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幼稚化」? 青春期年齡從19歲延後至24歲

吳栢妤 2018年01月22日 21:49:00

科學家在《刺胳針兒童與青少年健康》(Lancet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雜誌的文章中指出,青春期的定義應從過去的10歲至19歲,延長至24歲。不過也有專家警告,將青春期的年齡上修可能會導致年輕人嚴重「幼稚化」。

 

科學家認為,隨著年輕人就學的時間拉長,以及晚婚、晚育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也讓多數人對於「步入成年期」的認知年齡向後延遲。因此唯有將青春期的年齡範圍擴大,才能確保法律的適切性。

 

 

青春期

 

當身體的大腦下視丘開始分泌賀爾蒙,並刺激腦下垂體及性腺分泌激素,就可被視為邁入青春期的表徵。過去這樣的情況多發生在14歲左右,但隨著健康及營養狀況的提升,許多開發國家國人青春期開始年齡已下修到10歲左右。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在英國等工業化國家,過去150年內女孩初經來臨的平均年齡,已提前了約4年。現今有超過一半的女性,經期自12至13歲間就開始了。

 

科學家也從生物學的觀點提出論證,指出人類的大腦至20歲以後都還會持續發展、成熟,進而提升工作的效率;另外有許多人直至25歲才長出智齒。考量人類的身體在19歲以後仍在持續成長,而主張將青春期結束的年齡向後延遲。

 

晚婚、晚育越趨普遍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Office of National Statistics)的統計,2013年英格蘭及威爾士地區,男性初婚年齡為32.5歲,女性則為30.6歲,比起1973年增長了約8歲。

 

而根據我國國發會的統計數字,2015年台灣國人初婚的平均年齡,男性為32.2歲,女性則為30.0歲。

 

「儘管許多國家成人的法定權是從18歲開始,但人們對於成人角色的接納及責任感往往更晚才會產生。」墨爾本皇家兒童醫院青少年健康中心主任索亞(Susan Sawyer)說道在《刺胳針兒童與青少年健康》的文章中說道。

 

索亞也表示,隨著開始伴侶關係、養育子女以及經濟獨立的時間向後延遲,也意味著青春期「半依賴(semi-dependency)」的狀態延長。

 

應透過政策帶動社會變革

 

索亞表示,社會的變革往往需要透過政策來帶動,而她也建議政府可將青少年福利服務的時間延長至25歲。

 

「年齡的定義總是武斷的,但是我們目前對於青春期的界定的確過於嚴格。」索亞說道,「10至24歲的界定更適合當今青少年的發展。」

 

對此,英國皇家兒科與兒童健康學院(Royal College of Paediatrics & Child Health)院長維納(Russell Viner)則指出,在現今的英國,男女平均離家的年齡約為25歲。

 

 

因此,維納也支持將青少年的定義延伸至24歲,同時指出在英國也有許多服務機構將之納入考量。

 

反對者:沒必要將年輕人「幼稚化」

 

不過英國肯特大學(University of Kent)育兒社會學家馬克維里舒(Jan Macvarish)則持反對意見,並表示延長對於青春期的定義恐帶來潛在的風險。

 

「比起內在的生物成長,年輕人以及較年長的孩童受到社會期望的影響更大,」馬克維里舒說。

 

她表示,不論是將二十出頭的時間投入高等教育還是進入職場,都不必然導致人們「幼兒化」。而人們更不應該冒著讓青年渴望自立的慾望被視為「病態」的風險,上修青少年的年齡範圍。
 

「社會應該對我們的下一代保有高度的期望,」馬克維里舒強調。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