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不收歛 將損害美國傳統政治架構

顏純鈎 2025年02月07日 07:00:00
川普的霸道作風惹怒了加拿大人,近日在加拿大的體育賽事中,每演唱美國國歌都引起全場噓聲。(美聯社)

川普的霸道作風惹怒了加拿大人,近日在加拿大的體育賽事中,每演唱美國國歌都引起全場噓聲。(美聯社)

本以為美國加徵加拿大與墨西哥25%關稅勢在必行,不料川普臨陣變卦,與加墨兩國首腦通電話後,決定將執行日期延後一個月——變生肘腋,所為何事?

 

川普的霸道作風惹怒了加拿大人,近日在加拿大的體育賽事中,每演唱美國國歌都引起全場噓聲。加墨兩國政府「企硬」,美加美墨關係緊張,川普傷害了美加兩國人民的感情,加拿大人不同意,美國人也不會同意。如果美國人也對他反感,他將在政治上陷入被動。

 

川普第二任期,以加徵關稅為執政重點,站在美國利益立場本來可以理解,但基本策略上犯錯。加墨兩國都是美國最親密的鄰居,史上從來沒有發生過這種翻臉的事。

 

加拿大在北,墨西哥在南,南北拱衛美國,美國再怎麼橫行霸道,都不怕敵國攻擊自己的國土,除非九一一那樣的空中偷襲。美國可稱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不只是基於軍事實力,在地緣政治上也佔盡優勢。

 

川普先拿加墨兩國開刀,原因是加墨兩國容忍芬太尼走私和偷渡者借道越境,這兩件事都是川普的心頭大患。兩國與美國的邊境都相當長,真正嚴格管制起來,耗費的人力物力十分巨大,長期以來加墨兩國都懶懶閒,這便是川普心頭無名火的來歷。

 

世上任何國家處理本國的毒品和非法移民問題,都是動用本國的資源自行解決,從沒有強求鄰國承擔責任的。美國為什麼不在國內清剿販毒集團?為什麼不一早強力遣返偷渡者?為什麼不在邊境美國一邊加強巡查?自己做不好,把責任推給別人,這等於讓加墨兩國納稅人,為美國政府的失能埋單,世上有這種道理嗎?

 

盡管情理說不通,川普未上台,加墨兩國已「知死」,主動調撥大量人力物力,準備在邊境實施嚴格管制,這本是對川普的要求作出積極回應,川普應該先收貨以觀後效。

 

人家已經俯首聽命了,你還不滿足,還要加徵懲罰性關稅,面對如此橫行霸道的作派,佛都有火。現在加墨兩國朝野反感,上下一心,準備強硬面對,這樣反倒把川普逼到十字路口:繼續霸道行事,美加美墨關係破裂,互加關稅引發物價攀升,邊境管制更無從談起,那對美國的傷害比起關係交惡前更嚴重,這便使川普騎虎難下。

 

川普的關稅手段打擊面相當廣,先對加墨和中共下手,還威脅要對歐盟和日韓台動手。沒有一個國家領袖會像川普那般魯莽,正常人每次打仗只針對個別的敵人,團結更多盟友,才有取勝的可能,川普無限擴大打擊面,從根本上失策。

 

川普在競選中得到選民支持,現場人山人海,氣氛熱烈,這使他誤以為他的政策得到大多數美國人的支持,但事實是,選民支持他很大程度上是對拜登多年來的內外政策不滿,選民希望通過川普來糾正民主黨國策的失誤。

 

說到底,川普的行事作風是由他的性情決定,此人個性張狂,我行我素,表現慾太強,理智薄弱。這種個性有時會推動事情進展,但稍不小心就會引火燒身。

 

川普與拜登走的是兩個極端。拜登老政客,照顧老關係,不輕易破壞舊有的平衡,因此處事溫吞水,經常解決不了問題,就將問題「掛」起來。川普正相反,一上來就大開殺戒,凡事去到盡,非得碾壓對方不可,甚至不惜真刀真槍硬碰硬。

 

蠻橫歸蠻橫,人家也不是吃素的,把人逼到絕地,對方也會回身反噬你,這樣美國是不是打算與全世界翻臉?加墨兩國已經仁至義盡,本來可以稍緩關稅懲罰,看看邊境管制效果如何再定進退,但川普得勢不饒人,導致加墨兩國挺身反擊,反而使川普騎虎難下。

 

目前川普讓步,暫緩三十天實施,若三十天後再加稅,外交形勢更險惡,若三十天後取消,變成川普收回政策。此後,若其他西方盟國照辦煮碗,以強硬姿態與美國周旋,那時反而是川普處於被動地位——堅持加徵,勢與各國翻臉,放棄加徵,顯示美國失威——川普將如何走下去?

 

合理的做法是,美加美墨加強溝通,息爭講和,同時美國也押後對歐盟日韓台的懲罰手段,各方坐下來慢慢商量,和氣收場。與此同時,各方騰出手來,共同進退,把矛頭集中針對中俄朝伊,西方國家團結一心對付邪惡軸心,那才是正路。

 

川普要「吞併」加拿大,收回巴拿馬運河,又要強佔格陵蘭島,現在又放言要佔領加薩,驅逐巴勒斯坦人,簡直無惡不作,不將國際基本規則放在眼裡;在國內,他放任伊隆馬斯克雷厲風行,對政府大動手術,赦免四年前佔領國會的囚犯,又清算當年偵辦國會案的政府官員。作風激進粗暴,無視後果,惹人厭煩,他不收歛,將會損害美國的傳統政治架構,破壞世界秩序,最終使自己身敗名裂。(本文轉載自作者臉書/原標題:川普橫行世界,霸道作風惹人嫌)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