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持續拆解既有秩序:台灣應該要怎麼看?

USAID無論是在提供美國人或者美國居民龐大的工作機會,也對受援國帶來深遠的長期影響。(美聯社)

USAID無論是在提供美國人或者美國居民龐大的工作機會,也對受援國帶來深遠的長期影響。(美聯社)

美國一夕之間撤掉國際開發署(USAID)帶來巨大衝擊,然而,台灣有不少人跟隨著馬斯克所帶起的陰謀論起舞,認為「砍得好」。事實上,人們對於USAID以及外援的角色似乎有些不了解。以下我們整理其中一些明顯的誤區做說明。

 

外援不是慈善,是美國戰略的一部分

美國外交事務有3D原則:國防(Defense)、外交(Diplomacy)與發展(Development),是一個跨黨派的外交政策框架。對外援助屬於發展(Development)策略下的實際計畫,本來就不是慈善事業,並不是「捐錢做善事」。USAID由美國政府出資、美國國會所支持並且必須被國會監督的,因此需頻繁提交報告,以證明對美國人以及受援助對象的影響力。USAID根本的原則就是要符合美國人的利益,而它的存在本身也就是美國影響力的延伸,例如,在非洲看到任何USAID承包商的辦公室傢俱、各種捐贈的物品包裝上,都印有醒目的「From the American People」的貼紙。時時提醒受援助國,這些是來自美國人的貢獻。

有別於一般「慈善事業」,USAID的計畫設計更具長遠性,並強調永續與系統性,因此被稱為「國際發展」。這些計畫著重於協助當地政府建立基礎建設(如醫療系統)並改善治理,目標是讓各國政府終有一天能夠擺脫外援,獨立運作。USAID負責的援助計劃有相當多種,業務相當廣泛,例如:改善全球健康、減緩貧困、提供糧食支援與協助經濟成長等,在天災或衝突發生時給予緊急救援,也包括推動教育發展、強化海外民主機制等。在USAID的員工這兩週多數被遣散之前,他們在全球60多個國家設有據點,員工總數約為1萬名,其中三分之二在海外工作。除了正式員工之外,負責執行計劃的有很多都是各駐點國家的承包商(implementing partners),包括當地的組織。

USAID無論是在提供美國人或者美國居民龐大的工作機會,也對受援國帶來深遠的長期影響。然而,如今馬斯克就毫無證據地宣稱「USAID是一個犯罪組織」,還提出許多沒有根據的錯誤指控(例如指控USAID付錢給哪個媒體,影射政府養媒體),在沒有全面了解USAID的意義與影響力的狀況下,一瞬間把這些連結網絡全部都斷掉。

外援政策是兩黨共同支持

外援一直以來都是受到兩黨共同支持的,而兩黨主要的差異在於方式跟重視的議題。支持USAID跟左派右派、自由派保守派,都沒有直接的關係,而是跟美國到底「要不要」積極介入國際事務這樣的觀點有關,以往民主黨和共和黨的主流觀點都是說「要」。美國的對外援助體制是二十世紀以來兩黨多屆政府共同建構的,USAID正式成立於1961,就是要負責統整這些外援計劃。在第一任川普政府時期,USAID常被視為是對抗中國「一帶一路」的最主要工具和途徑。

 

​外援一直以來都是受到美國兩黨共同支持的,而兩黨主要的差異在於方式跟重視的議題。(美聯社)

 

如果真的要談左派右派,那可能跟他們「支持對外援助的理由」有關。例如偏向左派的觀點可能會認為,全世界之所以有這麼多國家與地區需要大國的援助,並非都是他們活該、政府太廢,而是在整體歷史發展下,它們正好是大國的各種擴張、對抗下的犧牲者。如果是右派,強調的觀點可能會比較多是在於國家安全、促進經濟成長與美國的國際影響力,或者說是要扶植可以穩定區域和平的力量。

若從契約與盟友的角色來看,美國資金的突然抽離,不僅導致無數難民和病患一夕之間失去援助,當地合作的組織也得被迫解散,嚴重破壞了與全球夥伴的合作體系。這不只是美國內部機構的運作停止,而是背信於國際社會,而且在很多地方也會面臨法律問題(簽好的契約無法執行)。

還有,美國的外援體系也不是只有美國自己執行,還包括與盟友共同建立的信任與默契。這些網絡在短時間內崩解,對全球穩定與美國長遠戰略的衝擊肯定少不了。俄國前總統、前總理Dmitriy Medvedev直接大讚美國撤掉USAID的舉動,就是因為這些長久以來建立的影響力網絡,直接全部撤掉,這讓俄國與中國有了更大的介入空間,在許多區域等於不費吹灰之力就讓美國勢力消失。

