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九大前影視宣傳觀察】讓中國觀眾血脈賁張的「大國外交」

烏凌翔 2017年10月18日 07:00:00
「大國外交」稱習近平為中國首席外交官,不算溢美。這麼辛苦的目的,仍是為了上任不到半個月就提出的偉大民族復興中國夢。(湯森路透)

「大國外交」稱習近平為中國首席外交官,不算溢美。這麼辛苦的目的,仍是為了上任不到半個月就提出的偉大民族復興中國夢。(湯森路透)

大國外交」跟「巡視利劍」一樣,也是中共十九大之前,由中共中央宣傳部監製的歌功頌德式六集影集,主題是習近平十八大接任總書記以來的外交成就回顧。它的宣傳對象也是大陸一般老百姓,但是跟「巡視利劍」紀錄的反貪腐情節比較起來,「大國外交」更可能讓中國觀眾血脈賁張,甚至熱淚盈眶。

 

因為它緊扣習近平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構想。而操作民族主義來弭平社會分歧,是中共近年來維持社會穩定-即所謂「維穩」-的最主要手法;只是,在馬克思共產主義的語彙中,民族主義是一個負面的概念,所以,中共改以「愛國主義」稱之,操作很「成功」。

 

「大國外交」破題就點明習近平從2013年3月底接任國家主席以來,一共出國訪問28次,天數總長達193天,換言之,此一期間,他有略多於十分之一的時間不在國內。我沒法找出胡錦濤在第一個5年出國訪問的統計資料來比較,但是影集中強調了多個習近平外交的「第一次」。

 

譬如聯合國的不同場合、巴黎氣候協定、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等等,他都發表講話,顯見他比前任更重視外交出擊,影集中稱他為中國的首席外交官,不算溢美。這麼辛苦的目的,仍然是為了上任不到半個月就提出的偉大民族復興中國夢。

 

世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

 

不只出國,在國內也辦外交,影集中一再提及中國主辦的三項大活動:13年沒有主辦過的APEC會議,2014年11月在北京辦了、2016年9 月在杭州的 G20峰會、以及今年5月在北京-別國也沒機會做主人的-「一帶一路」國際高峰會。

 

習近平利用所有國際場合,不斷強調要推動「新的全球治理」、要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及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踐共贏共享」。措辭顯得立場十分超然,高度無以倫比,連「在這個星球上」這種旁白都出現不只一次,再加上幾位精挑細選的外國政要、學者、與平民的訪談,襯托出中國外交的「慈眉善目」。

 

但是,要建構新的國際治理與全球秩序這種說辭,從國關理論最主流的現實主義擁護者看起來,隱含著在向現有秩序建立與維護者的大美霸權提出挑戰,而崛起國與現有霸權國爭霸,難免一戰;此即所謂「修昔底德陷阱」,是指2,400 年前一位西臘學者觀察了雅典與斯巴達兩個城邦國家間一場大戰的成因與演進,所推演出的理論。從中國「崛起」的說法出現、並且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後,西方-尤其美國-的學者,紛紛基於此一論述來預測中、美何時一戰!

 

 「大國外交」的鋪陳手法也許煽情,卻完全不迴避國關學界的挑戰,第二集直接引用習近平2012年9月在美國西雅圖的演說影音,他直言「世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是大國自己的一再戰略誤判』才造成了「修昔底德陷阱」,這算是對看壞中、美關係者的最直接回應。當然,習近平進一步提出增加理解與信任,減少隔閡與猜忌,即可防止誤判。

 

影集中也多次引用習近平的演講片斷,指出中國「發展」-即「崛起」的溫和說法-不會走上爭霸之路,這也是中共對美國常講的「新型大國關係」所指。這些論述等於建構了一套新的國際關係理論,外界不確定是哪一位智囊最早提出的想法,但現在顯然成為習近平在國際間推銷大國外交之「中國特色」 。

 

這也許是其它政黨應該向中共學習的強項:重視理論。譬如打擊貪腐這種顯然是政府應有的作為,在「巡視利劍」中竟然強調習主席指示的方法也形成了一套理論,包括「回頭看」與「全覆蓋」等等。世界各政黨領袖可能都很羨慕習近平,因為只要「黨中央」提出一個目標,各個學術單位的眾多學者,就能立辨風向與靶心,快速探索,合力堆砌起一套自成一格的理論體系,譬如用了第四集一整集來渲染的「一帶一路」。

 

習近平也在「摸著石頭過河」

 

仔細檢視中共公開的文獻,不難發現,「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只是習近平2013年9、10月分別出訪哈薩克與印尼、兩次公開演講中的應景描述語,其中「海上絲綢之路」這個「梗」,還在一個月前被李克強在東盟博覽會上用過了,當時還沒冠上「21世紀」。

 

但是就有學者能挑出小題目,做出大文章,把二者結合成「一帶一路」,成為2014年中國十大新聞熱門辭彙。影集中也提示,2014年11月,由習近平親自主持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才第一次討論「一帶一路」這個題目,卻早在同年2月就赴莫斯科向普丁介紹「一帶一路」。

 

事實上,要再半年後,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等政府部門,才真正公佈「一帶一路」的官方版內容,而且是一個不停更新內容的網站,當時,「一帶一路」到底是計劃、戰略、抑或倡議都莫衷一是-不過,從影集中看來,現在應該已統一口徑為「倡議」了,比較符合外交習慣。

 

換言之,中國要輸出過剩產能,意圖以經濟力推動大國外交,都是事實,只是「一帶一路」絕非謀定而後動的國家政策或大方略。這一方面顯示習近平的改革,還在鄧小平「摸著石頭過河」的格局之中,另一方面也顯示改革所面對的阻力,大到必需汰換那麼多省部級以上的官員與軍頭。

 

不過,就「一帶一路」本身來說,算是修成正果了,不但結構很完整,內容很充實,也因為習近平今年1月在日內瓦聯合國總部,提出了「共商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即是以「一帶一路」倡議為手段,它真的成為向國際宣示的國家大戰略了。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延伸閱讀】

●【十九大前影視宣傳觀察】劈斬貪腐豈能只靠「巡視利劍」

中共十九大換屆佈局都是為了二十大換代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