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精選】習家班選人的四個原則

紐約時報 2017年11月07日 07:00:00
習近平完全主導了黨內人事、思想和路線,握有近乎絕對權力。(湯森路透)

習近平完全主導了黨內人事、思想和路線,握有近乎絕對權力。(湯森路透)

中共十九大已經結束,由25人組成的中央政治局和7人組成的政治局常委會也已組建並正式運轉。這個可能是世界上權力最大的集團,鮮明打上了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烙印。

 

對於中共十九大,一年多來外界關注的焦點始終集中在兩方面,一是人事布局,一是習近平思想能否入黨章。相對後者,人事布局算是對習近平是否有足夠權力和權威的一次真正檢驗。這一點在中國流亡富豪郭文貴爆料的情況下尤其顯得重要(因為有人認為郭針對剛退休的中紀委書記王岐山的指控有可能打亂習近平的布局),人們關注人事布局不言而喻的前提就是看習近平的權威。

 

入常的四個原則

 

我在7月中發表於聯合早報的文章《中共十九大政治局常委名單猜想》一文,提出了判斷入常的四個原則,即政治平衡、政治忠誠、主要任務和年齡任期,並根據這四個原則對十九大的常委安排做了有無王岐山的兩個預測版本。之所以以有無王做兩個版本,因王岐山是十九大入常的一個關鍵變量,大家關注的焦點集中在他身上。在沒有王的版本中,我的預測是習(近平)、李(克強)、韓(正)、胡(春華)、汪(洋),趙(樂際)或李(源朝)。考慮胡春華,是因為胡乃十八屆中央認可的兩名第六代領導人之一(另一名是已成階下囚的原重慶市委書記孫政才),而且習欠胡錦濤裸退的一個人情,因此我當時認為,習近平應該會會讓胡春華入常,但不會把他當接班人培養。我也意識到了胡的年齡因素,習有可能會以胡年輕為由不讓他這屆入常。

 

雖然安排了兩個版本,但我認為王岐山留任的可能性不大。因為郭文貴的爆料雖然不大可能動搖王的權力,但對其形象殺傷力太大。倘若習要王留任,必須說服黨內為什麼要這樣做。而在這種情況下,王對留任也會興味闌珊。

 

除了胡春華外,這次被認為入常大熱門的陳敏爾也未進入,而陳是被坊間公認較有希望成為習的接班人。其實,這並不奇怪,之前我在接受採訪時說過,如果習在二十大或更長時間要繼續做下去,他就不會安排接班人,因為過早安排接班人,很難保證「儲君」和習之間不會產生矛盾,導致雙方關係變質。而如果習要安排接班人,也可能安排兩個,而不是一個,兩個有利於競爭,確保習的權威。二十大胡、陳兩人有望入常。

 

雖然我7月的預測與十九大政治局常委組成有些出入,但並不違反前述的四個原則,恰恰相反,是對這四個原則的印證。這次人事安排,最出人意料的是王滬寧了。在我7月的版本中,雖然沒有王,但我也考慮到了他,不過我當時認為王低調,對入常可能興趣不大,另外王也沒有主政一方的實務經驗,而這點對晉陞常委很重要。

 

王滬寧入常是「主要任務」原則的體現

 

王滬寧的入常,可說是「主要任務」原則的體現。十九大的主題是,決勝全面小康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這個主題決定了今後五年有兩項主要任務:一是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會,二是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和全國人民,把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推向世界,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發展模式,以此來證明中國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具有普適性,同西方發展模式競爭。我考慮到了前一任務而未考慮到後一任務。要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模式,王是最合適人選,因為他的理論修養以及他作為三代領導人的「理論化妝師」角色,使其能夠更好地領會和把握習的想法,並將這套發展模式理論化、體系化。此乃啟用王,要王從幕後走向前台,做意識型態總管的根本原因。

 

相對這一任務,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的奮鬥目標,反而要輕鬆些。因為保持目前的增速即可完成這一目標。雖如此,但也不能懈怠,這個目標實現後,後面還要用15年的時間初步實現現代化目標。所以,放開政府管制,搞活經濟,推進經濟改革,會成為今後5年乃至未來15年的一個主要任務。故有這方面相關經驗和得到評價的官員更易於被提拔和重用。汪洋和韓正應是按照這一原則入常的。前者相對開明的形象有助於改善中共權力集團的保守色彩,後者在上海這個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的主政經歷,對中國經濟的下一步對外開放也是需要的。

