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務實面對中國崛起 打開台灣經濟活路

李偉華 2018年03月13日 00:00:00
在全球化與中國崛起的背景下,蔡英文的思維其實與當年「戒急用忍」的意義相差無幾。(湯森路透)

在全球化與中國崛起的背景下,蔡英文的思維其實與當年「戒急用忍」的意義相差無幾。(湯森路透)

即便習近平在蔡英文當選前已經強調,九二共識是維繫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民進黨已讀不回;即便蔡英文就職演說,國台辦定調這是「未答完的考卷」,民進黨仍然充耳不聞;即便習近平在十九大已經嘗試將兩岸關係綁在自己的「新時代」與「兩個一百」的長遠戰略中,並將中國崛起作為對台統戰的新籌碼,刻意操作「成之在我,自行選擇」的作為,民進黨還是不為所動;直到國台辦近日提出惠台三十一項措施,一改過去「走進來,引出去」放權讓利的模式,採取更積極主動的策略,賴清德以「中國對台灣手段會更靈活,現行制度應該調整就調整」的基調消極回應,也沒有具體作為。

 

一言以蔽之,民進黨吃了秤鉈鐵了心,在兩岸關係中選擇冷處理或「戰略定力」,這當然符合蔡英文所說的「善意不變、誠意不變、不會壓力下屈服、不會走回對抗老路」的政治定調。關鍵在於在民進黨政府拿不出「等齊量」的論述時,面對兩岸經貿關係開始急轉直下的狀態下,又有何良策與替代方案呢?

 

民進黨政府的如意算盤就是在不挑釁北京的基本原則上,維繫兩岸經貿關係的基本互動內容,藉此把精力放在以「轉型正義」為主軸的改革議題上,並藉由新南下政策賺回來的部分,藉此彌補冷處理兩岸關係失去的損失。

 

問題在全球化與中國崛起的背景下,這樣的思維其實與當年「戒急用忍」的意義相差無幾,而且替代方案都是東南亞的新興市場。面對北京有了深遠的戰略佈局,並以「一帶一路」、「亞投行」以及「RECP」作為操作槓桿,積極採行單方面的國民待遇與磁吸作為時,顯得單薄無力。

 

但美國放棄TPP的主導力量時,亞太地區的區域經濟整合就由北京接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本是務實的作法,但是民進黨政府正帶領走向一條不同的選擇。 雖然蔡英文總統向來表示「要由世界走向中國」,如果「這個世界」意指歐美或東南亞市場,那麼在川普目前採行「貿易保護主義」的政策下,再加上東協國家的產出財貨已經出現「同質化」與「水平競爭效應」,在欠缺中國角色下的台灣經濟又有多大作為,後果不言而諭。

 

北京自然理解台灣經濟目前陷入青黃不接的狀態,既然民進黨如果不願意在兩岸政治立場上有所回應,過去的放權讓利與寄希望台灣人民的政策,又因為國民黨買辦代理模式的無能,或是因為太陽花學運的阻絕而無實質效果,那麼自行推出「惠台三十一項政策」,直接與台灣社會與民眾對話則是新的交流模式。 面對國台辦提出的「惠台三十一政策」,民進黨政府持續選擇沈默以對的立場,或是國民黨選擇國共平台作為回應,還是民間組織有什麼可行辦法?大家都在看!

 

※作者為國民黨中央委員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