是以概率為處理對象的技術,外界才把『空壓戰法』認定與圍棋AI棋路很像。」

 

不過談起AlphaGo也有亂下棋的時候(逃避現實的水平線效應),王銘琬否認這是AI弱點。「這不算弱點,當視野出現極限,在你理解之外、又對自己不利,倘有方法可以把它推到看不見地方,大家都會這樣做,這有泛用性,人類也會,比比皆是,只是人類比較會包裝。」

 

但他自己下棋時不會這樣做,「你亂下、逃避現實得付出代價,在職業棋界裡,這代價明顯到『你不會想去付』的程度」,王銘琬倒承認生活上會發生,「家裡一堆東西沒整理,會鋪一張布在上面視而不見;或者有個問題不提不行,但夫妻2人一直有默契避而不談,都是我現實生活水平線效應。」

 

王銘琬九段旅日42年,曾奪本因坊、王座頭銜,2年前達陣生涯千勝,成就斐然。(攝影:謝佩穎)

 

傳統棋壇不重視的AI浪潮

 

回望近年AI攪得圍棋界風風火火,日本棋壇卻未多重視。

 

「2014年我以棋士身分參與圍棋AI開發,自己認為是件大事,尤其2015年『Go Trend』成隊3個月就拿下日本UEC杯世界電腦圍棋大會(UEC杯コンピュータ囲碁大会 )全球第6,『職業棋士加入的圍棋AI得獎』我覺得是大新聞,但日本圍棋媒體沒有一家報導,一個字都沒寫。

 

就連這次AlphaGo對戰李世乭、柯潔成就空前,日本棋界對王銘琬採訪也很少,「好像事情過去就算了,我3月在日本有出一本《囲碁AI新時代》(囲碁人ブックス),希望日本棋界正視AI對圍棋發展意義,書出版後,每日新聞(日本第三大報)有寫書評,這是日本棋界第一次開始討論AI與圍棋。」

 

王銘琬(右)新書記者會,「Go Trend」技術團隊、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中)專程站台,左為遠流董事長王榮文。(遠流出版提供)

 

國王的新衣

 

他認為日本棋院表面說「歡迎AI」,但除此之外,什麼也沒做,「當然棋院雜誌有出Master對弈棋譜,只是對於AI與當今棋界有何關聯、影響,完全沒論述」,「棋壇諸眾沒有共識,沒人敢亂講話,也沒人帶頭,我自不便插嘴,比如建議棋界云云。」

 

王銘琬認為這攸關「棋士價值」窠臼,「談圍棋AI首先得承認『職業棋士價值減低』,這一關棋界當然過不了。其實台灣、韓國、中國棋界一如是,傳統棋界沒有對AI正面論述,反而是一般媒體關注度極高」,又是一記好球,王銘琬重磅砰擊比喻,「講得極端一點,別人才能說國王沒穿衣服嘛。」

 

AI與圍棋已經糾纏起來,這日漸逼近的趨勢洪流,究竟會將人工智慧沖往何處?

 

撰文:陳怡杰 攝影:謝佩穎 影音:楊哲維

 

【延伸閱讀】曾奪本因坊、王座頭銜 王銘琬:成功都是偶然

 

以棋士身份投身圍棋AI開發多年,王銘琬有感AI未來與棋界對應。(攝影:謝佩穎)

 

【熱門影片推薦】

● 歐盟與日本簽訂EPA

● G20抗議延燒 數輛超跑付之一炬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一起加入上報Telegram,新聞不漏接!@Telegram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