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新南向政策其實沒那麼「難」

傅得正 2017年08月17日 00:00:00
東南亞國協(ASEAN)這個囊括10個會員國、擁有6億多人口、經濟規模達2.6兆美元的國際組織,正好是台灣「新南向政策」的發展契機。(美聯社)

東南亞國協(ASEAN)這個囊括10個會員國、擁有6億多人口、經濟規模達2.6兆美元的國際組織,正好是台灣「新南向政策」的發展契機。(美聯社)

「新南向政策」的目標

 

蔡英文政府自去年520就職之後,積極拓展和世界各國、各區域的國際貿易,特別是「新南向政策」,除了地緣關係之外、勞動力和貿易往來,以及具僑生淵源為基礎,而有很大的發空間。有鑑於台灣國際關係的艱困環境,政府透過國際貿易增加國際政治的活動空間,如:持續擴大國際貿易的國家數量、拓展國家間各領域的往來互動,進而將經濟、社會文化領域的交流成果,外溢到(泛)政治議題的領域。

 

另一方面「分散風險」是政經領域中極為重要但淺顯易懂的概念,諷刺的是,在台灣有部分人士,刻意要抹黑、汙衊蔡英文政府的「新南向政策」,他們認為台灣只有跟中國貿易、投資、交流才是「國際化」的表現、才能穩定台海情勢、才能得到國際(即中國)的認同,這顯然跟眾人認知的國際貿易、提升台灣的國際能見度和國際化的概念背道而馳。

 

行政院長林全也說過:「新南向政策並不是要跟對岸對抗,而是要帶領台灣的經濟發展走向多元及國際化。」、「社會大眾希望看到經貿平衡發展…因為台灣是開放的經濟體,我們必須要看到全球,而不能只看到某一邊。」這才是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的宗旨!

 

「新南向政策」數據成果展現

 

若是從概念和談話上不能讓部分人士對「新南向政策」釋疑,那就換個角度,用數據來檢視「新南向政策」的表現。

 

首先是經貿領域,根據行政院的統計,2016年 6 月至2017年 6 月,新南向國家民眾來台超過2百萬人次,較上期成長27%;台灣與新南向18國貿易額達1千1百億美元,較上期成長11%;至2017年5月台灣在新南向國家累計投資額達 975 億美元,投資超過1萬件;新南向國家來臺留學人數也有所增長,總數超過3萬人,較上個學年度成長9.7%

 

其次是信貸資金的提供,為鼓勵中小企業赴新南向國家投資,台灣信保體系提供新台幣500億元的保證融資總額度;這一年來,國有銀行也陸續在新南向國家設立48家分行、31家代表辦事處,累計達202處據點,為的就是讓企業投資者們能夠第一時間,獲得國家政策支持和所需的金融服務。

 

再次是行政院和立法院的努力,這一年來台灣與新南向國家簽訂農業、職訓等8項協定及備忘錄;立法委員之間也先後成立「新南向國會交流促進會」(2017年1月)、「中華民國與東協+印度國會議員友好協會聯誼會」(2017年6月),朝野立委都積極呼應政府政策,積極推動國會的「新南向政策」外交。

 

「新南向政策」之外的發展助力

 

如同前述提及的「新南向政策」不是為了和中國對抗而提出的概念,而是持續和中國經貿往來的同時,增加和其他國家的經貿、社會文化、甚至是政治領域的交流,蔡總統和其領導的民進黨政府,已多次重申這個概念,也在實務上積極參與國際交流活動。

 

例如在8月11、12日民進黨與亞洲自由民主聯盟(Council of Asian Liberals and Democrats,CALD)合作 更多 CALD,1993年成立於泰國曼谷。以推行自由民主為核心價值的跨國政黨聯盟與互動平台,致力促進亞洲自由、民主發展。民進黨為CALD的創黨會員。,首次在台灣舉辦「2017年亞洲自由民主聯盟女權高峰會」,其中包括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尼、柬埔寨等「新南向政策」國家的政、商、非政府組織領域的傑出女性都來臺參與高峰會。這次活動從全球關注的民主自由、女權和人權等議題,再度將台灣帶入國際視野中。

 

另外,正在休會期間的立法院,截至目前為止第9屆會期已有10個考察團赴新南向國家,關注重點包括新興的智慧城市、電子商務、新創產業等不同領域的議題。台灣在追求國際化、追求產業發展趨勢時,本應該借鏡世界先進國家和新興國家的發展經驗,而不是只限縮在中國這個目標而已。

 

2017年8月8日東南亞國協(ASEAN)成立50周年,這個囊括10個會員國、擁有6億多人口、經濟規模達2.6兆美元的國際組織,正好是台灣「新南向政策」的發展契機,雖然不可否認「中國因素」會是台灣和東協發展,甚至是和國際接軌的影響指標,但政府努力帶領台灣人民走出台灣、走入世界,那麼擁有廣大國際觀、具備優秀能力、有信心勇闖世界的台灣人民,應該不會只把眼光放在中國,而不敢朝著新南向、朝著全世界邁進吧!

 

※作者為智庫研究人員

 

【編輯推薦】

【今天就來飛香港】茶餐廳吃得美味 你得先見怪不怪

●帥氣度破表!憲兵重機表演將重返國慶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