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嶄新想像城市夜晚面貌 巴黎白晝之夜主任來台分享16年經驗

傅莞淇 2018年01月20日 22:30:00
白晝之夜辦公室主任狄德發表演說。(攝影:張凱婷)

白晝之夜辦公室主任狄德發表演說。(攝影:張凱婷)

台北加入夜間藝術活動「白晝之夜」(Nuit Blanche)國際網絡已邁入第3年。巴黎白晝之夜辦公室主任狄德(Emmanuel Daydé)與長期經營文化空間及展演活動的巴利耶(Renaud Barillet)20日應北市文化局之邀,在台分享籌辦經驗。2018年台北白晝之夜總監胡朝聖也預告,今年活動將更具議題導向,鼓勵參與者與這個城市的獨特文化、歷史及社會脈絡產生對話。


藝術史學家及評論家狄德自2002年來籌辦巴黎白晝之夜,在演說中一一爬梳過往16屆經驗。包括巴黎市政府如何優化活動執行面、鼓勵創意面,並讓這個巴黎藝術活動壯大為國際性的串聯行動。

 


白晝之夜辦公室主任狄德發表演說。(攝影:張凱婷)


白晝之夜活動雛形始於法國南特(Nantes)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創始人布萊茲(Jean Blaise)。在南特市長支持下,布萊茲於1990年打造了連續6年的夜間藝術活動「Les Allumées」。他也成為2002年巴黎首屆白晝之夜的藝術總監。


結合「夜晚」與「當代藝術」


狄德回憶,時任巴黎市長的德拉諾埃(Bertrand Delanoë)希望結合2項不受市民歡迎的元素:夜晚、當代藝術。在一個夜晚的時間,向市民介紹當代藝術、以及城市的另一種面貌。


首屆巴黎白晝之夜約有20餘個場點,估計吸引5-10萬人。而活動獲得意料之外的成功,約有60萬人參與,使得交通接駁車供不應求。


第二屆活動除了政府撥款的115萬歐元(約新台幣4200萬元)外,也獲得更多企業贊助。藝術總監數量增加到6個,從6個不同的主題與角度規畫活動,場點也增加到60餘個。另新增了租借腳踏車的交通配套措施。

 


2004年的總監數量降到3名,包括來自中國的策展人侯瀚如。陳界仁也獲邀參與侯瀚如的大字報作品,這是台灣藝術家首度參與巴黎白晝之夜。策展為身障、聽障者與兒童特殊規劃空間,並開放自動駕駛的地鐵14號線全夜免費搭乘,這避免了人員加班的問題。此時,羅馬、布魯塞爾、蒙特婁等城市已響應舉辦白晝之夜活動。


持續探索城市的不同面貌


16年間,巴黎白晝之夜持續透過選擇不同背景、不同組合的藝術總監,以不同的主題、視角與策展概念呈現不同的城市面貌。其中也不乏呼應當代議題的主題,如2015年巴黎主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1次締約方會議,當屆主題便是氣候變遷。

 


巴黎文化堡壘(La Bellevilloise)共同執行長巴利耶長期領導文化空間建構組織「Cultplace」,從事閒置空間再生、藝文空間營運與社區營造等計劃案,提供了民間合作推廣公共藝術活動的事例與見解。


空間再生的關鍵是人的活動


巴利耶強調,團隊主要的工作內容是轉化空間、獲得新的生命,而人的參與是他們的一大核心概念。他表示,一個文化空間不只是冰冷的展覽、表演場地,而應該是造福居民,讓人們平常也願意前來產生交流的地方。

 


巴黎文化堡壘共同執行長巴利耶發表演說。(攝影:張凱婷)


在巴黎經營多處藝文空間的巴利耶指出,空間主題依照實體條件限制、經濟環境的考量與當時的資源、靈感各有不同,但共通點是必須是高品質且容易親近的活動。例如高品質的餐廳與咖啡廳會是主要財務來源,但場地的吸引力也需要文化與社會性資產來支持。他表示,獲利較高的活動與獲利較低的活動之間是相輔相成的,應該綜地評估而非個別視之。


城市的轉化需要多方協作


巴利耶表示,空間再造是一個無止盡地與多方進行討論、遊說與說服的過程。做為民間私人單位,有許多事是超越自身控制範圍內的。但整個城市活力轉變的過程中,有許多部份是在大眾平常不會注意到的地方持續進行著。像他這樣的獨立工作者與公部門合作,可以更大膽、創新地尋求新的經營模式,為公部門開發新的收入來源。

 


巴利耶於台上與觀眾交流。(攝影:張凱婷)


巴利耶認為,白晝之夜這樣的活動不只是把作品放在城市的幾個地方而已。他認為不同的景貌能夠增添城市的魅力,而對於市民來說,能夠看見城市不同的氣質、思考不同生活的可能性,會是最重要的面向。

 


(左至右)狄德、胡朝聖與巴利耶於台上與觀眾交流。(攝影:張凱婷)


鼓勵人們思考台北的當代議題


過去有策畫城市藝術空間「粉樂町」經驗的胡氏藝術執行長胡朝聖擔任2018年台北白晝之夜藝術總監。他對《上報》表示,前2年的經驗已喚起民眾在夜間與城市互動的意識,這一屆將會在此基礎上強化議題的思考與對話。



前兩屆白晝之夜成功吸引許多年輕人參與,但胡朝聖希望更宏觀地思考「誰需要白晝之夜?」他舉例,習慣早起的老年族群、夜班工作者、以及也為這個城市貢獻勞動力的移工們,白晝之夜與他們又有什麼樣的關係?他期望在這12個小時的活動中,突顯出這個社會與這個時代的議題,「這是我期待這一屆能具有的特色。」


2018年白晝之夜地點尚未底定,但考量民眾行動、疏散便利性,預計將以中山區為主要基地。胡朝聖表示,第3屆活動人數希望能突破前一年的30萬人、朝40萬人邁進。雖然北市經費資源不及巴黎,但錢少也有錢少的作法,希望當地民眾與各界人士踴躍參與、共同打造屬於台北的白晝之夜。

 


文化局局長鍾永豐於台下聆聽。(攝影:張凱婷)


全程與會的文化局局長鍾永豐在開場致詞中表示,白晝之夜展現了法國藝術行動中的社會與哲學面向,而台北參與者也在2016、2017年的經驗中看見了這樣的性質。他認為,台北越來越重視當代性、社會與社群議題,也與法國越來越相通。持續舉辦白晝之夜不僅能交流對世界的新的認知,也可望促成台法更多面向的交流。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