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學測英文爭議凸顯的台灣英文教育問題

劉仕傑 2018年02月06日 07:00:00
學習英文當然要有標準答案,但在閱讀及作文上,我們更應該強調及訓練學生組織且分析論述的能力。(資料照片/陳品佑攝)

學習英文當然要有標準答案,但在閱讀及作文上,我們更應該強調及訓練學生組織且分析論述的能力。(資料照片/陳品佑攝)

學測英文考題爆發爭議,閱讀測驗第45題大考中心公布的答案為C,但許多考生認為應該是B。為此,補教老師劉俐親自電郵問了該文原撰稿人《時代雜誌》(TIME)記者Bryan Walsh求解,Walsh也迅速回覆表示他當初撰文原意應該偏向B。劉俐甚至貼出完整電郵通聯紀錄於PTT,希望大考中心從寬計分。身為長期閱讀英文時事雜誌的外交人員,在詳細讀完考題及電郵內容後,對於劉俐老師實事求是的精神表示肯定,也盼以此文提出一些不同面向的想法。

 

這是一篇從《時代雜誌》擷取改寫的文章。換言之,該文原來的撰寫用途並非用來作為考題。長期閱讀例如TIME或者《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等英文時事雜誌的朋友都清楚,這類雜誌文章帶著強烈的論述取向(argument-oriented),意即作者想要在文中傳達或甚至說服讀者的意旨。作者想要傳遞的訊息(message),不一定、也不需要客觀,因為這是撰稿人的論述。可以這麼說,能夠當上這些美國主流時事雜誌的特約撰稿記者,文筆多具備犀利且批判性的論述,筆鋒銳利且言之有物,正是他們的價值所在。

 

而也就是這個「論述-標準答案」兩者之間的落差,凸顯出這則學測爭議背後發人省思之處。從劉俐跟Walsh的電郵往返中,她想問的是「你認為答案應該是什麼?」,而她實際問法是the main idea of this article (事實上考題的原本寫法是what is this passage mainly about)。而從Walsh的回信中,他說的是the main argument of the article,在那封簡短的回信中,他甚至還引了台灣早期瘧疾為例說明他對熱帶疾病的看法補充佐證。Walsh想說的是這是他的argument,但劉俐在兩次的電郵往返,都只是要追問他「標準答案是什麼」然後得到某種「來自原PO的佐證」。問題是,W記者當初撰文,並不是要有一個簡短的標準答案來統括他整篇文章啊!

 

這正反映了我國長期英文教育的問題。學習英文當然要有標準答案,例如單字的拼法或是文法的正確與否,但在閱讀及作文上,我們更應該強調及訓練學生組織且分析論述的能力,而非要一篇文章得總結出一個簡短標準答案。學校教育如此,考試如此,學生如何習得(acquire)分析英文論述的重要性呢?

 

W記者是一位長期關注全球醫衛及環境議題的資深記者,事實上他與亞洲的淵源頗深,例如在他擔任CNN駐香港記者期間,他曾第一手採訪SARS及禽流感新聞。這樣一位熟練記者所寫出來的文章,如果我們只拿制式的B或C選項要他二選一,恐怕他也啼笑皆非。或許他應該要這麼回信:「很抱歉,B跟C都不對,因為government inaction與government efficiency是兩回事,正確答案應該是”the severity of West Nile virus, while affected by weather and climate change, ultimately comes down to how a government chooses to respond to the outbreak”(如同他電郵所寫)」。

 

我們的英文教育及考試制度,多年來未有大刀闊斧改革,一味重視標準答案,令人感傷。這起學測英文爭議能攻上新聞版面,是因為補教老師寫信給時代雜誌記者獲得回信,產生「打臉教育部」這樣的便宜新聞賣點。但新聞背後,其實更應該探討的是嚴肅的英文教育政策議題。

 

另外,劉俐身為補教老師,所貼出的電郵截圖顯示似乎使用google翻譯,有些句子翻譯實未臻準確。或許,這也不是值得鼓勵的英文學習方式吧!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關鍵字: 學測 英文教育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