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李敖的難題

沈榮欽 2018年03月18日 14:00:00
評價李敖如此困難,因為他是矛盾的綜合體。(圖片摘自李敖大師臉書)

評價李敖如此困難,因為他是矛盾的綜合體。(圖片摘自李敖大師臉書)

李敖過世了,但是他的風流才氣與是非恩怨還沒有。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我們會不斷地見到許多人回憶李敖與他們過去的種種恩怨情仇,而這些評價不可避免的激起火花四射,最終恐怕仍是各說各話,李敖對你的影響終究是你自己的,與他人無涉,是耶?非耶?

 

評價李敖如此困難,因為他是矛盾的綜合體,年青時大無懼對抗威權與年老時對極權卑躬屈膝,年青時才氣縱橫與年老時的荒誕言語,他希望人們以思想家稱之,其實他的思想放在人類思想家中並無可觀之處,但是他的確以一己之力,影響了幾代的年青人,激發他們的鴻鵠之志,更不用說她的勤奮、他的俠義、他的幽默與他的快意人生。

 

要如何評價一個人年輕時的輝煌與年老的荒誕?多少年輕時的勇氣可以折換年老時的怯懦?這是李敖難題的第一部份:如何將一個人生不同時代的表現綜合?

 

邊沁與小彌爾在解釋人類的行為時,用了快樂與痛苦抵換的指標,後來的人們更傾向馮紐曼等人的抽象做法來瞭解一個人的效用。但是現代的心理學與神經科學似乎為小彌爾復古的做法提供了一些基礎,例如老鼠會壓下一個連結到大腦的桿子以獲的快感,有時甚至更甚於食物與性愛,重新開啟了快樂與痛苦等感受如何影響行為的想法,這也是很多快樂研究的基礎,例如前陣子公布的各國快樂調查,台灣是亞洲最快樂的國家,就是這一傳統的產物。

 

但是個人的快樂與痛苦我懂,國家的快樂與痛苦又是怎麼回事?我們如何知道我的快樂與你的快樂、我的痛苦與你的痛苦能夠加總比較?同樣的,當人們試圖評價李敖時,其實是試圖將李敖放在一個合適的位置,這就不可避免與每個人心中其他人的行為加以比較,我們又如何進行李敖與其他人的比較?我們如何知道影響了一萬人的人格比影響一千人的人格更加偉大?如果後者的影響更為深刻呢?深刻的影響可能透過這一千人進而影響更多人,影響的程度會逐漸減少,但不會消失,我們又該如何比較?

 

Rawls 在《正義論》中提出的差別原則,認為給那些社會中處境最差的人改善,就是最好的做法,這時Rawls 指的是我們可以知道每個人快樂或痛苦的高低(level),但是Harsanyi 則認為我們需要的是觀察每個人的行為的改變,所以需要的不是每個人程度的高低,而是差異(difference)。僅僅是這兩種不同的原則,就會導致人際間比較時相當不同的評價,而這正是李敖之所以成為難題的原因。

 

※本文經作者授權,摘自作者臉書

 

關鍵字: 李敖 正義論 難題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