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奕軍專欄:臉書醜聞-大數據被惡意操縱為武器的警訊

吳奕軍 2018年03月22日 00:00:00
臉書數據外洩事件雖尚未定案,但顯示大數據被惡意操縱為武器,已經危及政治發展正軌,甚至成了龐然怪物。(湯森路透)

臉書數據外洩事件雖尚未定案,但顯示大數據被惡意操縱為武器,已經危及政治發展正軌,甚至成了龐然怪物。(湯森路透)

三月中旬臉書被指控監管不力,在數據分析顧問公司「劍橋分析」運作下,利用從5000萬臉書用戶收集的大數據幫助川普當選美國總統。臉書刻正受到極大壓力,被英美兩國國會以及歐盟議會要求解釋5000萬數據與政治利益的關係。

 

不僅在美國,英國國會議員柯林斯(Damian Collins)要求臉書執行長佐克伯(Mark Zuckerberg)作證,協助調查臉書是否涉及英國退歐公投等政治活動。

 

3月18日柯林斯議員指控數據顧問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執行長尼克斯(Alexander Nix)蓄意誤導聽證會,因他2月聲稱其公司未曾使用臉書的任何數據。美國總統川普當選主要功臣--前首席策略長暨總統顧問巴農(Steve Bannon) ,曾為劍橋分析公司共同創辦人與執行董事,有實質影響力。

 

劍橋分析公司最知名的業務是協助川普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公司金主為保守派共和黨支持者、避險基金老闆墨瑟(Robert Mercer)。執行長尼克斯否認指控,表示在2015年收到可能違反臉書數據政策的警告之後,就已刪除來自臉書的數據,這種說法受到吹哨人公開反駁。臉書也表示當年劍橋分析公司保證刪除,現在只能請第三方審計單位協助調查,這些自清行動要等政府調查結束才能進行。

 

美國民主黨參議員克羅布查(Amy Klobuchar)要求佐克伯出席參議院作證,並質疑這種規模龐大的數位平台欠缺自我監管能力。據悉歐盟議員也加入聲討行列,歐洲議會主席塔亞尼(Antonio Tajani)表示歐洲議會將展開全面調查,並要求各大數位網路平台配合解釋數據濫用以及侵犯隱私的情況。

 

 

彷彿間諜小說的情節

 

本事件有如間諜小說,吹哨人為28歲的劍橋分析公司共同創辦人懷利(Christopher Wylie),他自稱因為良心不安,打破離職所簽的保密協議,向《衛報》(The Guardian)揭發,隨即遭到臉書停權,後來本案刊載於《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和《衛報》旗下的週日報《觀察家報》(The Observer)。

 

報導指出,劍橋分析公司根據31歲的劍橋大學心理學教授科根(Aleksandr Kogan)所創的應用程式app(thisisyourdigitallife)吸引27萬用戶下載,收集這些用戶的臉書朋友個資,總數高達5000萬。這些個資可以使用於定向政治廣告與假新聞,過程皆未經過使用者的同意。

 

俄裔美籍的青年學者科根,七歲自莫斯科移民美國,曾求學於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香港大學,並且曾於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St. Petersburg State University)短暫研究,研究專長為社會心理學分析、量化分析與選民行為。

 

這些定向政治廣告或假新聞對於搖擺於各議題間的中間選民影響極大。比方說,根據某甲在臉書的留言和讚數,分析他傾向擁護用槍權利,繼而推播希拉蕊將會儘速禁槍的假新聞或定向廣告,影響某甲投票給川普,類似的案例可以用在移民政策、稅制改革…等重要公共政策主題。

 

本案的關鍵之一在於,臉書被質疑早在2015年已發現大量用戶數據遭劍橋分析公司使用,卻未積極制止,臉書發現劍橋分析公司違反其數據政策長達3年之後,才於3月中旬解約,恐怕是因為東窗事發緊急滅火之舉?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週末消息曝光後,臉書股價周一下跌了6.8%,367億美元市值蒸發,這是臉書近4年來最大單日跌幅。臉書主管覺得受騙,不過臉書的高層佐克伯等人神隱多日,截至3月20日尚未公開發言。

 

在此多事之秋,臉書首席資安主管斯塔莫斯(Alex Stamos)數個月之前已提辭呈,據悉主因在處理俄羅斯操縱假帳戶干預美國總統大選問題上與營運長(COO)桑伯格(Sheryl Sandberg)等高層意見分歧,斯塔莫斯主張積極調查並主動對外公佈實情。

 

3月20日晚間《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指出,巴農在川普當選之前,曾擔任劍橋分析公司董事,並曾擔任兩年副總裁,執行長尼克斯聽命於巴農,巴農直接監督劍橋分析公司收集的臉書數據。

 

吹哨人懷利在倫敦律師事務所回應《華盛頓郵報》專訪時認為,川普總統當時應不知情。3月20日劍橋分析公司尚未回應巴農當年在公司的角色,但執行長尼克斯已被董事會暫停職務。

 

美國知名政治文化媒體《Slate》指出,雖然這些數據並不是從臉書竊取,也不是因為臉書安全漏洞外洩的,但是臉書有責任依法防範諸如劍橋分析公司以及研究員的作為與弊端,臉書面臨今天的難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臉書面臨今天的難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湯森路透)

 

網路巨擘自我管理已經失控

 

本事件雖尚未定案,但顯示大數據被惡意操縱為武器,已經危及政治發展正軌,甚至成了龐然怪物。以臉書為例,全球用戶已經超過22億,美國用戶超過2.14億,如今已經被指控涉入多國大選;其他消費者資料遭駭客竊取的消息也時有所聞,例如去年九月美國消費者信用報告機構Equifax遭到大規模駭客攻擊,危及超過1.4億美國公民的個資。

 

在強大的政治遊說能力、市場光環過度吹捧、驚人的用戶數量,以及高額利益驅使之下,加上本身已經具備媒體大亨之至高權力,數位網路科技巨擘自我管理效能顯然已經失控,甚至已淪為兵家必爭之重要政治武器,寄望業者自我管理無異緣木求魚。

 

對於數位資訊之判讀以及傳播,亦有賴閱讀受眾的多方求證、獨立思考、質疑精神以及危機意識,包括個資外洩以及假新聞之操縱。

 

重視民主價值的國家甚至各國之間,需要提高關注層級,協調行動,正視與應對敵對勢力操縱行為。由政府與公眾更嚴密監管之時機早已成熟,強化嚴防數據洩密之監管層級與能力,已經刻不容緩。

 

※作者為鉅石智庫創辦人,關注時局之平衡資訊與風險擴散效應。曾任網路行銷投資高管。台大政治系畢業、波士頓大學大傳碩士,於哈佛大學研修電商課程,新加坡國立大學高階管理課程結業。goldenrockthinktank@gmail.com​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