現在這種執行方式看似讓民眾覺得很有魄力、看了很爽,但真的是會讓中國俄國作夢也會笑。

USAID抵抗中共擴張的各種計畫

從實質內容來看,USAID的工作相當重要,而且也不乏與台灣直接相關的計劃。

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研究員索博利克(Michael Sobolik)發表了一篇文章,標題就是說USAID需要重新調整,但絕對直接把它毀掉。要注意的是,哈德遜研究所是保守派的智庫,先前一直都是大力支持川普的。在這篇文章當中,索博利克研究員指出:「川普調整援外方式,在戰略上屬正確做法。然而,在戰術方面,大刀闊斧的強硬手段卻危及促進美國國家利益的良好計畫。」

「USAID還協助台灣搜救訓練、改善災害管理體系及強化跨機構危機應變。這些工作並未公開,但在面對北京的好戰敵意時,增強台灣的韌性至關重要。」

 

​過去8年來,USAID默默進行令人印象深刻的反中共計畫。(美聯社)

 

索博利克還提到:「過去8年來,USAID默默進行令人印象深刻的反中共計畫。其中最重要的是時任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2020年在國務院啟動的『乾淨網絡』,由USAID負責重要融資,幫助有意向的國家與華為脫鉤,並用值得信賴的硬體取代。」

他提醒大家,USAID很多計劃不能直接從表面名稱看出目的,他舉例「基礎設施交易諮詢服務」(Infrastructure Transaction Advisory Services),實際上是資助美國公司與中國國企及「一帶一路」倡議競爭。(以上三段引述Sobolik我們使用央廣的新聞翻譯)

拜登時期也沿用USAID當做資助許多國家的基礎設施的一個窗口。而且不只有硬體設備,還有像是資助一些南半球國家新聞媒體機構,以抵抗來自中國官方媒體的收買與滲透壓力。(馬斯克把這些行為講成是民主黨資助媒體來提供大家假訊息,實際上是錯誤的指控,而且他講的數字和項目也都是錯誤的。)

我們知道中國影響力是愈來愈巨大,但不能因為某件事情或某個機構沒有達到我們100%的期待,就把它直接砍了。這種「部分不如預期就砍掉」的邏輯,就跟前陣子台灣立法院對總預算的審查當中,有好多提案都是指出政府效率不佳、「某一項」業務沒做好,然後就直接砍掉該部門預算一樣,不是最理性的做法。

資金運用皆經過美國國會審查

很多人貼出新聞說,馬斯克團隊「發現」USAID的經費被濫用。我們要特別強調,USAID的經費來自國會,使用上面都需要經過審核,每一筆經費都是公開的,不是馬斯克團隊有什麼新發現。不管是做為聯邦政府機構的USAID本身,或者是負責執行的非政府組織或者公司單位,也都會有負責的理事會、董事會,不可能隨便就被挪用。就算退一步來說,我們認定哪個項目有問題,這些經費也都會在各機構的預算與支出表上,不需要由馬斯克的團隊來發現。

最重要的是,不管是怎麼樣的方案,對外援助都是以美國國家利益為主軸,長期以來建構這些政策和作法的人們,也都是美國的愛國者,現在用陰謀論去抹煞前人的努力是不適當的。

 

承上,也有不少人貼出新聞說,你看USAID有哪一筆經費補助了很不好的團體或者人物,例如中國武漢病毒實驗室。事實上這筆錢是來自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現在同樣整個院被凍結),而且都有經過正式的同儕審查(peer-review process),在全世界眾多競爭的研究計畫中名列前茅才能拿到經費,這只是在全球推廣公衛研究計劃的每年贊助的幾萬個計劃之一。過去美國與中國在科學與學術領域都有廣泛而深入的合作與交流,這也不是只有對中國如此。美國在全世界的領導角色,也包括科學研究的部份。

 

再者,這筆錢是透過參與Ecohealth Alliance(一個民間的非營利研究機構)的國際研究計畫間接拿到NIH補助,並不是像現在陰謀論者指稱Dr. Fauci(也就是NIH的主任,相當於美國的陳時中,作為防疫情指揮官的角色)主動資助中國製作病毒。妖魔化整個NIH、毀滅它的公信力,這對整體公衛體系都會有嚴重的影響。

 

​至於某些人指責USAID去補助多元平等共融(DEI)、補助LGBTQ或其他少數族群團體所以很可惡之類的言論,這更是奇怪。如果經過主管機關審核程序之後決定要補助的團體與項目,有什麼不對?補助DEI與少數族群相關的團體又有什麼不對?台灣也有支持偏鄉發展和少數族群促進族群共榮的計畫,當社會上的不同群體,尤其弱勢群體都能獲得較好照顧與發展的時候,整個社會也會變得更好,這就是「發展」的意義與目的。退一萬步而言,就算真的要檢討這些預算項目、調整其中的花費,也絕對不是直接把整個機構都砍掉呀!

