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岸氣氛不佳 交流30周年《逐夢海峽》紀錄片低調開播

仇佩芬 2017年12月10日 16:00:00
陸委會耗費1千萬元資金委託國家地理頻道製播《逐夢海峽》紀錄片,以中國唇顎裂兒來台醫治(如圖)及中國自行車友征服台灣武嶺賽道兩個故事線做為主題,已於12月3日低調首播。(圖片取自國家地理頻道臉書)

陸委會耗費1千萬元資金委託國家地理頻道製播《逐夢海峽》紀錄片,以中國唇顎裂兒來台醫治(如圖)及中國自行車友征服台灣武嶺賽道兩個故事線做為主題,已於12月3日低調首播。(圖片取自國家地理頻道臉書)

為紀念兩岸開放交流30周年,陸委會耗費1千萬元資金委託國家地理頻道製播《逐夢海峽》紀錄片,以中國唇顎裂兒來台醫治及中國自行車友征服台灣武嶺賽道兩個故事線做為主題,已於12月3日首播。然而疑因與李明哲案宣判時間臨近,加上兩岸氣氛不佳,此一紀錄片並未如其他官方委製作品一般,在開播前舉行記者會或相關宣傳活動,除了在10月26日的「兩岸交流30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上播出6分鐘預告之外,未再對外宣傳。

 

蔡政府上任後堅守以「尊重92年歷史事實」取代「九二共識」的兩岸政策立場底線,卻不為對岸所接受,兩岸對話停滯,兩岸關係也陷入低潮。適逢今年為兩岸開放30週年,蔡政府藉舉辦各類型紀念活動凸顯兩岸交流成果,試圖打破兩岸僵局;其中製播兩岸交流紀錄片,便是系列活動的重點項目。

 

透過紀錄片描述 凸顯兩岸交流「人性的溫度」

 

依陸委會的構想,兩岸交流30週年主題紀錄片不以制式的歷史影像或歷史回顧方式呈現,而是從不同面向、不同世代的視角,凸顯兩岸交流中「人性的溫度」,以打動人心為重點;在兩岸關係敏感時期,特意避開兩岸交流的政治背景,而以當前的兩岸民間互動為主軸。

 

依據此一構想,國家地理頻道製播的紀錄片定名為《逐夢海峽》,以兩個故事線呈現兩岸的互動實況。一是一名中國籍母親帶著天生唇顎裂的幼子「目目」,來台接受長庚醫療團隊手術,凸顯台灣的醫療軟實力及人情溫暖;另一個故事主軸則是藉兩名河南自行車友,來台挑戰國際知名的武嶺賽道的經歷,呈現台灣自然風光及人文特質。

 

陸委會以紀錄片方式,呈現兩岸日常交流的實際面貌。《逐夢海峽》紀錄片其中一個故事,主要是描述兩位自行車愛好者,初次踏入台灣美麗寶島,挑戰全東南亞海拔最高公路武嶺賽道的旅途過程。(圖片取自國家地理頻道臉書)

 

陸委會指出,紀錄片的主角並非選擇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而是國家地理頻道自實際的兩岸交流中尋求真實個案,藉此呈現兩岸日常交流的實際面貌。實際拍攝過程跨越兩岸,製作及播映費用約1千萬元。

 

《逐夢海峽》低調開播 陸委會否認與兩岸情勢有關

 

根據陸委會最初規劃,此一紀錄片原本安排在台灣開放民眾赴對岸探親紀念的11月初播出,然而電視頻道最終的排播日期,卻延至12月3日。而不同於過去國家地理頻道製播的《總統府的故事》、《台灣菁英戰士:傲氣飛鷹》,及《透視內幕:台北世大運》等節目,開播前均舉行首映記者會,與官方一同進行宣傳,《逐夢海峽》僅在10月26日舉行的「兩岸交流30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上播出6分鐘精華版,其後便在陸委會的YouTube頻道上架,從首播至今完全未做公開訊息發佈。


 

對於播出時間較原本規劃時間延後,是否受北京頻頻對台釋出敵意談話影響,或有意避開中共十九大日期,陸委會解釋,排播時間是原先定好的,原本規劃的11月初時間也只是暫訂,最終仍以製作完成及頻道排播時間為準。

 

至於未特別宣傳的低調作法,是否與臨近李明哲案宣判時間,以及中國軍機頻頻擾台等兩岸情勢有關,陸委會也特別解釋,紀錄片的製播完全尊重製作單位,並沒有特殊的政治考量。官員私下也指出,事實上,國家地理頻道並未在中國境內落地,對岸一般民眾無法自由觀賞,因此外界毋須多做政治聯想。

 

【延伸閱讀】
●【獨家】促兩岸交流動之以情 陸委會請國家地理頻道拍紀錄片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