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農的香港行談了什麼

徐子軒 2017年09月20日 00:00:00
甫卸任的美國白宮首席策略師巴農(Stephen Bannon)獲香港券商邀請,在周二發表一場不公開演講引發關注。(湯森路透)

甫卸任的美國白宮首席策略師巴農(Stephen Bannon)獲香港券商邀請,在周二發表一場不公開演講引發關注。(湯森路透)

甫卸任的美國白宮首席策略師巴農(Stephen Bannon)獲香港券商邀請,在上周二發表一場不公開演講。行前他接受媒體專訪,將中國比喻成1930年的德國、年輕世代幾乎都是極端民族主義者,果然引起中國輿論譁然,再度彰顯巴農激進右翼的色彩。他雖已去職,但仍代表部分強烈的政治意見,因此中國也希望能從他身上探知一些足以影響川普的想法。

 

由於巴農在香港的講稿未對外公佈,只能從媒體接觸與會者所得的資訊談起。據轉述,班農自詡為經濟民族主義者,他一面盛讚中國的經濟管理模式(與習近平),一面將其思維類比為中式重商主義。也就是說,巴農認為美國也應該走保護主義的老路,因為自由的貿易制度會傷害美國產業。

 

這些說法其實並無新意。自由主義與保護主義的爭辯長達數百年,從來沒有任何一派能壓倒對方,也從來沒有任何國家會採行單一思維。事實上,國家施行保護是常態、開放反而是例外。硬要將自己與對手做區分,只是為了強調自身的正當性與強化攻擊對手的武器,並沒有甚麼意義。

 

若以學理來說,中式重商主義就是美國諾貝爾獎得主、經濟學家Paul ‎Krugman曾提倡過的戰略貿易理論(Strategic Trade Theory)的加強版。意指一國透過適度且巧妙的干預市場,再憑藉某些非關稅壁壘的方式,扶植本國特定產業。巴農對此了然於胸,他強調美中不必非要打貿易戰,但中國必須加大市場准入的程度,更不能用技術換市場的方式綁架外資。

 

特別是在半導體產業鏈,這可謂是現代科技工業的根基,在「中國製造2025」就有規劃,2020年實現40%的關鍵基礎材料自主、2025年則欲達到70%。因此,中國為發展本土產業而施壓外資,如高通半導體、INTEL、AMD、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等企業都已臣服。但他們釋出的技術並非最新,短期內也難以提升中國當下的工業水準,想達到2025的目標無異緣木求魚,最快的方法便是透過併購,以得到關鍵技術。

 

像是中國紫光準備龐大的資金進軍半導體業,但比起研發,紫光更喜歡併購。過去紫光想買下美國的美光與WD 、台灣的矽品等測試廠,均因其中資背景敏感而遭當地政府駁回。又有中資把持、在美註冊的峽谷橋資本公司,亦試圖收購美國萊迪思(Lattice)半導體,已數度被國會擋下,近來更打算直接送交川普審核,也被白宮拒絕。

 

在中國看來,發展本土關鍵產業,是技術民族主義者打破西方壟斷、走向強國必經之路;但在美國看來,這就是政府以行政力量介入市場,歧視國外產品,必須啟動301調查反制。這些都構成美中下一波貿易爭戰的主因,無論巴農在不在位,川普政府已勢在必行。問題是,巴農似乎以為中國開放便可以解決,但這場戰爭不像是1980、90年代美日之間的貿易衝突,它在本質上是美中爭霸的戰場之一。即便華府能透過301談判、敲開中國市場,也不可能平息北京的稱雄野望,雙方必定會鬥到有一方完全倒下、再也不是威脅為止。

 

※作者為 LUCIO策略總監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