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警察自殺需正視職場選擇性緘默症的殺傷力

虞煥榮 2018年02月21日 15:49:00
臺灣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李玉嬋(左四)長期關注職場心理壓力。(照片提供:臺灣諮商心理學會)

臺灣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李玉嬋(左四)長期關注職場心理壓力。(照片提供:臺灣諮商心理學會)

 大年初四驚傳年輕警官自殺的憾事,最讓人困惑不解的是無財務問題也無感情問題的不明原因自殺,無從預防讓人錯愕。然而從選擇性緘默觀點來理解這樣以上吊表達無法說出口也無法尋求外界協助的心理痛苦,似乎可連結到優秀警官自我要求過高或某種工作出了狀況壓力而萌生短念的猜測。

 

 

臺灣諮商心理學會李玉嬋理事長以諮商心理師專業角度分析這件憾事,呼籲重視無預警自殺者深藏無法說出口的心頭壓力,重新審視警官和醫護人員這些高壓高標專業助人工作者處理自己內心壓力與憂鬱痛苦時往往選擇性緘默,隱藏自己內在的不平、痛苦、難過似乎是專業助人者該有的表現與工作倫理,容易把自己內心壓抑束縛成壓力鍋,不知哪天會被引爆受。

 

 

「選擇性緘默症」過去常見內向孩子被長期霸凌欺侮也不敢說的案例,通常要等到紙包不住火而爆出自傷傷人等驚人行動時才會被注意到;在網路發達現今世代裡,選擇性緘默症候逐漸蔓延到欠缺處理人際難題的宅男宅女和不太被允許揭露自己脆弱面的警察等專業助人者身上,造成心理困擾甚至心理疾病與自殺意念。同樣也是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人類發展與健康學院院長李玉嬋分析,警官和醫護人員一樣,都是高壓高標專業助人工作者,身處在容易「被剝奪悲傷權力」的職場環境下,非常需要特定的情緒紓壓教育;因此呼籲除了應強化教育警官和醫護人員等助人工作者學習足以紓解自己內心壓力與憂鬱痛苦的方法,以便因應選擇緘默不談內心困難壓力的警察職場文化時,能夠自助強壯內心韌性;同時也要教育他們也被容許在脆弱困難時可以尋求安全的諮商心理師,提供保密的心理諮商資源,協助透過會談紓解深藏心頭的壓力。

 

 

當然,選擇專業緘默的不成文助人規範,正是警察等助人專業角色高標準的工作倫理要求,但過與不及的拿捏不易,需要學習分辨是否警察是否過度選擇性緘默及早預防憾事發生:一旦警察同仁出現雖願意配合不需要出聲的工作、卻常面無表情看不出情緒、很少以口語表達自己的需求、甚至常讓人誤會是啞巴到妨礙工作或人際關係時,就需留意關心這位員警是否已經儲備足夠紓壓養心逆轉心情的良方和人際支持互助資源,及早轉介與諮商心理師安全保密地傾吐為快,讓專業緘默也能有機會找到出口。

關鍵字: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