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遊中國趣》世界自然遺產中國丹霞:江西龍虎山

岳瑞麒 2017年09月03日 08:19:00
中國江西的天山門。(照片:作者提供,後製:潘世惟)

中國江西的天山門。(照片:作者提供,後製:潘世惟)

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境內,距鷹潭市區約20公里,以丹霞地貌峰林景觀聞名於世,其中主峰龍虎山的龍虎峰,海拔247.4公尺,2001年被列為國家地質公園,2010年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龍虎山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兩千多年前古越人遺留下的仙水岩崖墓群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漢中葉,正一道創始人張陵曾在此煉丹,傳說「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張陵第四代孫張盛在三國或西晉時到此定居,世代相傳,以張天師聞名於世。

 

此地的丹霞地貌成因多樣,有從幼年期、壯年期到老年期丹霞地貌的完整序列,擁有包括峰牆、石林、峰叢等23種丹霞地貌景觀。與40多公里外的龜峰聯合申報成為世界地質公園,併列入世界自然遺產。

 

在龍虎山景區有99峰、24岩、108個景物,景觀面積達200平方公里左右,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獨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和規模宏大的崖墓群構成了龍虎山風景旅遊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三絕」。

 

中國江西龍虎山的丹霞地形。(作者提供)

 

第一絕道教名山

 

龍虎山中較早的道教廟宇是唐朝會昌(841年~846年)間所建的真仙觀,有確切古碑刻文字記載的道教廟宇則是南唐保大八年(950年)所建的張天師廟。宋代龍虎山道教逐漸興盛,著名的道觀有上清宮、正一觀等。元代張天師被封為正一教主,主領三山(龍虎山、茅山、閣皂山)符籙(ㄌㄨˋ)。明朝中葉以後,龍虎山道教漸趨衰落。

 

龍虎山地區在道教興盛時,先後建有十大道宮,八十一座道觀,五十座道院,十個道庵,其繁榮景象可見一斑。然自漢至今,桑海靡常,多數宮觀早已廢圮,保存者唯有天師府。

 

天師府全稱「嗣漢天師府」,亦稱「大真人府」,始建於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是歷代張天師起居和祀神的地方,也是中國道教正一派祖庭,地位顯赫。天師府恢弘大氣,占地廣闊,建築群為王府式樣,是中國現存的封建社會「大府第」之一,曾有「南國第一家」之稱。

 

龍虎山上的道觀。(作者提供)

 

它原建於龍虎山腳下,後被遷移至貴溪上清古鎮。天師府占地5萬平方米,有500多間房舍,樓台殿閣金碧輝煌,曲徑迴廊不計其數,府內古木參天,環境清靜,風景十分優美。大上清宮,始建於東漢,相傳為祖天師張道陵修道之所,是道教的祭神之所,素有「仙靈都會」、「百神受職之所」的美譽。

 

大上清宮有一口著名的鎮妖井,《水滸》第一回--「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講的就是從上清宮內的鎮妖井,走出36天罡和72地煞的故事。張天師本名張道陵,據說是張良的八世孫,他曾在龍虎山煉丹,三年丹成。他所創立的道教一直傳到今天,後人尊他為張天師。

 

上清宮。(作者提供)

 

第二絕:碧水丹山

 

由紅色砂礫岩構成的龍虎山,擁有赤壁丹崖的「丹霞地貌」,與福建的武夷山和廣東的丹霞山皆屬於典型的丹霞地貌,其中天門山最高,海拔1300米。主要風景區有上清宮、天師府、仙岩水岩、岩墓群、象鼻山、排衙峰、獨峰馬祖岩等。例如象鼻山,整個山體就像一隻巨型石象在汲水。

 

它是天然形成的景觀,主要是因為山體長期受雨水沖刷、溶蝕風化而形成的石樑穿洞類景觀。排衙峰,南北走向,呈狹長型。它由多組山峰連接而成,是長期受水流沖刷侵蝕而形成的峰叢類景觀。

 

象鼻山。(作者提供)

 

另外,乘竹筏在明淨秀美的瀘溪河從山中流過,如一條玉帶由南向北把上清宮、龍虎山、仙水岩等旅遊景點串連在一線上,從上清古鎮乘竹筏順瀘溪河而下的20里山水景色宛若仙境,猶如一幅秀美仙境般的水墨畫卷,於眼前徐徐展開,令人流連忘返。

 

如沿瀘溪河乘竹筏西行,在七里之內有一百多座山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被稱為「仙水岩」的24座山峰。這裡仙氣十足,在古代被稱為「神仙居住之地」,沿岸有仙鼠石、仙水井、仙姑庵、龍化池、兜率宮等十多個景點。這裡的清溪繞山蜿蜒、奇峰橫臥碧波,四野景色美不勝收,有「小灕江」之稱。

 

龍虎山的丹霞地形。(作者提供)

 

龍虎山的丹霞地形。(作者提供)

 

第三絕:崖墓懸棺群

 

龍虎山除最早集中於仙水岩的古越崖墓懸棺,有超過202座千年懸棺之外,馬祖岩、金龍峰及周圍地區均有零星崖墓。懸棺大都用整段楠木製成,大小不一,形式迥異。有可容十餘人的「船棺」,有造型如古屋的「屋脊棺」;有獨木製成的「獨舟棺」;也有現今常見的「方棺」;還有微型的「二次葬」用的「骨灰盒」。

 

如今崖墓懸棺群已經成為龍虎山三絕之一,是中國大陸迄今為止發現的懸棺葬最集中、最密集、時代最早崖墓群,也是2600餘年的歷史印記,這些崖墓群鑲嵌在陡峭的石壁上,猶如陳列在巨大的歷史長廊中的文化珍品。

 

龍虎山上的懸棺。(作者提供)

 

有關懸棺的傳說,春秋戰國時期,百越民族生活在今天的武夷山和龍虎山一帶,生時在獨木舟上漁獵、結婚、生子,臨水而居,遇水而安;死後被安放整木挖鑿的獨木舟式棺材裡,並安置在絕壁懸崖,他們的靈魂在這方熟識的山水遊蕩,永遠庇護子孫後代。到了龍虎山遙望絕壁,岩洞棋布,高低錯落,不可勝數,加上歷經千年的淡黃色的棺木崖穴,令人讚嘆古越先人巧奪天工。

 

喜愛中國山水畫的中外人士們,過去或許認為大師筆下的山水景色是虛構,但經過一系列對於中國丹霞地貌的介紹後,中國山水畫的真實面貌確實真真切切地呈現在世人的眼前,大自然的美景是不等人的,如還未到這些地方享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要趁現在,不然會後悔的!

 

龍虎山奇景。(作者提供)

 

龍虎山奇景。(作者提供)

 

 

《慢遊中國趣》專欄隔周推出,由目前講學於中國福建省武夷學院的國際關係博士暨專業領隊岳瑞麒執筆,他在當地記錄中國旅遊文化轉型的第一手觀察,供台灣讀者參考。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