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乾任專欄:檢討捐款過多的言論 檢討的到底什麼

王乾任 2018年02月12日 07:00:00
那些抨擊捐款太多的人,他們在乎的真的是捐款太多的問題嗎?(湯森路透)

那些抨擊捐款太多的人,他們在乎的真的是捐款太多的問題嗎?(湯森路透)

花蓮地震發生之後,企業與名人帶頭捐款,各界的愛心捐贈蜂擁而入,累計捐款金額加上政府挹注的補助,很快就超過10億台幣。

 

跟過往很不一樣的事情是,這次災後捐款的迅速擴散,竟然在網路上開始出現「這次花蓮並不嚴重,捐款未免太多了?」的檢討捐款過多言論。

 

或許是媒體將地震災情的焦點,主要鎖定在兩棟頹傾大樓的救災工作上,加上傷亡人數沒有過去九二一或台南永康大地震多,使得某些只看新聞了解災情的網友鄉民中有人覺得「花蓮的災情,不至於需要那麼多捐款」,於是開始抨擊捐款過多的情況,認為是愛心浮濫,甚至奉勸別人要捐款之前得審慎,捐款已經夠了不要再捐款…。

 

有人看到苦難發生,想略盡棉薄之力,於是慷慨解囊,竟然也會被檢討捐太多,想來真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社群網路時代,真的是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出現反對意見,即便是做善事也會被檢討。

 

我完全可以設想相反的情況(捐款太少)發生時,網路上肯定也會罵聲一片。捐款的金額,的確未必會和災情成正比。

 

有人會先衡量地震有多嚴重才捐款嗎

 

就像日本在花蓮大地震後也迅速動員捐款,且募得不算少的金額,日本明星阿部寬來台代言時也慷慨捐出270萬台幣(1000萬日幣)。他們難道是先衡量過花蓮大地震有多嚴重才捐嗎?他們是因為台灣在日本311大地震時的慷慨解囊,義捐兩百億的恩情,為了回報,所以積極關心且踴躍捐款吧?

 

捐款的金額,毋寧說是社會對於花蓮災情的關心。

 

對某一個事件的捐款,往往不可能捐得剛剛好,不是太多就是太少,且往往總是太少,太多的情況很罕見。但是,在我看來,有餘總比不足好。

 

災情到底有多嚴重,災後重建與災民安置到底需要多少經費,在沒有實際精算之前,沒有人知道需要多少錢?在狀況不明的情況下,那些認為捐款過多的意見是根據什麼證據資料推論出其結論,讓人備感好奇?

 

這次災情,除了媒體聚焦的幾棟大樓之外,其他還有不少民宅與道路出現龜裂,以及難以計數的災民安置需求,每一項都需要花錢。在整體狀況還不明朗,社會輿論積極關心的時候,能夠多募集一分愛心,總是好的,不是嗎?

 

救災並不先審問被援助者是否能通過捐助者的道德審查,是吧?不是因為倒塌的大樓自己先有偷改建築導致耐震度不足,所以我們就不幫助那些因此而受困或罹難的災民吧?

 

救災就是救災,因落入困境而需要被援助,不需要加上任何道德應然的資格審查,不是嗎?

 

先審資格再決定援助與否的心態很荒謬

 

但在我們社會中,卻總有一些人想要審查被援助者的行為舉止是否符合某種道德規範,好像不合規的人就可以排除不幫助一樣。這種先審查資格再決定援助與否的心態,非常荒謬。某種程度跟那些災後馬上說地震是因為政治人物德不配位的言論一樣低級,是仍然活在錯把道德律與自然律混為一談的情況。

 

再者,這些抨擊捐款太多的人,他們在乎的真的是捐款太多的問題嗎?

 

今天拿錢出來捐的人,花的都是自己辛苦賺的血汗錢,他們想捐多少完全是他們的自由,旁人還管得著嗎?為什麼連別人要捐多少錢都可以表示不滿?會不會管太多了啊?

 

那種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在擔心捐款太多日後會被濫用,因而認定目前捐款太多的聲音,某種程度是一種道德騷擾,端著自己以為的正義,試圖強加在別人身上,引發某種罪咎感,阻止別人行善,真的是非常要不得的自以為義。

 

縱然真的捐贈了過多於實際需要的金額,只要規劃得當,日後可以用在許多關於防災或急難救助的工作上。與其以災情並不嚴重捐款未免太多來阻止人們的愛心捐款,還不如日後好好監督捐款的使用方式,不要讓有心人拿人民的愛心去賺取自己的政治資本,不讓愛心捐款被挪為他用,還比較實在。

 

關於捐款,想捐的人就捐,有能力想多捐的人就多捐,手頭不方便不想捐的人就不要捐,都是個別人的自由,管好自己就好,實在完全沒有立場或資格干預別人要怎麼處分自己的金錢。

 

【延伸閱讀】

●社評:你的政敵 不會只做錯事

借鏡日本防災-在家準備頭盔 乾糧 繩索 手電筒 簡易便所…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