 

政治忠誠有特定含義

 

從中共十九大政治局及其常委的組成人員來看,上述四個原則得到鮮明體現的首推政治忠誠。這裡的政治忠誠有特定含義,即忠誠習本人,為了將一批忠誠習的高級官員被提拔到政治局和常委會,習不惜打破一些用人規則。例如,中辦主任丁薛詳在習任上海市委書記時為市委辦公廳主任,後上調中央任中辦副主任兼習辦主任;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和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兩人都在習任浙江省長和書記期間為習主政下的地方官員,後分別上調北京和中宣部;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是習主政浙江時的省委秘書長;監察部長楊曉渡在習短暫上海工作期間做過上海市委統戰部長,後上調中紀委;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在習主政浙江時為省委宣傳部長,而他們原來不過是十八屆候補中委,蔡奇和楊曉渡連候補中委都不是,只有李強在十九大前的幾天增補為中委。但這次他們都進入政治局,這種大面積的越級提拔,在過去是無法想像的。

 

上述六人,再加上栗戰書、趙樂際、劉鶴、李希、陳希、尤權、張又俠,構成了習的治國班底。他們和習在25人組成的政治局中,佔到14席,超過半數,在政治局7常委中,佔有3席(習、栗、趙),將近一半。尤其是習在中樞的「四大金剛」丁薛詳、黃坤明、劉鶴、陳希都入了局。這使習的意志和決策將毫無障礙地在政治局和常委會裡得到貫徹。

 

李鴻忠的案例

                          

對政治忠誠的獎賞不僅表現在親信間,「搶錄音筆書記」李鴻忠的案例更值得重視。李現在是天津市委書記,之前是湖北省委書記。2016年李因原天津市委代理書記黃國興落馬調往天津,這一變動意味著他接下來的前景看好,但也不是必然的,因為他和習沒有工作交集,不屬於習氏人馬,其後台背景也不強。故要想在十九大眾多的競爭者中上位,就必須有所「表現」。李適時抓住了機會,在十八屆六中全會確立習核心地位後,率先在全黨表態——「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引領了黨內尤其是高級幹部對習的表忠之潮。故李雖然之前不是習的親信,以後也不一定能成為「親信」,但對此種強化領袖個人權威的行為,必須予以「獎賞」,目的是要讓全黨特別是黨的高級幹部明白,對最高領袖的個人忠誠,是會得到回報的。

 

這似乎是歷史的反諷,因為在毛澤東的個人崇拜破產後,中共和鄧小平對黨內個人崇拜作了嚴格限制。黨章第十條第六款規定,「黨禁止任何形式的個人崇拜。要保證黨的領導人的活動處於黨和人民的監督之下,同時維護一切代表黨和人民利益的領導人的威信」;第十七條規定,「任何黨員不論職務高低,都不能個人決定重大問題……不允許任何領導人實行個人專斷和把個人凌駕於組織之上」。雖然上述兩個條文在此次十九大新修訂的黨章前就存在,它們沒有被拿掉,這就表明在黨內不允許個人崇拜現象存在不但得到習而且得到全黨認同的。然而,從十九大政治局成員及其常委構成,以及習思想寫入黨章和政治報告把「黨領導一切」作為一條基本原則來看,習完全主導了黨內人事、思想和路線,握有近乎絕對權力。

 

十九大後首次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審議了《政治局關於加強和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若干規定》文件,強調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黨的領導的最高原則,加強和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全黨共同的政治責任,首先是中央領導層的政治責任。所謂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說白了,就是黨的最高領導人一人領導。現在政治局將此作為最高原則確定下來(其實這條原則也寫入了黨章),政治局成員都必須遵守和服從,並規定每年向黨中央和總書記書面述職,報告工作。這距毛式個人崇拜只差一步。

 

※作者鄧聿文是中國獨立學者、自由寫作者、時政評論家。

 

(本文由美國《紐約時報》授權《上報》刊出,請勿任意轉載)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