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向亞洲的俄羅斯:西冷、中熱的普京外交

吳芳銘 2018年03月24日 07:00:00
普京和川普主政下的美俄未來關係,可能以非對稱性對抗不定期激化和美國繼續遏制俄羅斯為戰略主軸。(照片:湯森路透)

普京和川普主政下的美俄未來關係,可能以非對稱性對抗不定期激化和美國繼續遏制俄羅斯為戰略主軸。(照片:湯森路透)

俄羅斯總統大選,普京(Vladimir Putin)在執政18年後,還能以創新高的77.66%得票率,第4度入主克里姆林宮,堪稱強人,俄羅斯也將邁入「普京4.0」時代。

 

如俄羅斯《獨立報》評論所説,國外政治因素確保了高投票率67%,那麼,普京的高票連任,為俄羅斯的對外關係表達了什麼?

 

普京長年權掌俄羅斯,與西方的外交關係常處於緊張狀態,被稱為新的「冷戰」,或被認為自一九八九年宣稱結束的冷戰格局其實並未結束。

 

克里米亞問題和烏克蘭危機,俄羅斯與歐洲關係冷降到冷戰結束後的「冰點」,此次大選期間,俄前情報人員在英國的中毒事件,英國逐出俄國外交官,歐盟對俄羅斯企業家提出經濟制裁,令歐俄關係雪上加霜,進入「冰河期」。

 

尤其2013年烏克蘭危機後,普京對西方的態度由原先的「合作」徹底轉為「對抗」。時任烏克蘭總統的亞努科維奇(Viktor Fedorovych Yanukovych)拒絕與歐盟簽署自2007進行談判的「烏克蘭—歐盟聯合協議」,轉而與俄羅斯交好。俄方認定西方覬覦烏克蘭已久,該協議是試圖將1990年後推動的「東擴」。普京認為在基輔抗議活動後,美國曾要求俄羅斯對亞努克維奇施加影響,不能對人民武力鎮壓,卻支持反對派發動了一場擬推翻烏克蘭政府的政變。

 

於是普京改易策略,用占全球卅%的石油資源啟動俄羅斯復興計劃,對西方採取強硬態度。2014年時,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6倍,成為世界第11大經濟體。此後國際油價下跌,俄羅斯經濟緩行。西方又因克里米亞問題對俄實行制裁,以及普京採取的反制的經濟制裁,俄羅斯國內食品供應陷入困境。普京對應以高倡民族主義,透過軍事壯大俄羅斯。排世界第3的軍事預算擴充軍備,揮劍中東,達到預期的戰略目標,逐步恢復冷戰時期軍事強國的地位。

 

川普上台後,美俄關係趨向緊張,從「通俄門」到各項制裁俄國的法案,美國以「遏制」俄羅斯的「新冷戰」態勢有漸成為外交戰略的可能性。

 

美俄兩國國家利益在地緣政治經濟的衝突在於,美國和歐盟在北約東擴與俄羅斯戰略安全的矛盾,以及彼此在俄國周邊國家的較勁,尤其是烏克蘭問題,美俄立場分歧而強硬。美對俄的制裁法案可說是對烏克蘭態度的強烈表態。同時,美國也利用能源作為戰略武器,打垮盛產石油的俄羅斯經濟,阻止俄國恢復強大。

 

普京和川普主政下的美俄未來關係,可能以非對稱性對抗不定期激化和美國繼續遏制俄羅斯為戰略主軸,對抗與制裁交叉運用,在低谷盤旋。

 

向西走不通,轉向東走。2014年的向東發展轉折戰略,恰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相契合。兩國在能源、航空、基礎設施、中小企業等戰略性合作形成緊密合作。習近平和普京的新任期,沈浸在冷戰對峙思維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當前國際局勢下,預計基於共同戰略利益與地緣政治,中俄關係將持續構建夥伴關係。

 

「西冷、中熱」的俄羅斯對外關係,是現階段的寫照,短期的未來仍不會改變此關係格局,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不親善,成為向亞洲東轉與北京親善的同溫層大國。

 

※作者為嘉義縣副縣長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