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金河不識年輕人愁滋味 

卓然 2017年11月07日 00:00:00
股民結構有老化現象,41到60歲的中壯年占比58.1%,21到30歲只占比重4.5%。(攝影:陳品佑)

股民結構有老化現象,41到60歲的中壯年占比58.1%,21到30歲只占比重4.5%。(攝影:陳品佑)

理財名嘴兼名筆,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先生,在他的專欄文章中提出示警,呼籲「正視資本市場潛藏的斷層危機」,並且為台股史上最長的萬點行情點出「美中不足」之憾,因為他很不理解「年輕人為什麼不進場買股票?」。這真是一個大哉問。

 

謝先生的疑惑是有數據可考的,他說根據交易所統計,股民結構有老化現象,41到60歲的中壯年占比58.1%,21到30歲只占比重4.5%,就連71歲以上也占了6%。因此「股民老化,如同年輕人不生育,都是潛在的國安問題。」

 

我同意這是國安問題,但我和謝先生理解的不一樣。謝先生認為人口老化是因年輕人不「願」生,殊不知是不「敢」生,一字之差,何止千里?

 

我不是理財專家,但有兩點想和謝大師切蹉。

 

財力與年齡不一定成正比,但相關。交易所的統計資料以年齡劃線,以「人口數」為計量單位,其實不具意義,試問進場買一張雞蛋股的年輕人,即使成千上萬,能拿來和郭台銘數人頭,做比較嗎?但這個數據也並非沒有價值,我認為中壯老年占股民多數,正好說明了年輕貧窮化的現狀,這是結果,不是年輕人不理財的原因,而是財根本不理他(她)們啊!

 

第二,資本市場是要(能)靠年輕人才能壯大嗎?謝文認為年輕人對資本市場無感,不但可能錯過成為賈伯斯、佐克伯的機遇,因此鼓勵年輕人追求知識及財富要有更多HUNGRY的精神,大膽的參與資本市場。這恐怕有誤導之嫌,眾所周知,賈伯斯與佐克伯的財富,是來自於科技創新,而不是資本冒險。

 

更何況,台灣的資本市場,正常、健康到具備可以令年輕人錙銖致富的條嗎?

 

姑且以我一個朋友母女為例好了。媽媽工作了近三十年,最近結算了年資,領了百多萬的退休金,因為心急,投入所謂的「資本市場」,折騰半年,已經蒸發近半,因為她那可憐的棺材本,在風雲變幻的資本市場中,連滄海一粟都稱不上。

 

最糟糕的還不只這樣,她窮盡二十年心血栽培的寶貝女兒,好不容易撐到她從美國深造回來,幾乎已到「春蠶絲盡」的地步了,女兒也很爭氣考上了外商銀行,月薪實領三萬不到,雖然吃住靠爸媽,但女兒說,為了跟得上同儕,要打扮稱頭,還得社交合群,於是約定的每月五千元學貸償付、一萬元敬老安家費,漸漸滯延列為催收,上個月還被迫代繳信用卡,以免她初出社會,就毀了最寶貴的信用。

 

這就是年輕年不買台股的真相,當然富二代、官二代不在此列。

 

有道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看來就連理財大師也不識少年愁呢。

 

※作主為自由評論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