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憂鬱症照護者的自助之道

吳介聲 2018年02月12日 00:00:00
全球約有3.5億人罹患憂鬱症,被WHO列為2020 年全球三大需要重視疾病之一。僅為示意圖。(圖片取自PAKUTASO)

全球約有3.5億人罹患憂鬱症,被WHO列為2020 年全球三大需要重視疾病之一。僅為示意圖。(圖片取自PAKUTASO)

憂鬱症無聲無形,卻猶如暗夜大海中的黑色漩渦,深不可測,一旦發作常令照護者猝不及防、心力交瘁,甚至同時被捲入複雜兇險的漩渦中。

 

我不是精神疾病與心理諮商之專業醫護人士,只是一位陪伴摯愛親人對抗憂鬱症的照護者,對憂鬱症照護有深刻體會。多年以來,我們與親人、精神科醫師、心理諮商師、社工等等,共同面對許多棘手狀況,積極尋找資訊,期能改善親人的病情,並提昇我們的戰力。

 

然而我們發現,雖然關於憂鬱症的資訊不少,但是「憂鬱症照護者」自助自保之資訊卻相當有限,於是反求諸己,在參酌精神科醫師與心理諮商師的建議下,整理照護過程的一些感觸,算是在暗黑的憂鬱海岸,拋磚引玉,與識者一同努力。

 

親人的病情確診於三年前,雖然我們與醫護人士儘可能提供最好的醫療品質,然而三年來仍是時好時壞,緩慢改善中。

 

記得確診期往前再回溯三年,已經有專業人士提醒憂鬱症跡象,當時我們不以為意,如今回想,確診之前至少六年以上已經有許多令人費解的小事件。這段經驗告訴我們,憂鬱症的跡象也許在患者願意就診與確診之前好幾年已經顯現,不論是對親友或者是對自己,儘早覺知積極應對為宜,只是凡人很難有這樣的專業敏感度與就診意願。

 

長期抗戰 關關難過關關過

 

上個月再次突發事件之後,醫囑親人短暫住院,所幸休復期間能坦誠討論病狀與因應之道,我們也認為病情審慎樂觀,這場不好打的長期抗戰,關關難過關關過,得持續保持警覺。

 

憂鬱照護者的生活與工作會受到相當大的影響,身心靈壓力之大,非親歷者所能體會,因此照護者也需要專業協助武裝,千萬不要逞強,最重要的是要好好照顧自己,儲備作戰能量。我們反思自助之道尚包括:

 

重視自我照護,照護者需要諮商,與精神科醫師和心理師諮商是健康的作法,坦誠諮商不必忌諱,也不必屈意認同。心理諮商過程中會進行專業問卷分析,會得到專業客觀第三者的建言,有助於釐清事件脈絡,建構因應系統。

 

探索與學習積極作法

 

加強時間管理,妥善安排與記錄工作與生活,劃清照護的時間比重,可防範工作與生活被黑漩渦吸光。

 

固定作息、充分休息、飲食營養、定期運動、自我鍛鍊。在專業輔助下進行靜坐深呼吸方法、放鬆訓練等等,並且記錄之。

 

注意自己的情緒起伏並記錄,例如焦慮、遷怒等等,探索自己在意的是什麼?適時與親友交談或與專家諮商,預防自己失控。

 

持平看待壓力,每個人都會有壓力,誠實面對自己的許多壓力來源,逐一分析解決之,避免與憂鬱照護混為一談。

 

適度表達我們的真實感受,讓患者了解我們也需要休息與照顧日常生活。許多患者不希望牽累親友,這樣的表達可以強化患者的信任、理解力與價值感。

 

照護過程很多時候是挑戰自己的信心,學習安全放手並不容易,但要相信患者有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

 

任何人都會有情緒起伏與緩衝,都不喜歡被貼上「不正常」的標籤,憂鬱患者尤其對負面標籤特別敏感。因此不要以「正常」或「不正常」來形容與告知患者的狀況,而是以中性的「情緒好、緩衝期、情緒不好」來解釋之。

 

如果照護者一直在救災狀態應付突發狀況,工作與生活會深受影響,能量會被吸光,終究會讓彼此透支。為避免救災惡性循環,在患者情緒好轉的時候,多陪同探索與學習積極作法,強化防災訓練。

 

全球約有3.5億人罹患憂鬱症,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憂鬱症被列為2020 年全球三大需要重視疾病之一,是造成社會負擔第二高的疾病。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於2014年公佈十分之一的美國人有憂鬱症。台灣根據衛生署(現之衛福部)統計,憂鬱症患者約占總人口9%,比例和美國接近,其中重鬱症高達百萬人,超過台灣總人口數的5%。

 

不論是摯愛的親友或是自己,人生中各個階段都可能罹患或者對抗憂鬱症。台灣社會對憂鬱症的認知、諒解、資源以及對「憂鬱照護者」的支持系統,仍舊嚴重不足,值得高度重視。

 

※作者為管顧公司與趨勢論壇創辦人/曾任網路與投資高管

 

【延伸閱讀】

●黃致豪專欄:自由意志、人性尊嚴與精神疾患—永恆的掙扎

 

關鍵字: 憂鬱症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