USAID與美國財政負擔

有許多人說,撤掉大撒幣的USAID可以節省經費。事實上,USAID 的預算(一年4-500億)約占美國政府負債約0.135%,只有百分之零點幾,在聯邦支出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以2024財政年度為例,聯邦政府的財政赤字達到1.83兆美元,聯邦總債務達 36兆美元。最大的債務來源是保險(約2.1兆)、國防(約8800億)和利息(約8000億)支出。

截至2023年,美國仍然是全球對外援助金額最高的國家。然而,若以國民總收入 (GNI) 比例計算,美國的官方發展援助(ODA)占GNI的0.24%,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由38個最先進的市場經濟國家組成)發展援助委員會(DAC)成員中僅排名第25位。這個委員會鼓勵已開發國家將其國民總收入至少 0.7% 用於對外援助。

多個聯邦機構面臨凍結,可能影響美國科學領導地位

不只是USAID和NIH,現在有許多重要的聯邦機構都面臨凍結甚至刪減。除了NIH之外,現在還有「能源部」底下的基礎科研全面凍結,因為馬斯克直接對基礎科學研究提出質疑。現在「教育部」也幾乎確定要關門,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FEMA)也可能要關了。許多研究一旦中止,後續要再回復可能都會很困難。美國政府想要省錢是好事,但要注意的是這些科學研究的重要性,以及是否可能會破壞掉美國在許多科學領域上的領導地位。

而且很多時候,政府部門的功用並不是完全可以量化的。例如,FEMA在「災害應變」以外,還有預防、教育、建立社會韌性的角色與功能,並不是只有當災害來臨的時候才有工作。正如同我們不會只有在生病的時候需要看醫生,沒有生病的時候也需要主動預防生病、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

 

​USAID 的預算(一年4-500億)約占美國政府負債約0.135%,只有百分之零點幾,在聯邦支出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美聯社)

 

很顯然,治國不能靠「常識」。馬斯克對於自己不懂的領域,很多時候都不願意去搞懂,憑自己常識橫衝直撞耍帥並非民眾之福。

台灣如何看待美國政策的變動

美國有很多川普的死忠支持者,川普也確實是獲得多數選票的領導者,其實,對美國選民來說,好壞都是自己承擔,現在美國內部就正在經歷天翻地覆的改變,而這個改變影響會是全球性的。然而,台灣這邊拚命幫川普辯護的川普粉絲心態就很有趣了,好像不少人覺得川普敢作敢為的強人作風很大快人心,世界上的好人壞人都怕他。事實上,美國和台灣的國家利益不一定重疊,川普也有自己的政治議程,而這個政治議程有很大一部份是來自美國自身的脈絡、還有深刻的社會分歧。

例如,當川普出手「教訓」DEI的時候,其實台灣人身為亞裔,在美國脈絡下也是被教訓的對象。當川普出手對付跨性別、打擊同志群體的時候,他也特別攻擊了像是我們的金牌選手林郁婷。我們要提醒大家,支持川普未必要把川普當神拜,也別對「美國優先」的議程不求甚解就支持到底。更重要的是,亞洲人實在沒有什麼必要性去站在DEI受害者的位置。美國左派有很多的論述不合理、治理方式值得檢討、有些作風我們不喜歡,但這不能直接論證我們是DEI的受害者、我們要因此反對多元價值。

在援外這個議題上,我們也應該要去多了解,美國國內有很深的社會分歧、貧富不均、城鄉差距、毒品與槍枝問題等等,因此許多美國人看到資金拿去遙遠的外國地區就覺得很不開心。但台灣本身其實是美國外援體系下的受惠對象,從1950年代開始「到現在」都是如此。對我們來說影響最大的可能在於,USAID旗下各種對付中共威權擴張的工具(例如:包括各種研究假訊息與灰色地帶作戰的學術機構,資助各國對抗華為等中資基礎建設的乾淨網絡計劃)瞬間停止,未來一切未知。川普正在改變整個國際局勢,我們需要多了解整個來龍去脈,調整我們自己的論述和腳步,最沒有必要做的事情就是去跟著美國群眾一起散播陰謀論、一起拍手叫好。

 

關鍵字: 川普 台灣 USAID 援外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