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台31條」也抹除不掉的台商風險與冤屈

吳介聲 2018年03月06日 00:03:00
2018年中國台商春節聯誼活動。(圖片取自中新社)

2018年中國台商春節聯誼活動。(圖片取自中新社)

台灣舉國悼念二二八紀念日當天,中國國台辦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興奮地宣布「惠台31條」;而後因為美國國會通過《台灣旅行法》,不到兩天這位發言人彷彿被打回原型,翻臉威脅台灣不要挾洋自重,也警告美國好自為之。

 

中國國台辦於2月28日的記者會,宣稱整合了中國教育、科技、民政、財政...等諸多部會,發表31項「惠台政策」的《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強調新規將讓台商與中企「享受同等待遇」。

 

國台辦慷慨表示,相關措施涵蓋多領域,開放力度大範圍廣,「將切實擴大台企台胞特別是基層民眾的受益面和獲得感。」

 

這項仍待確認落實細節的「惠台政策」宣示,涉及領域包括:產學合作、醫療、科技、影視音、圖書、技職、金融、大學教職、交流活動等等。許多人士認為這是中共刻意繞過台灣官方,對台灣民間各界以及青年伸出意外的橄欖枝,許多泛藍泛紅媒體以及政界學界人士隨即敲鑼打鼓,讚揚超乎以往「讓利」之規格。

 

中共此一戰略政策,強化對台「經貿促統」之力道,也促使台灣面對資金人才加速流失,甚至「笨台、空台」之挑戰。

 

台商失敗 受騙 冤獄 遭侵占

 

在中國面臨資金大量外流、政經局勢紊亂、中高階級移民情緒瀰漫之際,這些對台新措施明顯旨在磁吸台商、資金、專才、青年前往中國,市場機會固可增加,但前往發展者也必須承擔相對風險。

 

台灣主流媒體甚少報導大量台灣人在中國失敗、受騙、冤獄、遭到侵佔的慘痛經驗,然而此類案例我多年來耳聞不少。去年底陸委會曾表示中國官方曾提供非正式統計約有1300餘名台灣人在中國服刑,而涉及政治案件或被剝奪政治權利人數,則無相關統計。

 

台灣陸委會這樣的數據只憑中國粗略回應,被嚴重低估。據悉早在三年前光是在東莞的某外事監獄就關了600多位台灣人,其中有作奸犯科者,也有遭受官僚誣陷者,這類不幸通常也只能靠台商協會仗義相救了。

 

我就有前長官曾在上海任職七年執行副總,吃過不少威脅關廠、擋工程要錢,甚至要脅從台灣總公司匯鉅款買通關節的苦頭,他總打包好行李箱放床頭隨時應變,不但擔心各級官員滋擾,也擔心員工群起威脅。

 

午夜搏命竄逃赴港

 

政治風勢尤其不容小覷。以薄熙來、周永康、令計劃等大老虎下台為例,當年原本看好薄熙來等勢力風光西進逢迎押寶的許多台商,難逃調查、破財與牢災,我也有朋友曾因官商勞資糾紛,午夜搏命竄逃赴港。

 

在風險與冤屈方面,曾經震驚一時的案例如五年前,從台灣竹科率先赴中國投資晶圓廠的知名政商聞人,珠海南科企業董事長夫婦被地方政府逮捕入獄疑案。當年連馬英九政府與中國國台辦高官到地方交涉,也束手無策。

 

此類大小案件不勝枚舉,甚至中共中央也鞭長莫及,台灣人出了事得靠自己。例如三年前有台商赴台灣立法院控訴,在四川被某市政府坑殺五億台幣,不但求助無門,公司還被當地政府掃地出門。

 

去年某位前工商建研會理事長暨電子公司董事長受訪,表示多年前到北京投資慘遭中共國土資源部長非法侵占,2016年中共高等法院裁定該商務仲裁不需執行,大約七億台幣投資血本無歸。他沈痛呼籲應該重視台商赴中經商之危機,也希望中國重視法治。最近三個月前也有台商控訴在上海被知名的紅二代集團坑殺二十多億台幣等值文物。

 

近年中國世界工廠地位暴跌,經濟下行、政治趨緊,台商與外資撤離情況驚人。家族長輩兩年前表示東莞台商收掉的公司與廠房恐怕有兩千家,約達當地半數台商,撤資恐怕上千億台幣。除了我親身見聞,許多識者心知肚明,茶餘飯後你知道我知道,奇怪就是台灣許多主流媒體不知道、不想報,或者礙於寒蟬效應甚至秋後算賬不便報導?

 

赴中生活只會更嚴峻

 

台灣許多主流媒體歌頌台商在中國的「成功學」,或者把BAT、小米、華為等中國富商與集團神格化,把台灣新創公司或青年被這些集團投資收購視為成功指標大肆吹捧,卻甚少批判質疑,或者務實報導台商、學者、青年們的失敗與教訓。

 

今日中國面臨污染惡劣、空城遍野、政經增壓、成本急升、人口紅利等危機,加上資金匯出管制,台灣人地位也不若以往,無論惠台幾條,赴中國生活只會更嚴峻。

 

台灣人到中國發展有如出國打拼,本質是中性的,有去中國歷練的信心與勇氣,至少可以就近瞭解中國優劣,或可強化面對中國的能力。然而對中共政權以及政經競合態勢需有更清楚的認知,對風險需有更多務實的評估資料,大量「報喜不報憂」的不對等資訊反而難以協助管理風險,也無助台灣發展。

 

※作者為管顧公司與趨勢論壇創辦人/曾任網路與投資高管

 

【延伸閱讀】

●社評:習近平的糖衣砲彈收買不了台灣

關鍵字: 惠台 台商 中國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