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社運份子來說,有備案網絡最好,而一旦退出臉書就輸了。會被攻擊,就是因為有人知道臉書重要,所以希望你退出。(圖片擷取自網友臉書)
上個月演講前,一位在臉書工作的學弟跑來認親,說臉書需要更多政治學家,『我們快被政治議題搞瘋了!』,那位學弟如此說。
到底臉書要保護與不保護哪些言論?在過去幾個月,無論是美國或台灣,都有人抱怨臉書不公,只下架自己人的言論,而錯放對手的極端言詞。而各派也都有傳出要退出臉書改循其他基地的方案。
雖然臉書沒有公布演算法,但從各新聞與討論可以說就是投票配合圖文內容判定,檢舉跟特定字眼各自有權重,加總過門檻就緊急優先下架再審查,沒過門檻就慢慢來。但這樣的問題,第一就是會讓人多的力量遠大於人少,讓臉書成為weapon of the strong,第二則是在失去context下純看某篇圖文可能錯殺錯放。假如有人開發了自動檢舉程式,那力量就更為巨大。
臉書這幾年都在努力處理這些事,而重心之前都放在反恐上,開發針對ISIS內容的相關審查。在川普當選後,臉書轉向暴力言論、仇恨言論以及假新聞。根據臉書自己說,那些『會讓人害怕』的言論會受到更嚴格的審查(潑漆可能不幸地在範圍內)。祖克伯特別在去年5月公告要全球招聘近五千人,試著讓言論的保護更能貼近在地context。
但這實際上還是很困難,因為這就是言論自由的核心議題。前幾年臉書自動下架普立茲獎的越南小女孩餓死照片飽受批評、但同時也因為沒迅速下架一個謀殺案影片也被批評。同樣的關鍵字,圈內人之間與對圈外可能意思完全不同(再加上還有反串)。同一尊雕像與旗子,有人會想起英勇奮戰而感動落淚,也有人想起血腥鎮壓而痛苦不已。Free the Nipple更是從言論自由延伸到身體自由。都不下架嗎?假如言論沒有力量,大家就不會說了。
對於臉書來說,我不覺得臉書會把檢舉數多先下架這個機制拿掉。這大省成本(如同我們裝火災警鈴而不是讓消防車照三餐巡邏),而且在很多時候是有其緊急的必要性。但過去針對鎮壓抗議的研究都指出,要消滅抗議,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先抓走抗議網絡中幾個關鍵的頭頭,這樣一打亂、過一兩天、抗議就被撐過去了。所以這種投票機制終究是傾向維持現狀、讓有力群體更有力的。
假如臉書聰明點,也許針對議題分析出網絡之後,可以根據過往行為背景改變不同人檢舉的權重(但別忘了一堆養帳號),畢竟一個國家的主要議題維度通常不超過兩個。從現有證據來說我不覺得臉書真的有主動親中國反台灣的政策,有的話臉書早就能做更多大動作了,我比較相信是大量檢舉配合演算法自動學習後的結果。然而,臉書既然已做出了要『維護社群』的價值判斷,那多元這件事就是要主動維持的,對強勢跟弱勢團體是要站出立場的。
那對於社運份子來說呢?我認為有備案網絡是好,但我覺得退出臉書就輸了。你們被攻擊,就是因為有人知道臉書重要,所以希望你們退出。而推特的活動籌備能力還不如臉書。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中國民運分子繼續選擇在微博上不斷復活。(講到這個,我上周又被try密碼兩次)。
臉書一開始不是因為社會議題而吸引一般人用的,只是因為先發明且不錯用而已。現在會有多數人在用,是因為大家約好聚在一起,而已經形成一個均衡。臉書之所以產生對社會與政治的力量,是因為使用人數夠多,而這也是社運分子一直貼文的理由。
當然,與其也成為深淵般的組成檢舉大隊反擊,倒不如成立幾個重生點專用社團,誰掛了就到那快速復活,好友加回去備份資料回上去,把網絡快速地重建起來。畢竟在下一個真的值得全體民眾一起搬家的網站出現前,也只能比氣長了。(本文由作者授權轉載,原文連結。)
※作者為杜克大學政治所博士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