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是不能說的秘密 伊朗半數HIV帶原者渾然不覺

李佳恒 2017年12月01日 07:02:00
接受《美聯社》訪問的HIV帶原者、伊朗女性澤納利(Mahboobeh Zeinali)。(美聯社)

接受《美聯社》訪問的HIV帶原者、伊朗女性澤納利(Mahboobeh Zeinali)。(美聯社)

在嚴格執行伊斯蘭教律法的伊朗,婚前性行為是違法之舉。但隨著西方思想影響、社會風氣逐漸開放,宗教的力量已難阻擋伊朗年輕男女偷嘗禁果的渴望,婚前性行為的比例逐漸增加。

 

但與此同時,「性」在伊朗仍是禁忌話題,學校不談、父母不提,導致性教育與安全性行為的倡導趕不上社會風氣開放的速度,讓伊朗因性行為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者大為增加,成為社會隱憂且讓政府頭痛不已,也讓伊朗這個宗教色彩濃厚的保守國家,面臨是否要打破「不談論性」的禁忌、正視現實的難題。

 

援助組織「振興價值」(Reviving Values)在伊朗提供HIV諮詢與檢測服務。(美聯社)

 

因性行為感染HIV者漸增

 

《美聯社》(AP)報導,據伊朗政府估計,伊朗8000萬人口中約有6.6萬人感染HIV,但其中3萬人恐怕渾然不覺。相較之下,在醫藥與性教育觀念較為發達的美國,110萬名HIV感染者中約只有1/7的人不自知。

 

此外,伊朗逾50%的HIV感染者年齡介於21-35歲,這個年齡層的總人口數僅占伊朗總人口數的28%,而且因性行為感染HIV的人數持續上升。

 

伊朗衛生部副部長古亞(Mohammad Mahdi Gouya)向《美聯社》表示:「觀察5-6年前的情況,經由性行為感染的比例約為16-17%,最多20%左右…,現在已經來到40%。在某些省分,比例甚至更高。」古亞強調,「這對民眾與官員而言都是警訊,他們正慎重地處理這個問題。」

 

援助組織「振興價值」(Reviving Values)為HIV帶原女性開課。(美聯社)

 

目前,伊朗約有1萬名HIV感染者與愛滋病患正接受治療,每人每年約需花費1.6萬美元(約新台幣48.2萬元)的公帑。

 

社會風氣漸開放

 

儘管「性」在伊朗是禁忌,婚前性行為是違法之舉,伊朗人更可能因與異性握手就受到法律制裁,但電視與網路讓西方文化無孔不入,致使伊朗年輕一輩的性觀念逐漸改變,婚前性行為的情況越來越普遍。

 

伊朗近年曾興起所謂「臨時婚姻」(又稱sigheh),是男女雙方根據伊斯蘭律法立下具法律約束力的協議,之後便能在旅館同住一個房間或一起旅行。這種「夫妻關係」並未獲伊朗政府公開或正式支持,但可維持數小時甚至數年,端看雙方達成的共識。

 

儘管是違法的,但伊朗首都德黑蘭也悄悄流行起「white marriages」,即婚前同居。

 

 

「性」在伊朗社會越來越有存在感,另一個突顯此事的不爭的事實是,夫妻越來越看重性生活。德黑蘭的伊斯蘭阿札德大學(Islamic Azad University)社會學教授拉比(Mohammad Mahdi Labibi)指出,約有60%的伊朗夫妻離婚是與性生活不美滿有關。

 

拉比說:「當其中一方對此不滿意,便會尋求婚姻之外的(性行為)…,而這樣不為人知的性行為,會增加感染任何疾病(或病毒)的機會,包括HIV。」

 

此外,伊朗政府也注意到性交易,將其視為一大社會問題。

 

HIV帶原者遭汙名化與歧視

 

而感染HIV者連在發達國家也飽受歧視,在伊朗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針對女性帶原者。

 

除了HIV諮詢與檢測服務,援助組織「振興價值」(Reviving Values)也舉辦表演課等課程,供HIV帶原者參與。(美聯社)

 

生活在德黑蘭的HIV帶原者澤納利(Mahboobeh Zeinali)表示:「大家對這種疾病(病毒)的態度都很惡劣。他們認為跟我在同一個地方洗手,就會被感染,但其實不會。」

 

與身為HIV帶原者的女性同事一起工作的心理學家巴巴戈爾(Najimeh Babagol)說:「這兒(伊朗)的多數女性要負責照料家庭,不幸的是,找工作對她們(HIV帶原者)而言很困難。」一旦讓雇主得知自己是HIV帶原者,伊朗女性通常只有吃閉門羹或遭開除的下場,巴巴戈爾說:「我敢說這種汙名與歧視是她們面臨的最大難題。」

 

 

打破禁忌?孩子的性教育不能等

 

援助小組「振興價值」(Reviving Values)的負責人曼蘇里安(Khosro Mansourian)強調,性教育與相關知識的普及是解方之一。他說:「應從幼兒園時期就開始性教育。每個孩子都得對性徵有充分了解,這樣他們才能保護自己,特別是學到自己有說不的權利。」

 

古亞也認同這個看法,認為伊朗的學校應該提供性教育,畢竟「預防愛滋病勝於治療」。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