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敦義嗅到這些狼煙了嗎

張宇韶 2017年09月13日 00:00:00
吳敦義選擇性的去適應國民黨結構,咸信其鞏固權力基礎的現實考量遠甚於改革的理想。(攝影:羅佳蓉)

吳敦義選擇性的去適應國民黨結構,咸信其鞏固權力基礎的現實考量遠甚於改革的理想。(攝影:羅佳蓉)

國民黨中央委員的選舉結果近日揭曉,藍營人士多解讀為「吳敦義的全面勝利」、「這是一場結束所有戰爭的戰爭」;這樣的認識自然是從2015年一連串黨內鬥爭過程的結論而定。

 

由於這場鬥爭涉及政治路線與組織的根本矛盾,這意味著打破了外省菁英掌握黨機器與話語權/本土派為派系扈從的基本結構,洪秀柱人馬與黃復興系統全面性的潰敗已是事實,因此這種詮釋多少有成王敗寇的味道。

 

誰關心這歹戲拖棚的爛梗

 

熟悉國民黨官場文化與鬥爭邏輯的吳敦義,是否在這場選戰中得到另類的啟發?吳主席是否察覺,即便民進黨政府民意下滑,但卻沒有反餽到國民黨的支持度的提升,究竟有多少鎂光燈關心這一系列歹戲拖棚的爛梗,國民黨的議題焦點難道只剩下進入狂新聞的名次與頻率?

 

本質的問題在於國民黨徹底失去了自己的方向感與政治節奏。由於論述的空洞貧乏,除了空喊團結與訴求回到威權年代的政經體制,根本無力適應整個公民社會的進步訴求;導致民進黨推出各項以轉型正義為名的各項政策作為時,除了東施效顰學習民進黨過去技術性杯葛的手段外,完全無法扮演在野黨其監督與制衡的角色。因此許多政治觀察家甚至認為,國民黨失去的不只是選票,而是一個群體世代支持。

 

「今年以來,國民黨除了進行一連串自家的選舉之外,有什麼議題是回應了社會的期待?』一位中生代的黨籍立委一語道破這個困境。

 

中委投票率高達99%

 

然而正當國民黨的逐漸邊緣化的過程中,投入本次中央委員的黨代表人數眾多而且投票率高達99%。這個弔詭的現象又說明了什麼? 消極來說,國民黨人顯然沒有認識到自己家道中衰的事實,仍以過去「黨國體制」與「大宅門」的心態企圖去掌握權力核心,這可從某些萬年中常委、地方派系與資深政客所組成的換票聯盟得到解釋。這些盤根複雜的扈從與裙帶關係構成了傳統國民黨的過去的政治日常。

 

諷刺的是,恰是這個既得利益體制終結了國民黨的政權,但這些政客始終盤旋在中常委的寶座上,穩若泰山。馬英九當初的確有心剷平黨內利益巨獸,在欠缺政治手腕以及三心二意的心態下成效不彰。

 

直白說,本次黨主席與中央委員選舉過程,吳敦義也是選擇性的去適應這個結構,咸信其鞏固權力基礎的現實考量遠甚於改革的理想。因為吳只是透過招募人頭且與傳統派系合作妥協,目的就是為了一舉殲滅黨內更保守的勢力罷了。至於這些傳統勢力私底下的利益交換吳自然可以視若無睹,反正他是最大的受益者。

 

處處都是「無煙硝的戰場」

 

積極來說,或許部分黨員看到了民進黨執政的問題,也看到了以吳敦義為首的本土派在路線與組織上有了一個新的轉型或切割,畢竟黃復興的歷史遺緒與一中同表的論述內涵不可能讓國民黨獲得支持與選票。不可否認的,這裡面也有如江啟臣或蔣萬安這種被賦予世代交替與中興復黨的指標人物,這種群眾心理恰恰與毫無新意的老人黨中央形成強烈的對比;也有如李偉華這樣初次投入就獲得回應的政治素人,這是否意味許多人已經厭倦了那種「輸了還可以一直賴著不走」或是「萬年中常會」的醜陋現象?

 

但深入觀察,寄予這些新人改造這個龐大的結構難免有些緣木求魚,因為國民黨內政治社會化的前提就是「認同既有體制」,特別是黨內的老人政治與論資排輩的政治倫理。這使得推動黨務改革各種的企圖被視為洪水猛獸,並淪為黨機器打壓的異己。這種政黨文化長久以來阻絕了新陳代謝的管道,近親繁殖與劣幣驅逐良幣的狀況頻頻,最終導致人才嚴重斷層,使得這個黨暮氣沈沈,保守有餘開創不足,最後與整個社會意識和世代認同徹底脫節斷裂。

 

以黨內鬥爭的角度而言,這或許是一場結束所有戰爭的戰爭,因為吳敦義至少排除了多數阻擋自己邁向2020年的障礙,留下來的只剩下政治結盟與權力操作的關係,關鍵在於朱立倫與王金平而已。但以政黨競爭來看,國民黨只是走出瀕臨休克的窘境,未來面對公民社會的潮流、民進黨強力的執政以及北京在兩岸論述的施壓表態下,處處都是「無煙硝的戰場」。

 

然而精明如吳敦義,是否嗅到了這些狼煙?

 

※作者為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