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火不容數十年 伊朗與沙國戰火一觸即發

李佳恒 2017年11月21日 07:02:00

長年敵對的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自2016年初正式斷交後,雙方關係迅速惡化,除在中東各國尋求擴大影響力、進行代理戰爭外,近期更接連在卡達外交危機黎巴嫩政治風暴中角力,加上沙國作風強勢的王儲薩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逐漸擴大掌權,伊朗與沙國的戰火眼看一觸即發。

 

恩怨糾纏數十年

 

沙國與伊朗的恩怨可一路追溯至17-18世紀,其中宗教差異是關鍵因素之一。伊朗是什葉派大國,沙國則是遜尼派強權,而由於伊斯蘭教這兩大教派的分歧普遍存在於中東地區,其他以遜尼派或什葉派為主的國家往往也選邊站,尋求伊朗或沙國的支持與指引。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君主制的沙國是伊斯蘭教的發源地,長期以來視自己為穆斯林世界的領袖。但伊朗1979年歷經伊斯蘭革命(Islamic Revolution)後,形塑了全新的國家型態,促成神權色彩濃厚的政教合一政體,其排拒西方勢力與文化價值,並力求發揮自身影響力。

 

而近15年來,數起事件讓沙國與伊朗的分歧越趨深刻,兩國勢不兩立的態勢越來越明顯,進而在2016年初正式斷交,決裂至今。

 

舉例而言,位於沙國的伊斯蘭教聖地麥加(Mecca)2015年9月發生20多年來最嚴重的踩踏意外,造成至少717人死亡。伊朗宣稱有超過460名伊朗人因此殞命,但沙國的官方統計只顯示131名伊朗人死亡,兩國為此爆發口水戰。

 

2016年初,沙國與伊朗更爆發數十年來最嚴重的衝突。沙國處決什葉派重量級教士、「阿拉伯之春」的推手之一尼姆(Nimr al-Nimr),讓伊朗大為不滿。當時伊朗民眾甚至衝進沙國駐德黑蘭大使館放火,什葉派與遜尼派之間的戰火眼看一觸即發。

 

 

 

而2010年起遍地開花的阿拉伯之春,讓眾多穆斯林國家面臨政治動盪,伊朗與沙國趁機在敘利亞、巴林與葉門等國尋求擴大影響力,也更加深彼此間的猜疑。

 

不滿伊朗者認為,伊朗想讓其勢力一腳跨進阿拉伯地區,也在該地區物色代理人,達成控制其至地中海一帶的目標。

 

伊朗與沙國都要影響力

 

除了兩國間的齟齬,由於伊朗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競爭中占上風,而沙國急欲阻擋,讓伊朗與沙國間的戰略競爭逐漸升溫。

 

2015年起,沙國率領數個阿拉伯國家進軍深陷內戰的葉門,圍剿葉門叛軍「胡塞組織」(Houthis),部分是為了削減伊朗在葉門的影響力。但3年時間過去,事實證明這是一場代價高昂的賭注。

 

而最近,黎巴嫩總理哈里里(Rafik al-Hariri)在沙國無預警宣布請辭,更是在中東地區投下震撼彈,也再度揭示伊朗與沙國水火不容的態勢。許多專家認為,哈里里辭職的幕後黑手就是沙國,因其看不慣伊朗撐腰的什葉派「真主黨」(Hezbollah)在黎巴嫩坐擁強大勢力,沙國執意要讓黎巴嫩陷入動盪不安。

 

 

沙國與伊朗的角力

 

一般而言,科威特、巴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埃及與約旦等遜尼派占多數的國家與沙國站在同一陣線。什葉派大國伊拉克雖是伊朗的盟友,但雙方關係複雜,尤其伊拉克近年亟需美國等排拒伊朗的國家支援打擊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IS)。

 

至於葉門與敘利亞這2個深陷內戰的國家,政府方與反政府方也各自選邊站。敘利亞阿塞德(Bashar Assad)政府獲伊朗撐腰,反政府軍則較親近沙國。葉門的情況正好相反,被迫逃亡的總統哈迪(Abd-Rabbu Mansour Hadi)政府獲沙國支持,叛軍「胡塞組織」則與伊朗為盟。

 

 

恐怖平衡

 

目前伊朗與沙國並未短兵相接,而是善用各自的影響力,在中東多國進行代理戰爭。但緊張局勢經常一觸即發,例如黎巴嫩近期的政治風暴,以及「胡塞組織」先前以飛彈直攻沙國首都,都可能讓目前的恐怖平衡失控。

 

BBC指出,沙國掌握實權的新任王儲薩勒曼作風強勢,無畏在各方面採取他認為必要的各種行動,恐激化伊朗與沙國間的緊張局勢。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